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短板——企业及企业家

迪庆短板——企业及企业家

迪庆短板——企业及企业家

文/陈俊明


五年规划在国家的运行过程中是个很重要的事。迪庆也在谋划下一个五年,一片大好形势里,有人说,应该找找迪庆的短板?说出来,看今后能不能去补齐。

无须到处瞧,眼前就有一块短板,迪庆的企业和企业家,在迪庆的整体发展木桶里,已经短了三十年,大家都知道。

屈指算来,除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几个个体户,迪庆企业的发展开端,大约就是三十年前。遗憾的是,三十年来,迪庆名闻遐迩,只可惜没有成长起来几家像样的企业,也没有几个方方面面能让人看着服气的企业家。

迪庆短板——企业及企业家

迪庆的工作报告,相当长的时间里,谈及产业和企业,点名最多见的就是香格里拉酒业。不知道这应该算香格里拉酒业的光荣,还是算迪庆自己的悲哀。云南省连续八年举行了民营企业百强发布,前几年迪庆香格里拉酒业曾有过一席之地,这两年也不在榜单了。还好同样是这个酒业的老板,另外整了个卖全国名酒的销售企业叫华致酒行,总部设在迪庆经济开发区,虽然没卖迪庆的酒,但人家用实力并借用迪庆的政策,在深交所敲钟上了市。近两年,全靠华致酒行,勉强帮助迪庆在榜单上保住了唯一的面子。2020年,云南民营百强上榜门槛年营业额是9亿元,距离有多远,其它迪庆民营企业可自个儿掂量一下。

不仅仅是民企,如果云南搞一个国企百强名单,迪庆国企估计也没戏。

迪庆边远,有差距属正常。难受的是,差距拉大了还看不到希望。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迪庆冒出了一批企业家,就个体综合素质而言,有一小批人堪称翘楚,无论胆略气质还是执行力都很强,这些人撒在哪个市场上都会野蛮生长起来。但最近十几年,眼看着一个个在市场里苦苦挣扎、一个个偃旗息鼓没了声响。我在想,是他们的错还是环境的错?

培育产业年年都在说,迄今为止,除了矿产和水电业被央企控制着还算健康发展,旅游业中的大多数小微企业反反复复在被折腾中还勉强活着,野生的松茸被网络微商们前赴后继做成季节爆品,葡萄酒有些规模有些销量。除此以外,看不到有什么东西会被演变成全省名品、全国名品。三十年没成功培育出几个产业,这是时间的错还是空间的错?

迪庆短板——企业及企业家

三十年前,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者关系,因为大家都弱,彼此还相安,没有互相瞧不上。三十年来,政府越来越全能强大、包打天下;金融机构越来越严谨规范、喜公厌私;只有民营企业多数在原地踏步。既搞不清也跟不上政府的想法,还进不了金融机构伴随规范水涨船高的门槛。三拨应该紧密相关的人逐渐尿不到一壶,平等也做不到了,三角关系里,小微企业对金融机构一厢情愿的年年单相思,金融机构却只会对政府项目抛媚眼诉衷肠。这是人的错还是职业选择的错?”

二十多年前,虽然相较于去企业工作,大家还是喜欢去公务员队伍里,但毕竟还有一些人选择主动去创业。二十多年后,一到公务员招考时间,才发现有成百上千个年轻人,不是窝在家里备考公务员、就是在去公务员培训的路上。2020年更是个重要节点,不少家长说,一场疫情,不用家长再做说服工作,学生们普遍都认为,还是公务员的铁饭碗好、端着踏实吉祥。我搞不懂,几十年的所谓市场经济和国际化进程,年轻人还拥有这样的普遍认知算是进步还是退步?

迪庆的最弱短板,毫无疑问就是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发展离不开要扶持培育一大批企业和企业家群体健康成长。迪庆的欣欣向荣里,许多人不相信最短板竟是这个。

支持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动真格了,一般的支持犹如一般的用药是补不了这个短板的。

过去许多年,忽视了对迪庆企业和企业家群体的培育,直观暴露的就是营商环境差,产业发展一直停留在小、散、弱。做企业的找不到当官的,从政的不屑于与企业家交朋友,从政者和企业家,各自套着一张皮,互相不来往,都在辛苦搞发展。

迪庆短板——企业及企业家

营商环境不属于创业干事者,因此,看见逐渐老去的那批企业家在唉声叹气并慢慢销声匿迹。原本对一拨二代青年的创业寄予厚望,现在发现,环境没改变,而他们倒有被环境同化淹没的极大危险。

近几年进入公务员队伍的青年是一个精英群体,他们都是从一大堆竞争者里厮杀出来的,整体素质毋庸置疑。因此,将来迪庆官员的整体素质不用担心一定会超过现在的。然而,同时期,到企业去尤其是到民营企业去几乎是青年们最后一个无奈的选择,甚至宁愿闲着也不选择,年轻人都想端铁饭碗,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正常现象。所以,从人的整体素质也能窥见迪庆民营企业的未来没法乐观。客观上存在这个短板越来越短的风险。

发达地区的领导人说营商环境用语很形象,营商环境差的地方,官员升不了官,老板发不了财。

迪庆这种地方却很幸福,发达地区领导人的推论不适用。二十年前国家开始转移支付时财政自给率是8%,二十年过去了,财政自给率仍然不到8%。92%以上的支出一直靠国家转移支付支持,似乎也无须担心国家会不给。有人戏言,官员培育地方产业费时费力马上又见不到效果还有风险,增加一两个百分点对地方也不起作用,一切都不如往上要的来得快。辛苦培育产业和张嘴向上要的时间成本和工作效率孰高孰低傻瓜都能看明白。所以,二十年来,面对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正确旗帜,不少官员却在实践中慢慢将其演变成只道貌岸然说稳定、小心翼翼避做任何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事,感觉旗帜举歪了些,但官员本身的确毫无风险。最终老板发财的不多,来来去去官员升官的却不算少。

木桶能装多少水通常是做木桶的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大家知道木桶能装水的高度取决于短板,因此能装多少水事实上也取决于木桶的短板。但许多人不一定明白,很多时候并不需要这只木桶要装多少水。

迪庆短板——企业及企业家

国家的发展常常是在动态里寻求平衡,哪里弱了,就强制性运动式的去补一下。这些年,迪庆已习惯了轰轰烈烈的抓稳定,维护稳定的力量自然也得到空前加强;有一段时间习惯了热热闹闹搞教育综合改革,将近一个五年计划时间,项目资金多投向了教育的硬件设施;最近五年习惯了全心全意抓扶贫,全社会就向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上去发力。看到这些被习惯加强的领域会生艳羡之心,有时痴想,不知会不会出现政治号角一响,全国一盘棋支持企业做强产业做大企业家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

写文章有时是个推理过程,推理会遇到又讨喜又窝心不愿承认的结论:迪庆未来的正常高速发展脚步不会停下来,因为这些年负责率领迪庆州向国家和省沟通的领导者一般而言绝对会有各自的过人之处,而这么多年来,国家的各种政策环境对迪庆这样的州市实在太偏爱,所以迪庆是一定会高速发展的。但发展依赖于国家投资一架马车拉动的局面长时间不可能得到根本转变,因此迪庆的企业和企业家这个发展短板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被补上。

是否有超常规的方式能把三十年来累积的短板在五年内补上?理论上有,实际也很难做得到:

今后五年的规划编制中,民营企业的产业发展支持资金和项目要与民营企业在迪庆GDP和财税收入的比重相匹配;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整个能力体系(担保、增信、贴息、风险补偿、发展基金等等)必须健全并实际服务于小微企业;国家及省一级大项目,无论央企、国企和民营企业,要努力去争取一视同仁,最好能要求一个项目利润的比例保证用于在迪庆范围内的产业投资和消费;乡村振兴的这一轮五年产业规划,如果愿意承认,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主已成为我州发展大局里的弱势群体,而且决心补这个短板,那就从规划编制开始,产业发展资金的支持必须大力匹配到相应做实业的民营企业;今后几年,过去精准扶贫怎么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村振兴就怎么帮扶建档立卡企业家。

以上这些,说容易,做到难。

迪庆短板——企业及企业家

稿件:香格里拉陈俊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