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刑》:青少年犯罪心理長篇小說,揭露犯罪真相—家庭是主因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近日,韓國警方提到的,疫情期間開學延期導致青少年犯罪率激增引起了社會的熱議,有分析認為是因為孩子們脫離了正常的生活學習軌道,失去了家校有力的管控。

導致了犯罪率同比激增。反觀我國,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的現狀也是高居不下,而且我國的青少年犯罪佔全國刑事犯罪的70%以上,而且他們的犯罪手段也呈現了成人化、暴力式的傾向,有些作案手法十分殘忍、後果極其惡劣。

2019年下半年到今年3月,在陝西省神木及周邊,一群不滿16歲的少年連續行竊,卻因為年齡過小,並不承擔刑事責任……

2019年10月20日,大連市沙河口區的10歲女孩王萱被同小區的一名13週歲的男孩蔡某某殺害,孩子竟然還冷漠的站在自己陽臺拍攝警察在樓下小區的搜查現場。

並且在朋友圈自導自演地對同學說:“小孩死了,讓人把光給殺了,就在我家門口對面。他們警察辦事這麼草率的嗎,給我加入嫌疑名單,我一個小孩懷疑我……”

等內容來試圖擺脫作案嫌疑。但是最後因為蔡某某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舊是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只是被收容教養了……

2018年12月3日,湖南沅江12歲男孩吳林(化名)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被打後心生怨恨將母親用刀殺死……

這一件一件的惡性的青少年犯罪新聞看得讓人戰戰兢兢地,我們不禁要發問“我們的孩子到底什麼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們這些犯罪的念頭絕非只是因為衝動而萌發,往往還有更多深層次的家庭和社會因素的催化。

而《流沙刑》就是這麼一本解剖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長篇小說。它在2017年發表之後就引爆了瑞典全民的閱讀熱潮。

《流沙刑》:青少年犯罪心理長篇小說,揭露犯罪真相—家庭是主因

一連斬獲了 2017文學大獎“玻璃鑰匙獎”、2017NPR最佳年度小說、2017美國Amazon最佳圖書等文學名獎,而在去年被二次創作成的電視劇也在Netflix上映,成為收視爆款。

《流沙刑》像我們揭示了,在這個“全球幸福指數最高國家”中,也會藏匿著墮落、失意、奢靡和犯罪。但是它也給我們點亮了希望的光火,讓我們能夠在青少年教育問題上有更多的反思和啟發。

《流沙刑》:青少年犯罪心理長篇小說,揭露犯罪真相—家庭是主因

青少年犯罪的三大徵兆

小說的作者莫琳·派森·吉莉特從事律師職業超過20年,曾經在北歐最大的律師事務所擔任過律師,因此有著非常深厚紮實的法律知識。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高中生瑪雅,她住在瑞典的富人區動物島,是一個成績優秀卻出身在工薪階層的鄰家少女,她的男友卻是瑞士首富的兒子塞巴斯蒂安。

但是,剛滿18歲的她,沒有和朋友一起慶祝生日,卻站上了法庭,因為根據種種證據表明,瑪雅“教唆男友殺死了他的瑞典首富老爸,接著在教室射殺了男友和最好的朋友阿曼達”。

在“屠殺”的一天前,瑪雅參加了塞巴斯蒂安的派對,派對上的未成年們花樣層出:跳裸舞,吸大麻,嫖妓……就在大家都興起時,平時都對兒子不理不睬的塞巴斯蒂安的父親卻突然出現。

《流沙刑》:青少年犯罪心理長篇小說,揭露犯罪真相—家庭是主因

看到如此的亂相,首富父親自然他氣不打一出來,把派對上的200多人都轟了出去,然後對兒子一頓暴打。之後就發生了上面提到的一系列的犯罪,而瑪雅卻因為緊張過度突然暈厥,進而失憶了。

由於她出身富貴,社會輿論都卻普遍“仇富”,原告檢察官也借勢堅持說塞巴斯蒂安殺死自己的爸爸,是瑪雅教唆的。

但在真相大白之後才發現,其實塞巴斯蒂安才是軾父的兇手,因為當晚他的首富爸爸威脅他要和他斷絕父子關係,讓他失去一切的優渥的生活。

這一行為讓塞巴斯蒂安大受刺激,殺心大起,在半夜裡一連九刀捅了睡死了夢中的父親。隨後,他帶上了平時狩獵的槍,拽上了瑪雅一起趕往學校,卻像瘋了似的在校園裡開槍掃射,最終在警察的圍攻下中彈而亡。

《流沙刑》:青少年犯罪心理長篇小說,揭露犯罪真相—家庭是主因

書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青少年犯罪的各種徵兆:

1. 學習表現:對於成績毫不在乎,不上進,也不願意改變。小說中的塞巴斯蒂安就是因為學業問題,留級了一年,才和瑪雅上了同一個班。

2. 心理問題:可能非常極端地躁動或者抑鬱,或者是無意識的精神恍惚,情緒波動。塞巴斯蒂安就是這麼一個讓人摸不著情緒的人,他在和瑪雅相處久了一週,卻變得愈發殘暴和充滿了控制慾。

3. 行為舉止:不符合規矩,喜歡尋求刺激和新鮮感。塞巴斯蒂安不斷地舉辦各種挑戰底線的派對,過分追求物質享受,拉幫結派,胡作非為。

然而,現如今,青少年犯罪的情況已經比往常更加的複雜了。例如,北京西城區看守所的一個叫做露露的孩子因為涉嫌尋釁滋事被羈押,別人問她為什麼要辱罵和毒打同學,難道家長和老師都沒有教育嗎?

她回答道,“爸爸、媽媽都管得挺嚴的,可只管我的學習成績……平時老覺得媽媽很煩,太愛嘮叨”。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露露其實原來是一個“好學生“,成績不僅好,而且是班長,也根本沒有人會相信她會犯罪滋事。

因此,對於那些容易讓萌發滋生孩子犯罪思想的事物,家長一定要警惕警惕再警惕地觀察。

《流沙刑》:青少年犯罪心理長篇小說,揭露犯罪真相—家庭是主因

青少年犯罪的主因:缺愛

小說用了倒敘的手法將這個富家青年的犯罪心理發展史一點一點向我們解釋,故事中的悲劇並不是無端的一時刺激,而是源於塞巴斯蒂安的原生家庭—— 塞巴斯蒂安的父親一直對兒子放任不管,因為塞巴斯蒂安的母親是選美小姐出身,他父親很瞧不起這個身份,所以對於塞巴斯蒂安自然就很不上心。

因此,塞巴斯蒂安就成了缺乏管教、無法無天的“小霸王”,在他的世界裡,大家都對他言聽計從,他就是可以操控一切的“神”,只要他想要的東西都可以得到,包括瑪雅。

但是,實際上他很清楚,父親對他來說非常重要,沒了父親自己什麼都不是,但是父親經常打罵他,這讓他感到非常委屈和受傷,所以他會通過在沒有父親控制的地方肆意妄為,而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實力,從而自我安慰。

他的生活也極其奢靡,甚至酗酒吸毒。這也是為什麼塞巴斯蒂安會熱愛狩獵這項活動,通過傷害比他弱小的動物,他能夠獲得更大的享受和刺激。

《流沙刑》:青少年犯罪心理長篇小說,揭露犯罪真相—家庭是主因

瑪雅在和塞巴斯蒂安相處久了以後,提出分手,這讓從沒被拒絕過的塞巴斯蒂安無法接受,他竟然產生了自殺的想法,卻未遂。瑪雅到了醫院才發現,塞巴斯蒂安一個人孤零零的,沒有一個親人來探望他。

同名電視劇的首席編劇Camilla Ahlgren就曾讚歎到:“這是個關於愧疚、責任、懲罰與救贖的故事,它是這個時代的一面鏡子,同時又是令人震驚的犯罪與動人的愛情故事”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往往都極為複雜,卻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而且往往都和“生活不幸”、“原生家庭破裂“、“錯誤管教”等詞彙相關,孩子正是因為在負面的環境下生活,又缺乏正確的引導,很可能就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

《流沙刑》:青少年犯罪心理長篇小說,揭露犯罪真相—家庭是主因

研究表明,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長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認為,所有的犯罪都能找到其童年的心理根源。有的家庭,父母不和、經常吵架,更惡劣的情況下還會出現家庭暴力的狀況,甚至連孩子也成了受害者。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會感覺到非常的無力和被拋棄。父母不僅僅要給孩子提供溫飽的生活,也更應該給孩子營造一種愛的感覺,這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生態。

小說中,塞巴斯蒂安的父親很希望兒子能有出息,卻採取了最為錯誤的教育方式——嘲諷和打罵。他希望孩子能夠更加守規矩的初衷無可厚非。

但是我們卻應該用更為科學理智的方式給孩子培養規則意識。家長在孩子面前樹立的權威,並不是靠棍棒支起的。

而是靠自身修養和言傳身教。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會有樣學樣,所以我們更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境,給孩子更多的關注和鼓勵,讓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有溫暖的避風港。

願悲劇不再,每個孩子都能在積極陽光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