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總是做事情半途而廢

興趣培養不僅僅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的言傳身教更具有精神上的鼓舞作用。如果身邊有一個看得見的榜樣,就等於給了孩子源源不斷的動力。

比如茵茵的爸爸,如果可以和孩子相互切磋、舉行親子比賽,將孩子的興趣學習轉化成自覺的行為,並在愉快的氛圍中持續下去,這樣效果遠比父母單純地督促要好得多。

讓孩子給大人當老師。某些時候,爸爸媽媽不妨自己扮演學生的角色,向寶貝討教。這時,孩子會很高興、很自豪地講解演示,那感覺儼然就是知識豐富的老師,這份自信使寶寶的學習興趣也會更濃。

孩子為什麼總是做事情半途而廢

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四五歲的寶寶學琴,大多抱著遊戲的心態,自發性、隨意性比較強,而彈琴本身又是一項複雜的心智活動。

為了一個音、一個指法,要反覆練習多次,初學的寶寶既難適應又覺得枯燥,出現情緒不穩定、焦躁、退縮、放棄等現象都是正常的,因此,不要過於責罵孩子,否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家長當好陪練。寶貝年齡小,對老師的話領悟不到位,爸爸或媽媽最好與其一起聽課,記下要點,回家後扮演老師的“助教”,每天做“陪練”。有了父母的陪伴和參與,孩子會把興趣學習的過程看作是愉快的過程,相對容易持續下去。

孩子為什麼總是做事情半途而廢

讓孩子贏一回。年齡小的寶貝更關注興趣學習是不是“好玩”,是不是能激發自己的興奮點。如果總是輸棋,孩子的積極性就會被挫傷。

成就感是孩子得以堅持下去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父母不妨請老師安排和他水平相當的孩子對弈。

鼓勵是避免孩子放棄的最好方法。口頭上的誇獎和身體語言是必要的,但一些物質性或活動性的獎勵也不可少,準備一些小禮物或週末帶孩子去公園、遊樂場、爬山等等。

孩子為什麼總是做事情半途而廢

不急於求成。提高棋藝要靠慢工夫,需要父母每天抽時間和寶貝“殺”幾盤,幫他在實戰中開拓思路。允許寶貝多考慮一會兒,給些啟發或積極的暗示,使之獲得茅塞頓開的快樂。

根據孩子的實際水平,父母不妨和他一起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一旦孩子做到了,及時表示肯定。

寶寶的天資是選擇興趣學習的基礎之一。家長不要因為恐懼“半途而廢”而限制孩子去嘗試自己的興趣,並要求孩子一旦開始就不能打退堂鼓,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讓孩子輕易不敢嘗試新東西,進而失去了更豐富的生活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