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亿捐款!北理工80周年校庆迎“厚礼”

建校80周年,输送超30万英才,培养60多位院士,创造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9月19日,北京理工大学迎来八十华诞,上午,记者从学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上了解到,多家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社会人士、师生校友等共向北理工捐款13.6亿元,其中仅毛二可、孙逢春两位院士领衔的两家学科性公司就向母校捐资1.8亿。

今天,北理工中关村校区东体育场上,学校师生、校友以及社会各界嘉宾共为北理工庆生。会上,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等56所高校的校领导出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王越、王小谟、毛二可等27位院士也到场。

据北理工统计,校庆期间,中软国际、金发科技、江苏省丹阳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等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校友,以及通过理工雷科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毛二可院士团队、通过理工华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孙逢春院士团队等在校教师积极支持学校建设发展,共捐款13.6亿元。此外,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学校积极落实资助办学具体方案。

理工雷科和理工华创是北理工最早成立的学科性公司,也是该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典范。为了向母校80周年校庆献礼,两公司教师团队以及北理工信息与电子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将所持股权和现金共计1.8亿元人民币捐赠给学校,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此外,两家公司还联合酷黑科技等打造了“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示范系统”,这是为母校准备的另一份心意。

会上,北理工校长张军介绍,在波澜壮阔的80年里,北理工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为党和国家贡献了一大批服务强国建设的尖端成果,输送了30多万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推动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大学实际相结合,将创办新型理工科高等教育的实践推向深入。他说,“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共产党创办和领导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红色育人路,走出了一条矢志国防、服务战略的强军报国路,走出了一条开放包容、交叉融合的创新发展路!”

建校以来,北理工培养了60多位两院院士,其中有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现代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有爆炸科技奠基人徐更光院士,有“中国枪王”朵英贤院士。张军还骄傲地提到,“在历次大阅兵中,北理工参与装备研制的数量与深度居全国高校首位,在国庆盛典、科技奥运、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北斗系统等国家重大任务和科研项目中,北理工人从不缺席,党的事业就是我们的奋斗方向。”

今天,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也回到母校,并作为校友代表发言。他于1956年进入北京工业学院(北理工前身)学习,“毕业后的60年里,我永远记得当年在大学录取通知书上写着‘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国防工程师’,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红色国防工程师就是我一生的写照。”

回忆求学时光,王小谟说,“北理工诞生于延安,良好的风气熏陶,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实验室的摸爬滚打,不仅把我带进了知识的殿堂,也培养了我为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他认为,每一批从北理工走出的毕业生,骨子里都深深地融入“延安根,军工魂”的红色基因,“我个人所取得每一点进步、每一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在母校打下的坚实基础,都离不开母校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

这些年里,只要有时间,王小谟都会回母校看看,和老师同学们交流,校区建设、科研平台的建设和师生的精神面貌都给他带来许多惊喜。

他还深情寄语母校的青年学子,“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发展,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有更高的期望。北京理工大学承担着更大的使命和责任,希望年轻一代的北理工学子要珍惜在校的时光,抓住机遇,坚持‘德以明理、学以精工’,传承好延安精神,做到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