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童貞 2》: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

每次性侵事件發生,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但正如前段時間三聯生活週刊發表的《

沉默是許多孩子唯一懂得的“性教育”,卻無法讓他們避免再被傷害》這篇文章所揭露的事實:只要缺乏有意識的性教育,性侵事件就不是“被雷劈”的小概率事件,而是必然。

問題是,為什麼很多家長沒能給孩子進行有意識的性教育?“女童保護”2018年調查報告顯示:家長沒有給孩子進行防性侵教育的原因中,48.42%的家長認為是不知道如何進行。

提到性教育,很多人很自然地把性教育和成人的性行為教育聯想起來,或者把性教育和情色文化聯想在一起,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理解,是因為沒能真正理解和把握性教育的本質,沒能把性教育提升到該有的高度。

胡萍老師的《善解童貞 2》,是一本解讀6-13歲孩子的性發育與性教育的書,在這本書中,胡老師告訴我們,性教育就是完善人格的教育,當成人用愛和科學解讀孩子的性,就是在幫助孩子建構和完善人格

《善解童貞 2》: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

一、根植於實踐的性教育探索和研究

這本書帶給我最深的感動,不僅是胡老師所傳遞的性教育知識和觀念,更是她對兒童和青少年性教育的使命感,以及近20年以來在性教育領域踏實耕耘的精神。

2001年9月,胡老師為了陪兒子上學,來到成都外國語學校附屬小學做校醫,因為一個六年級家長的提議,因為陶宏知校長的支持,來到學校一週後,開始為小學六年級的孩子講授性教育課,從此走上了研究兒童的青少年性教育之路。

《善解童貞2》是胡老師在2016年出版的,那是她從事性教育的第15個年頭,在這些年中,她在全國各地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普及性教育,在實踐中瞭解孩子的性發展規律和行為特點,收集大量的案例,並進行研究。

在這個過程中,“她真的不管怎樣都在做,之後兩年她都沒有掙什麼錢,為了研究兒童 一個與性有關的現象她要拿到足夠的樣本,她常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為幼兒園講課,一直講到20個城市,22所幼兒園”(見李躍兒在《善解童貞1》中的推薦序)。

這讓我回想到,我在2001—2011年十年大學工作期間,見到了太多大學裡的教授們編寫教材、出版書籍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問題,而僅僅是為了完成某個課題的研究,那些課題“研究成果”出來後,立刻就被束之高閣;那些從來沒有兒童教育實踐經驗的人,卻站在講臺上大講特講如何做兒童教育,這些非來自實踐的“研究成果”很難突破前人研究的侷限,更很難真正解決現實問題。

特別寶貴的是,胡老師在做研究時,第一步是收集孩子們的問題,第二步是整理孩子們的問題,第三步是研究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第四步是形成課程體系,第五步是編寫性教育讀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胡老師這樣踏實地根植於實踐的探索和研究,幫助人們更好地把握了性教育的本質,把性教育提升到了該有的高度,並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性教育的健康發展。

《善解童貞 2》: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

二、性教育就是完善人格的教育

“性”是什麼?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決定了如何解讀性教育,在胡老師看來,“性”與性別、健康、生命、愛情和隱私相關聯,“性”聯結著人類個體的生命、自我認知、健康、情感、幸福、責任、自我保護等,而這些因素正是個體人格建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幫助孩子從這些因素來理解“性”,對於孩子建構和完善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一)性別教育

性器官從身體上將一個人歸屬為男性和女性,對孩子的性別教育中包含生理性別的教育、心理性別的教育和性別角色的教育。

對於6-13歲的兒童,要讓孩子清楚自己的性器官的基本結構和簡單功能,瞭解男女性器官的不同(可參照胡老師在實踐調查基礎上編寫的兒童性教育繪本《成長與性》),從而接納自己的性別,尊重他人的性別,並幫助孩子的性別角色健康發展,這是性別教育的意義所在

國內的一些性教育專家在做兒童和青少年性別教育時,將性別分為男性、女性和第三種性別,如變性者和易裝者,認為應該告訴孩子可以選擇自己非生理性別的性別。

胡老師認為,這樣的探討和研究可以在成人的課堂中進行,對於6-1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倫理觀、分析力和判斷力尚未成熟,這樣的引導會讓未成年人誤以為自己可以隨意所欲地選擇性別,而這種引導違背了孩子自然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

《善解童貞 2》: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

(二)愛與生命的教育

“我是從哪裡來的?”孩子在3歲左右就會問父母這樣的問題。隨著孩子認知能力的發展,他們會不斷地問父母各種關於生命孕育的問題。

近兩年,我在家庭教育講座中,發現很多90後的父母,已經有了很明顯的性教育意識,能夠做到“實事求是”地回答孩子的問題。

例如,“你是從媽媽肚子裡生出來的”、“胚胎是精子和卵子相結合產生的”等等,這跟以往各種“哄騙”孩子的答案(例如,天上掉下來的,垃圾桶裡撿來的,充話費送的等等)相比,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但正如胡老師所說,僅讓孩子瞭解生理層面的知識是不夠的,要將生命孕育上升到愛與生命教育的高度。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給孩子建構的生命觀是:生命源於愛,而非源於性

例如,在給孩子講解“我從哪裡來的”時,可以告訴孩子:你是爸爸媽媽彼此相愛的結晶,這個結晶是爸爸的精子和媽媽的卵子相結合產生、在媽媽肚子裡一個叫子宮的地方孕育的。你在這個‘小房子’裡面成長,然後出生的。

而且,愛的教育要貫穿在性教育的始終,例如,在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身體各部位的名稱時,要提升到身體各部位都是美好的,要珍惜、愛護自己的身體;在防止性侵犯教育時,要提升到不僅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也要愛惜、尊重別人的身體;

在幫助孩子瞭解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時,要提升到欣賞自己的成長和變化、接納自己、愛自己;在幫助孩子瞭解異性吸引時,要提升到學習如何以合適的方式表達愛;在讓孩子學習等待時,要提升到性行為是婚姻中親密關係的黏合劑,是身心靈合一之愛的表達。

《善解童貞 2》: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

(三)情感與責任的教育

在《自卑與超越》中,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揹負著三大約束而生:為了與地球資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須進行工作;為了以自己孱弱的軀體對抗生存環境中的各種挑戰而必須與他人合作;為了繁衍後代而必須面對和處理兩性關係。進而,阿德勒發現,一切人類問題都可以歸結到三個主題中:職業、社會合作與兩性關係。

性教育的過程,就是在幫助孩子學會處理兩性關係中的情感與責任的過程。

情感的感性與責任的理性相結合,才能夠更好地享受到人世間的愛。

1.情感教育

胡老師在本書中談到,父母在對待兩性情感的表達時有一個誤區:分不清“愛的表達”和“性的表達”,很多父母認為男女身體接觸的情感表達(擁抱、親吻等)都是“性”行為,是“色情、下流、骯髒”的行為。

區分“愛的表達”和“性的表達”的關鍵點在於:

男女在身體接觸時,如果沒有性衝動和性喚起,就是在表達愛;如果有了性衝動和性喚起,並出現性喚起的行為,就是在表達性

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面前可以表達愛,但不可以表達性,如果夫妻間的親吻擁抱表達的是相愛的感情,可以讓孩子看到,孩子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這對孩子的安全感建構有著積極的作用;

如果夫妻在表達愛的同時有性感覺和性衝動,甚至有性的行為伴隨其中,就不可以讓孩子看到,無論孩子的年齡多大,父母都不可以在孩子面前有性活動。

2.責任教育

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是性教育的重要內容。

我們都知道,身體行為是一種語言(body language),這種語言在兩性關係中是一種強有力的情感表達,需要教導孩子善用自己的身體語言,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用適宜的方式表達情感。

在本書中,胡老師使用了直觀好理解的“兩個拳頭的距離”來教導孩子如何用適宜的方式表達愛,以及保護自己和對方。

不論男孩女孩,與異性交往的時候,身體要保持兩個拳頭的距離,如果你上大學後真正愛上了一個人,他也愛你,你們的感情是真誠的,那麼,你可以拿掉一個拳頭了。等到你與相愛的人都能夠自食其力,能夠一起面對未來生活,你們決定進入婚姻的時候,你可以拿掉第二個拳頭。

也就是說,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瞭解到,不同親密程度的兩性關係,有不同的行為表達方式。

正如我在性行為的本質意義是什麼?青少年建立健康關係的必修課中所說,當看到電視上出現情侶之間的親密行為時,父母不必尷尬也不必躲避,可以趁機和孩子討論一下,通過這樣的親密行為可以判斷出他們的關係到了哪個級別。

這樣,孩子在未來會自己進行決定,如何使用合適的行為來表達情感,從而建立負責任的兩性關係。

《善解童貞 2》: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

(四)道德與法制的教育

性道德是個體道德的組成部分,胡老師在本書中,指出幫助孩子發展性道德需要遵守三個原則:

原則一:不要用成人的道德來衡量孩子的行為

在本書中,談到一個案例:一個四年級的老師說,班級裡一個10歲男孩下課後經常在教室自慰,引來同伴幾個男生的圍觀。男孩不但沒有一點羞恥之心,還以炫耀其自慰技能的姿態,引得其他男孩興趣大增。

如果用成人的道德角度來評判孩子,很容易認為這個孩子卑鄙下流,而實際上是這個孩子的性道德發展滯後,還沒能建構起性行為的隱私和界限,成人要做的,是採取彌補的方式幫助孩子建構性道德。

原則二:幫助孩子建構性道德

“道”是指道理、真理、原則、規律,主要是指某種客觀的外在要求和法則。“德”則是指人們依道而行的後果,主要指人們感情心理體驗和實踐效果。“道德”是指認識某種原則規律後,自覺依道而行,對人對己都有意義的思想和行為。

在性道德中,這個“某種客觀的外在要求和法則”,就是性的科學知識,性的情感、自身的性喚起和性感覺、性的社會法則。

要幫助到這個10歲的男孩,需要通過系統的性教育課程讓孩子瞭解:性器官的科學知識,如何保護好性器官、保護自己的隱私、尊重他人的隱私、自慰的知識、性倫理規則(如自慰是被允許的,但只能在私下進行)等。

當男孩懂得這些“道”之後,才會學會思考行為的後果,然後經過自己的判斷,採用對自己和他人都有利的行為方式(德)。

原則三:只針對孩子的行為,不要針對孩子的人格

當孩子出現不符合成人社會道德規範時,我們很容易對孩子進行評判:你真變態!你太下流了!

這樣的方式是對孩子進行人格和道德評判,讓孩子感受到一旦自己的行為、情緒、衝動與性有關,自己就是一個沒有道德的壞孩子,孩子將來與性有關的生理反應、情緒、感覺等都會與這種羞恥感伴隨,這會給孩子未來建立親密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我們要做的,是要告訴孩子,你的某種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幫助孩子懂得性行為的界限,而不要“上綱上線”到貶低孩子的人格。

《善解童貞 2》: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

除了以上討論的性教育內容外,本書還對性教育的原則進行了探討,例如,性教育必須具備科學性、必須具有人文關懷、符合社會健康主流性價值觀、尊重民族習俗和文化等。

另外,因為胡老師旨在通過本書,能給更多性教育的教師帶來幫助,所以還探討了教師需要具備的素養、如何把握課堂裡的教育機會等。

讀一本好書,相當於與一位智者對話。對於我來說,《善解童貞 2》不僅拓寬了我對性教育理解的廣度,也加深了我對性教育理解的深度,更被胡老師對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所激勵和感動。

我相信,任何對兒童和青少年性教育感興趣的人,都會從《善解童貞 2》中獲益。

《善解童貞 2》:6-13歲孩子的性發展與性教育

中國兒童和青少年的性教育,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更多對此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人一起“上下而求索”,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