復古“文縐縐”,文明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復古“文縐縐”,文明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文縐縐”的文學是寶而不是草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雲騰致雨,露結為霜。 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復古“文縐縐”,文明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千字文》不知大家會不會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可能在幼兒園裡學過或聽到過,雖說時間過去了很久了,但每當我們重溫這首朗朗上口的經典之時,是否也將自己帶回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時光呢?

我還記得小時候不僅學過《千字文》,更學過《百家姓》《論語》等經典片段。那時候只管大聲地跟著老師讀,也不管自己懂不懂得其中的含義,不過倒是真心地喜歡那“搖頭晃腦”的學法,覺得新鮮的很,願意學,而且學得快,記得住。甚至到現在我仍能背出幾段語句來,不是說我經常讀史書的緣故,真切地說是在小時候記下來的。

現在的我,回頭想想自己小的時候,總覺得學得太少。小時候學什麼,便會記住什麼,而且記得很快,現在即使極為短小的文字,就算抄寫幾十遍也沒記下一兩句,可嘆啊!


復古“文縐縐”,文明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話說回來,我們小時候學的文章真就不多

大家都知道私塾吧?舊時他們沒有正規的學校,有錢人家的子女可以請先生到家來教孩子讀書,貧民家的孩子就去私塾啦。一般會有幾個或十幾個小孩子一起讀書,先生教一句,他們和一句,搖頭晃腦,童聲童氣地念著古書。什麼《論語》《孟子》《四書》《五經》《禮義》《春秋》等等的書籍,當然是很辛苦嘍,學得好一點的弟子呢,就少挨先生打幾下,不愛學的就慘了,“叫你嚐嚐戒尺的厲害”。

凡是去唸私塾的孩子,幾乎在小的時候都能熟讀背誦這些經典。為了出人頭地,為了考取功名,為了給祖上爭光,哪一個都不敢掉以輕心,否則回到家裡便是一頓皮鞭,或是跪在堂前反省。比起他們來,我們幸運得“太多”“太多”。

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就是反應舊時科舉制度下,那些為了考取功名的學子,置身於學海之中,尋求有一日“金榜題名,光宗耀祖”

。傻傻地、痴痴地學,沒完沒了,這一年沒中,還有來年,來年不中還有來年。看看他們的執著勁,也真替他們感到一絲同情。


復古“文縐縐”,文明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再看看今天的我們,沒人家刻苦吧?學得書本數量未必比人家多吧?背下來的古詩文有幾篇?可以這樣說,我們在單位時間花費在讀書的精力要比古時的學子少很多。有幾個能“聞雞起舞”,又有誰“鑿壁偷光”,更有誰“頭懸樑、錐刺股”呢?

是不是應該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呢?現在的學生多半會有口出髒字,不尊敬師長,不關愛老人,不愛護弱小,自私、任性,無組織無紀律,觸犯了法律等現象,難道不應該引起我們重視嗎?

新文化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弘揚與傳承千古年來的優秀傳統。中華的文學一直是外國文學愛好者研讀的學科,作為華夏的子孫,難道我們不應該深刻地挖掘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嗎?

中國“文縐縐”的文化是寶,不是草。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去學習,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傳承,是當代人的歷史使命。


“文縐縐”的學風,不是文化的倒退。


復古“文縐縐”,文明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學習國學經典,以科學的態度指導我們以古鑑今,去其糟柏,吸收精華,辯證的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時代所驅,是當代人的歷史使命。

多年來,我們所忽略的,正是別人所看重的;我們所拋棄的,正是別人汲取的;我們所丟掉的,正是別人找尋的。一代代的傳承,難道真的就微不足道?一代代的交替,難道連根也可以挖起?

中華大家族,人多勢眾,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眾人石材火焰高”;“眾志成城”,更可以“眾人搖櫓撐巨輪”,我們不能忘記我們的根是連在一起的,不能把根也挖了去!

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你的參與,需要有識之士的攜手,我們要在時代的浪頭揚起嶄新的風帆!

“有餘力,則學文”的“文縐縐”學風,不是文化的倒退,卻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進步文明。


復古“文縐縐”,文明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

歷史車輪一直向前滾動——推動歷史車輪的女神

我堅信中華民族是一顆屹立於東方的明珠,是一條主宰文明的蛟龍。我願力助“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事業,盡我綿薄之力,回報生我養育我的土地——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