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固收+”产品取而代之占据C位?

不少朋友发现近来各家银行理财经理推荐“固收+”产品的越来越多,就连支付宝、微信的理财板块中“固收+”产品都被放在了首页“C位”。最近嘉实基金发行的“固收+”产品《嘉实浦惠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三天募集近150亿元,火爆异常。“固收+”怎么突然就火了呢?


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固收+”产品取而代之占据C位?

说起“固收+”,不得不提资管新规。资管新规的出台引发整个金融行业震荡。太专业的内容我就不再复述,说说对大家的影响,我认为资管新规对普通投资者最大的影响就是以后没有保本理财了。

收益和风险始终成正比,发行理财产品是为了募集资金去投比理财收益更高的资产,所以总体上理财产品收益越高一定风险越高。


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固收+”产品取而代之占据C位?

举个例子讨论下。

情景一:竖小公司是一家周期性行业的龙头公司。在行业上行期,公司销售良好,供不应求,为了扩大生产向银行申请借10亿资金。银行不怕公司还不上钱,就发行10亿理财投给竖小。为了争夺这笔资产,A银行报价只有4.5%。但银行不能做亏本生意,只有把发行理财的价格压的更低,发行理财收益率年化4%。A行判断竖小地产这么牛,肯定会还钱,为了保证能顺利把理财销售出去,就承诺保本,刚性兑付。客户一看保本理财没风险,收益低点也认了,安全第一。买它!10亿规模很快就卖完了。最后竖小地产、A银行、客户皆大欢喜。以前经济形势好,好多公司都像竖小公司一样有实力,银行不担心把钱投给他们出风险,所以就敢向客户承诺保本,刚性兑付。

情景二:到了行业下行期,竖小公司销售规模下滑,现金流紧张,为了周转又想借10亿,银行担心竖小公司还不上钱,都不敢借给竖小公司了。B银行判断马上到了行业拐点,对竖小公司还有信心,就同意借钱给竖小,但利率要8%。竖小公司为了存活,利率再高也能接受。B银行就发10亿理财,收益率年化7%。老百姓一看利息这么高,又是银行发行的,10亿很快就卖完了。没想到竖小公司破产了,资不抵债。可理财产品到期了,银行还得给客户付本金利息。如果不付,客户可能会拉横幅,会报警举报投诉,这样银行信用就没了。所以没办法,银行会用其他资金或者再发一期理财把窟窿补上,先把本金利息正常付给客户。这就是隐性刚兑。


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固收+”产品取而代之占据C位?

事实上,客户买理财的时候产品说明书里会明确风险等级,要投哪类资产等信息。从法律上讲,银行只要没有不当营销,即使出现风险,不把钱垫付给客户也是没有责任的。但为了避免发生舆情事件,规避声誉风险,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机构都会隐性刚兑,拆东墙补西墙,常年累积下来隐藏起来的不良资产总规模惊人。若放任自流,早晚会出大事儿的。所以资管新规明确规定了不允许理财保本,更不允许刚性兑付。


保本理财退出市场,“固收+”产品取而代之占据C位?

现在不允许发行保本理财,客户自担风险。这就要求投资者一定要具备金融知识,至少要有信任的朋友懂理财。买理财要认真通读《产品说明书》等资料,有不懂的地方要找理财经理问清楚。但当下情况特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理财资金规模巨大,各银行动辄万亿起步,整改也需要时间,不可能一刀切。
  2. 好多客户,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习惯了保本理财。
  3. 今年特殊时期,为了提振经济形势,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钱多了,那么定期存款、国债、理财、信托等利率就越来越低。现在非保本产品还没有以前保本产品利率高,已经满足不了理财产品保值增值的需求。

那么投资者就需要一款理财产品,既能保证资金相对安全,又有相对不错的收益。这样的背景下,“固收+”产品孕育而生。

金融理工男,头条新人,大一入市,工作相关,欢迎关注点赞转发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