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大案,每次案发无数官员被杀,为何各级机构仍能正常运转

当今国家为了充实地方政府和首都部委的官员编制,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来选拔官员的,分为国考和省考。参加国考的考生,成绩合格后直接分到国家垂直部委任职;而参加省考的考生,考试合格后就分配到省里的各个机关单位任职。但是不管怎样,公务员考试是选拔官员的唯一途径。

洪武四大案,每次案发无数官员被杀,为何各级机构仍能正常运转

而在明朝,尤其是在明初时期,朝廷和地方对官员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国家刚建立,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地方官去执行朝廷的政令,以维持国家正常运转。当时明朝官僚体系的中坚力量,已由所谓的“开国六公爵二十八候”占据,他们就任朝廷重要部门的主要岗位。而上至六部下至地方府、县,就需要重新选拔官吏来充实官僚体系,虽然有元朝遗臣可以任用,但远远是不够的。

不仅如此,在明初还发生了有名的“洪武四大案”,每次案发上至朝廷六部、下至地方府、州、县,都有无数官员落马被杀,但是却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官吏及时补充。就算是在官员编制不齐的情况下,国家却仍能正常运转,机关单位的日常政务也能照常处理。那这都是原因呢?这就要说说明朝是如何选拔官吏,以及朱元璋在官员不齐的情况是如何应对的。

洪武四大案,每次案发无数官员被杀,为何各级机构仍能正常运转

明朝官员的选取主要来自三方面:举荐、学校、科举

一、举荐

举荐类似于隋唐以前的察举制,朝廷高级官员可以直接向朱元璋推荐人才,地方也可以向朝廷推举有才的儒生,而被推荐的人也可以再次“转举”。《明史·选举志》记载:

其年(洪武初年)冬,又遣文原吉、詹同、魏观、吴辅、赵寿等分行天下,访求贤才,各赐白金而遣之。

就是说,派文原吉等人分别巡行天下,寻找贤才,通过贵重礼物聘请回来。这些被举荐的人,能力强的或名声大的,起步就是六部尚书,若稍微差一点的,也能混一个六部侍郎、都察院副都御史,或地方布政使和知府来当。

除了举荐贤才外,朱元璋还直接任命富农地主为官,家产多的可以得一个知府当当,少一点的就只能当一个知县了。朱元璋认为:这些地主长期生活在对农民的剥削中,他们更懂得如何统治农民,而这些地主也会永远的效忠朱氏王朝,对自己的集权统治是有利的。所以这种官员选拔方式是非常适合封建制度的。

洪武四大案,每次案发无数官员被杀,为何各级机构仍能正常运转

二、学校

明朝的学校也是培养官员的重要途径,在地方设有府、州、县学,京城设有国子学(后更名为国子监)。地方的学生是不能做官的,需要从县开始学习然后参加考试,一级一级的通过州、府,最后考入国子学。到了国子学毕业后可以直接做官,这时一般是地方官和六部侍郎以下的小官;而再次参加考试且通过的,可以就任六部高级官员和地方主管官员。这和今天的党校比较类似,省里面有县、市、省级党校;北京有中央党校,一般进入党校学习就意味着要提拔使用了。

明朝学校的学生分两种,一是官生(官二代),二是民生(平民家的儿子)。官生自打识字起就可以直接进入当地学校学习,而农民家的孩子则需要参加学前考试,考试合格才能入学。

洪武四大案,每次案发无数官员被杀,为何各级机构仍能正常运转

三、科举

虽然自隋唐以来,科举就成了选拔官员的一种途径,但是历朝历代都没有把科举当作挑选官员的重要途径,一是科举通过的考生人数很少,二是皇室为了维护官员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不得不大量任用他们子嗣后代。而到了明朝,朱元璋也是在洪武三年才开启科举选仕,而到了洪武六年,曾一度废止。因为朱元璋认为: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大多是年轻人,很少能胜任给他安排的官职工作,所以就大量让人举荐贤才,而放弃科举选仕。此见于《明太祖实录》:

科举选拔的官员多后生少年,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寡,乃但令有司察举贤才,而罢科不用。

但是到了洪武中期,为了鼓励人们读书至仕,于洪武十五年复起科举考试,到了洪武十七年朱元璋终把科举定为选拔官员的永制。虽然此时科举已成为选举官员的主要途径,但是就人数来看,远远不及举荐和学校输出的官员多。

洪武四大案,每次案发无数官员被杀,为何各级机构仍能正常运转

洪武时期,朱元璋每两三年一次,让朝廷和地方官员举荐贤才,多的时候有三千七百多人,少的也有一千九百多人。而富农地主做官则就更多,洪武时期以七百亩以上为富农,当时光南京直隶地区的富农就有一千四百多户。而通过科举做官的人就少得可怜,科举每三年一次,每次只选取一百来人。因为举荐和地主来源占比很大,这就造成了当时的官员素质十分低下,也就是贪污现象横行。

朱元璋在官员编制不齐情况下的应对

朱元璋统治时期明朝发生了有名的“洪武三大案”,案发的主要原因除了首脑徇私舞弊之外,还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余党成员出来做官的初衷不是造福百姓、效力国家,而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洪武四大案,每次案发无数官员被杀,为何各级机构仍能正常运转

所以这些人一旦做官,就首先会中饱私囊、压榨百姓,而朱元璋对他们的处置就是一个字:杀。所以四大案每次案发,都有无数的官员落马,身首异处。除了四大案惩治的官员,平时在肃贪时也有大量的官员被杀。但是在全国大量官员被杀的情况下,明朝政府机构却仍能照常运转,这就是因为朱元璋对那些举荐的贤才和富农是分批录用的,当第一批官员被杀后,则由下一批补缺。

即使这样,到了洪武中后期,官员仍然不够用,朱元璋就索性不再充实六部和地方官员的编制了。破罐子破摔,朱元璋直接把一个人当作十个人用,反正只发一份工钱,还可以省下财务开支,何乐而不为?所以一个机关单位的官员往往要管整个地方的所有政务,官员猝死在工作岗位上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过到了洪武末年的时候,朱元璋意识到了要即将传位给孙子朱允炆,所以又多次选拔官员,补缺官员编制空缺。

洪武四大案,每次案发无数官员被杀,为何各级机构仍能正常运转

明初对官员的选拔方式,举荐和学校占有很大的成分,科举只是一少部分。而科举选拔的官员,其素质要稍微高一些,而举荐的贤才和学校学生直接做官,就会势必造成官员腐败或难当大任的情况。毕竟官员想要身居高位,最好能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这样再身居高位时,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所以前段时间,一位二十八岁的女干部就任副县长一事,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质疑其履历真假,也更怀疑这位女干部如此“年轻”能否胜任副县长一职。

那么对于没有做官经历的人,直接任职高级官位,各位读者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你觉得德才兼备的人不从基层做起,直接身居高位,能否胜任工作? 单选

0

0%

0

0%

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