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童贞 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

每次性侵事件发生,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但正如前段时间三联生活周刊发表的《

沉默是许多孩子唯一懂得的“性教育”,却无法让他们避免再被伤害》这篇文章所揭露的事实:只要缺乏有意识的性教育,性侵事件就不是“被雷劈”的小概率事件,而是必然。

问题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没能给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性教育?“女童保护”2018年调查报告显示:家长没有给孩子进行防性侵教育的原因中,48.42%的家长认为是不知道如何进行。

提到性教育,很多人很自然地把性教育和成人的性行为教育联想起来,或者把性教育和情色文化联想在一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理解,是因为没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性教育的本质,没能把性教育提升到该有的高度。

胡萍老师的《善解童贞 2》,是一本解读6-13岁孩子的性发育与性教育的书,在这本书中,胡老师告诉我们,性教育就是完善人格的教育,当成人用爱和科学解读孩子的性,就是在帮助孩子建构和完善人格

《善解童贞 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

一、根植于实践的性教育探索和研究

这本书带给我最深的感动,不仅是胡老师所传递的性教育知识和观念,更是她对儿童和青少年性教育的使命感,以及近20年以来在性教育领域踏实耕耘的精神。

2001年9月,胡老师为了陪儿子上学,来到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做校医,因为一个六年级家长的提议,因为陶宏知校长的支持,来到学校一周后,开始为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讲授性教育课,从此走上了研究儿童的青少年性教育之路。

《善解童贞2》是胡老师在2016年出版的,那是她从事性教育的第15个年头,在这些年中,她在全国各地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普及性教育,在实践中了解孩子的性发展规律和行为特点,收集大量的案例,并进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她真的不管怎样都在做,之后两年她都没有挣什么钱,为了研究儿童 一个与性有关的现象她要拿到足够的样本,她常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为幼儿园讲课,一直讲到20个城市,22所幼儿园”(见李跃儿在《善解童贞1》中的推荐序)。

这让我回想到,我在2001—2011年十年大学工作期间,见到了太多大学里的教授们编写教材、出版书籍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仅仅是为了完成某个课题的研究,那些课题“研究成果”出来后,立刻就被束之高阁;那些从来没有儿童教育实践经验的人,却站在讲台上大讲特讲如何做儿童教育,这些非来自实践的“研究成果”很难突破前人研究的局限,更很难真正解决现实问题。

特别宝贵的是,胡老师在做研究时,第一步是收集孩子们的问题,第二步是整理孩子们的问题,第三步是研究如何回答孩子的问题,第四步是形成课程体系,第五步是编写性教育读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胡老师这样踏实地根植于实践的探索和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了性教育的本质,把性教育提升到了该有的高度,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性教育的健康发展。

《善解童贞 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

二、性教育就是完善人格的教育

“性”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决定了如何解读性教育,在胡老师看来,“性”与性别、健康、生命、爱情和隐私相关联,“性”联结着人类个体的生命、自我认知、健康、情感、幸福、责任、自我保护等,而这些因素正是个体人格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帮助孩子从这些因素来理解“性”,对于孩子建构和完善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一)性别教育

性器官从身体上将一个人归属为男性和女性,对孩子的性别教育中包含生理性别的教育、心理性别的教育和性别角色的教育。

对于6-13岁的儿童,要让孩子清楚自己的性器官的基本结构和简单功能,了解男女性器官的不同(可参照胡老师在实践调查基础上编写的儿童性教育绘本《成长与性》),从而接纳自己的性别,尊重他人的性别,并帮助孩子的性别角色健康发展,这是性别教育的意义所在

国内的一些性教育专家在做儿童和青少年性别教育时,将性别分为男性、女性和第三种性别,如变性者和易装者,认为应该告诉孩子可以选择自己非生理性别的性别。

胡老师认为,这样的探讨和研究可以在成人的课堂中进行,对于6-1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伦理观、分析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这样的引导会让未成年人误以为自己可以随意所欲地选择性别,而这种引导违背了孩子自然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

《善解童贞 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

(二)爱与生命的教育

“我是从哪里来的?”孩子在3岁左右就会问父母这样的问题。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会不断地问父母各种关于生命孕育的问题。

近两年,我在家庭教育讲座中,发现很多90后的父母,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性教育意识,能够做到“实事求是”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例如,“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胚胎是精子和卵子相结合产生的”等等,这跟以往各种“哄骗”孩子的答案(例如,天上掉下来的,垃圾桶里捡来的,充话费送的等等)相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但正如胡老师所说,仅让孩子了解生理层面的知识是不够的,要将生命孕育上升到爱与生命教育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建构的生命观是:生命源于爱,而非源于性

例如,在给孩子讲解“我从哪里来的”时,可以告诉孩子:你是爸爸妈妈彼此相爱的结晶,这个结晶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相结合产生、在妈妈肚子里一个叫子宫的地方孕育的。你在这个‘小房子’里面成长,然后出生的。

而且,爱的教育要贯穿在性教育的始终,例如,在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时,要提升到身体各部位都是美好的,要珍惜、爱护自己的身体;在防止性侵犯教育时,要提升到不仅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也要爱惜、尊重别人的身体;

在帮助孩子了解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时,要提升到欣赏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接纳自己、爱自己;在帮助孩子了解异性吸引时,要提升到学习如何以合适的方式表达爱;在让孩子学习等待时,要提升到性行为是婚姻中亲密关系的黏合剂,是身心灵合一之爱的表达。

《善解童贞 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

(三)情感与责任的教育

在《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为了与地球资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须进行工作;为了以自己孱弱的躯体对抗生存环境中的各种挑战而必须与他人合作;为了繁衍后代而必须面对和处理两性关系。进而,阿德勒发现,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合作与两性关系。

性教育的过程,就是在帮助孩子学会处理两性关系中的情感与责任的过程。

情感的感性与责任的理性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享受到人世间的爱。

1.情感教育

胡老师在本书中谈到,父母在对待两性情感的表达时有一个误区:分不清“爱的表达”和“性的表达”,很多父母认为男女身体接触的情感表达(拥抱、亲吻等)都是“性”行为,是“色情、下流、肮脏”的行为。

区分“爱的表达”和“性的表达”的关键点在于:

男女在身体接触时,如果没有性冲动和性唤起,就是在表达爱;如果有了性冲动和性唤起,并出现性唤起的行为,就是在表达性

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面前可以表达爱,但不可以表达性,如果夫妻间的亲吻拥抱表达的是相爱的感情,可以让孩子看到,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这对孩子的安全感建构有着积极的作用;

如果夫妻在表达爱的同时有性感觉和性冲动,甚至有性的行为伴随其中,就不可以让孩子看到,无论孩子的年龄多大,父母都不可以在孩子面前有性活动。

2.责任教育

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是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们都知道,身体行为是一种语言(body language),这种语言在两性关系中是一种强有力的情感表达,需要教导孩子善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用适宜的方式表达情感。

在本书中,胡老师使用了直观好理解的“两个拳头的距离”来教导孩子如何用适宜的方式表达爱,以及保护自己和对方。

不论男孩女孩,与异性交往的时候,身体要保持两个拳头的距离,如果你上大学后真正爱上了一个人,他也爱你,你们的感情是真诚的,那么,你可以拿掉一个拳头了。等到你与相爱的人都能够自食其力,能够一起面对未来生活,你们决定进入婚姻的时候,你可以拿掉第二个拳头。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孩子了解到,不同亲密程度的两性关系,有不同的行为表达方式。

正如我在性行为的本质意义是什么?青少年建立健康关系的必修课中所说,当看到电视上出现情侣之间的亲密行为时,父母不必尴尬也不必躲避,可以趁机和孩子讨论一下,通过这样的亲密行为可以判断出他们的关系到了哪个级别。

这样,孩子在未来会自己进行决定,如何使用合适的行为来表达情感,从而建立负责任的两性关系。

《善解童贞 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

(四)道德与法制的教育

性道德是个体道德的组成部分,胡老师在本书中,指出帮助孩子发展性道德需要遵守三个原则:

原则一:不要用成人的道德来衡量孩子的行为

在本书中,谈到一个案例:一个四年级的老师说,班级里一个10岁男孩下课后经常在教室自慰,引来同伴几个男生的围观。男孩不但没有一点羞耻之心,还以炫耀其自慰技能的姿态,引得其他男孩兴趣大增。

如果用成人的道德角度来评判孩子,很容易认为这个孩子卑鄙下流,而实际上是这个孩子的性道德发展滞后,还没能建构起性行为的隐私和界限,成人要做的,是采取弥补的方式帮助孩子建构性道德。

原则二:帮助孩子建构性道德

“道”是指道理、真理、原则、规律,主要是指某种客观的外在要求和法则。“德”则是指人们依道而行的后果,主要指人们感情心理体验和实践效果。“道德”是指认识某种原则规律后,自觉依道而行,对人对己都有意义的思想和行为。

在性道德中,这个“某种客观的外在要求和法则”,就是性的科学知识,性的情感、自身的性唤起和性感觉、性的社会法则。

要帮助到这个10岁的男孩,需要通过系统的性教育课程让孩子了解:性器官的科学知识,如何保护好性器官、保护自己的隐私、尊重他人的隐私、自慰的知识、性伦理规则(如自慰是被允许的,但只能在私下进行)等。

当男孩懂得这些“道”之后,才会学会思考行为的后果,然后经过自己的判断,采用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行为方式(德)。

原则三: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不要针对孩子的人格

当孩子出现不符合成人社会道德规范时,我们很容易对孩子进行评判:你真变态!你太下流了!

这样的方式是对孩子进行人格和道德评判,让孩子感受到一旦自己的行为、情绪、冲动与性有关,自己就是一个没有道德的坏孩子,孩子将来与性有关的生理反应、情绪、感觉等都会与这种羞耻感伴随,这会给孩子未来建立亲密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要做的,是要告诉孩子,你的某种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帮助孩子懂得性行为的界限,而不要“上纲上线”到贬低孩子的人格。

《善解童贞 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

除了以上讨论的性教育内容外,本书还对性教育的原则进行了探讨,例如,性教育必须具备科学性、必须具有人文关怀、符合社会健康主流性价值观、尊重民族习俗和文化等。

另外,因为胡老师旨在通过本书,能给更多性教育的教师带来帮助,所以还探讨了教师需要具备的素养、如何把握课堂里的教育机会等。

读一本好书,相当于与一位智者对话。对于我来说,《善解童贞 2》不仅拓宽了我对性教育理解的广度,也加深了我对性教育理解的深度,更被胡老师对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所激励和感动。

我相信,任何对儿童和青少年性教育感兴趣的人,都会从《善解童贞 2》中获益。

《善解童贞 2》:6-13岁孩子的性发展与性教育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教育,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更多对此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一起“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