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狼共舞》,我讀到批判?不,是包容!

《與狼共舞》,我讀到批判?不,是包容! 1991年,在第63屆奧斯卡頒獎禮上,一部影片一舉囊括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7項大獎。在奧斯卡的歷史上,一部傳奇性的影片能包攬數個重量級獎項的事情並不新鮮,但是,在1990年電影播出後,在美國,甚至國際社會都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讓人們不禁反思一場運動對於社會,歷史所產生的深遠影響,這部影片就是《與狼共舞》。

本片主要介紹了美國白人軍官鄧巴中尉在戰場上心生自殺念頭,卻陰差陽錯的成為戰鬥英雄。隨後意圖脫離亂世,進入紅番區(印第安人的領地),卻與土著成為朋友的一段故事。

想理解這部影片,那麼就不得不說一下美國的西進運動。西進運動指的是殖民者向西擴張的一個過程。西進運動為美國帶來了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眾多的移民人口,經濟和工業的飛速發展,國內矛盾的緩解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說,西進運動造就了美國,對世界格局產生影響(從此美國成為世界上的經濟大國)。這是對於一個國家發展積極,正面的一面。可是,在這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亦是慘重的。美國西進運動史中約有100萬印第安人慘遭屠殺,大片領土遭到吞併,生態遭到嚴重破環,平原馬背文明永遠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在當今美國,印第安人人口數僅約佔美國人口數的2%。

此影片站在印第安人的角度,以一種批判性的角度來審視美國西進運動。影片中,蘇族人生於自然,長於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之神對人民的饋贈。可這一切,在白人看來,只是資源,能夠發財,飽餐的種種資源。隨著白人的不斷西進,森林遭到砍伐,牛群遭到屠殺,甚至與其交戰的印第安人也無一倖免。這一切,對於印第安人來說,無疑是觸動了其賴以生存的基本法則。誠然縱觀全片表述,如大多數影迷所想,這是一部對於西進運動的批判影片,但批判的卻更應該是這種暴力的方式,而並非整個運動,而在這背後,鄧巴中尉身上還藏著另一層更深的意義。

鄧巴中尉是白人與蘇族人的一個交點,身為白人卻與蘇族人成為朋友(在當時是不可能發生的事),共同生活期間鄧巴中尉感受到了大自然之美,讚歎這一美麗的文明,同時也對慘遭同胞破壞的自然產生了憐憫之心,對同胞既無奈卻又無能為力;但是,站在白人的角度,對於蘇族人因戰勝而對敵人剝皮等種種行徑,鄧巴亦是無法接受的,在白人看來,這無疑是極其殘暴與野蠻的。

實則,當兩種文明相互碰撞時,落後的文明被吞併改進是必然發生的。西進運動只是加速了這一個進程,或者可以說會是必然存在的這一個進程。當海洋國家帶來了先進的工業文明時,落後的平原馬背文明在同一塊大陸的競爭中必然會是失敗的一方,但是能否會有一個更好的結果呢?

鄧巴中尉是一個兼具兩種文明於一身的人物。兩種文明的都有各自的優勢和劣勢,生活在兩種文明之下的人,生活方式,感知的世界自然不同,可難道就要因為與己不同而消滅對方嗎?當然不是,這一切能夠在鄧巴中尉身上共存。不可否認一個落後的文明自然要在歷史長河中消逝,但這是否是在告訴觀眾,倘若心存一份包容之心,以一分寬容、接納的心態去面對另一個文明的時候,那麼這樣悲痛的歷史是否就不會發生了呢。

《與狼共舞》,我讀到批判?不,是包容! 時過境遷,歷史的文字早已深深的刻印在的時間的石碑上。讀史以明智,對於活在當下的我們學會以一顆包容的心去面對他人,寬以待人,是否自己的生活也會是另一番景象呢。

最後,強烈建議各位讀者細細品味這一部電影,不僅在劇情,在音樂,美術,鏡頭等等方面均是教科書般的作品,值得一刷再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