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土木堡事件也先為什麼不殺了朱祁鎮然後一舉南下拿下北京呢?

天地玄黃日月盈


也先做夢都想拿下北京城。問題是有于謙組織的“東京保衛戰”,他打敗了,沒拿下來而已。

至於不殺朱祁鎮,與打不打北京城,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也先考慮過,押著朱祁鎮到城門口,由朱祁鎮下令,打開城門,自己帶著大軍長驅直入、兵不血刃。不過這只是美好的理想,而現實是,明朝有完善的制度,守軍不只被俘的皇帝命令,不肯開城投降。

隨著朱祁鈺繼位,朱祁鎮被“遙尊”為太上皇,事實上失去了皇帝的地位,成為一張過期的支票,無法兌現。這時候,也先殺了朱祁鎮,或者不殺朱祁鎮,差別已經沒那麼大了。

也先大概是想利用朱祁鎮,再敲詐一筆錢財,就像綁票一樣。只要不威脅帝國安全,贖金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到了贖金也不肯支付的程度,也先也真拿朱祁鎮沒什麼辦法了。

最終放朱祁鎮回國,我想,多半是也先玩的一個小花招:讓明朝有過去的、現在的兩位皇帝,給明朝添一點麻煩、添一點堵。

只有這點作用了。


棲鴻看紅樓


「土木堡之變」及其前後的軍事行動,實質上是蒙元政權在退出中原百年之後,試圖再次挺進中原的一種嘗試。

在大敗明軍,俘虜皇帝后,最終卻將皇帝送還明朝。這種非理性的政治行為,自然有其背後不得已的邏輯和考量。

再戰不利

(名臣 于謙)

正統十四年即公元 1449 年,也先率領蒙古瓦剌部大舉進犯明朝邊境。明英宗朱祁鎮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率領 20 萬精兵御駕親征。

由於情報失靈,指揮失誤,明軍連戰連敗,最終在河北張家口懷來縣的土木堡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

也先俘虜明英宗後,率大軍直逼首都北京城下。一場浩浩蕩蕩的「北京保衛戰」拉開了序幕。

在名臣于謙的領導下,緊急調集全國各路兵馬進京勤王,同時大量囤積糧食,鑄造兵器,加固城垣發動百姓。經過五天血戰,擊敗也先。

也先進軍不利,又恐後路被截,撤軍離去。于謙命軍追擊,大敗也先。

「土木堡之變」之前的軍事行動也先大獲全勝,而在北京保衛戰中卻吃到了敗仗。其軍事實力可以一時取勝,但仍無法與整個大明王朝相對抗,只能撤退。

順水人情

(明英宗 朱祁鎮)

大明朝廷在得知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後,于謙力排眾議,與皇太后等朝中大臣一起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即明代宗。以防止也先以皇帝相要挾,同時避免國中無主。

也先率軍至北京城下,果然要求打開城門護送明英宗進城,被于謙拒絕。而最終經過血戰也先大敗,後為了緩和與明朝的關係,嚮明朝議和,並將明英宗送回朝廷。

此時的明英宗對也先來說已經毫無價值。畢竟,中原王朝已經有了新的皇帝,不如做個順水人情,把明英宗這個「燙手山芋」送給明朝。

遺禍中原

(明代宗 朱祁鈺)

也先沒有殺死明英宗,而把明英宗送了回去,看起來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一種低姿態。實際上是想製造明朝內訌,坐山觀虎鬥。

當初立朱祁鈺為帝時,承諾朱祁鈺死後傳位於朱祁鎮的兒子。坐穩帝位後,朱祁鈺反悔,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將明英宗朱祁鎮囚禁起來,嚴加防範。

明代宗朱祁鈺在位時,在於謙等人的輔佐下,政治經濟軍事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家逐漸繁榮起來,有中興之象,算是有所作為。

8 年後,在將軍石亨,太監曹吉祥等一眾大臣的幫助下,明英宗朱祁鎮復辟成功,史稱「奪門之變」。

明英宗朱祁鎮復位後,誅殺于謙等朝廷大臣,賞賜自己的親信功臣,寵幸宦官,大明朝從此一蹶不振。

也先放了明英宗,八年後的「奪門之變」及朱祁鎮的一系列的動作,沒白放。


平陽狐狸說水滸


倘若也先具備這個實力,相信他一定會南下攻取北京,滅明而自代,殺不殺朱祁鎮不是他南下的先決條件。

也先是所謂“大元”中央政權的地方割據勢力——瓦剌部的首領,因實力和勢力之故,“大元”大汗奉為太師之職以示籠絡,大明皇帝封為敬順王懷柔,類似於漢末時期袁紹或曹操類人物。

在也先的政治盤算中,雖然有亡明以自代的規劃,但哪是在消滅了“大元”國內其他地方勢力並奪取汗位後的事情,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壯大自己的勢力,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斷侵擾眀邊明境,不單純為攻城掠地,其主要目的在於搶劫物資錢財養兵肥己,所以,他在“土木堡”之變中俘虜了朱祁鎮後十分高興,自認為找到了進錢的門路,“奇貨可居”,結果大明朝于謙沒給他機會,在這情況下,如果貿然殺了朱祁鎮不但對他沒有任何實際好處,反而得罪了一個強鄰,失去了道義,與其長期戰略和當前利益相悖相害, 所以,倒不如將朱祁鎮放回,不但可以站上道義制高點,討好朱祁鎮,還可以製造敵手內部紛爭,可謂“一箭多雕”、“一舉三得”,居心十分險惡。

也先父子是極具智慧和能力的政治家,在其努力拼搏下,也先最後終於奪取了全蒙“大可汗”之位,作為蒙古草原上“非黃金家族”,十分不易,虛名非浪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