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釘釘網課到線上複試,科技將怎樣“顛覆”教育?

在人類整個族群的發展歷史中,所謂“教育”是貫徹我們整個歷史線的行為,教育的本質使命,是延續一個物種的文明,無論是物種先天本能還是後天育成,教育對物種發展的影響之大幾乎是決定性的。

從釘釘網課到線上複試,科技將怎樣“顛覆”教育?

原始人類在沒有文字語言的背景下,通過自身行為對後代產生耳濡目染的教育活動,但隨著人類文明在這種教育背景下的飛速成長,我們漸漸擁有了各自的語言文字,也嘗試在動物石頭等堅固的物體上“寫寫畫畫”,留下最原始的人類筆記,隨著這種行為在群體的更多個體中瀰漫,不同物種間開始生成只有自己能夠洞察含義的“聲音”和“文字”,從此以後,教育開始從簡單向複雜的方向發展進化。

從釘釘網課到線上複試,科技將怎樣“顛覆”教育?

中國較為系統的教育學著作,是創作于于戰國後期,由孟子的學生樂正克著成,樂正克在儒家學派的基礎上寫作了《學記》一書,成為中國教育史的開篇雄文,但縱觀《學記》的內容,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第一部書面形成的教育文獻已經相當完備並且極具前瞻性,由此可見在戰國後期,神州大地上的教育環境已經相對成熟,並且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從釘釘網課到線上複試,科技將怎樣“顛覆”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之所以被稱為“萬世師表”,並不是孔子本人開創了中國的教育,而是孔子的教育理念跨越了幾千年的歲月,在今天依然是教育界不變的真理,比如他所提倡的“有教無類”、“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是真正在歲月流沙中洗滌出來的珍寶。

從釘釘網課到線上複試,科技將怎樣“顛覆”教育?

除了著作文本、賢士面授以外,中國早在夏朝就有固定的教育場所“校和禓”(從軍馬養殖和養老機構蛻變而來),發展到春秋戰國時期,齊國的稷下學宮更是被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官方設置的高等院校。

從文本、面授、場所等固定的教育形式,人類整整走過了三千年的歷史,但是當我們走入21世紀以後,人類整個的社會面貌,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的根本技術推動力,就是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誕生和發展,這種跨越時代的科技無疑是人類迄今為止所能作出的最偉大的科學壯舉,它的存在和發展對教育行業的改變就是,人類迄今為止三千多年的教育形式,開始發生徹底的改變 。

從釘釘網課到線上複試,科技將怎樣“顛覆”教育?

隨著2020年,新冠肺炎的全球性爆發,幾億人的學習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幾十個國家被迫封校停課,中國也不例外,而且截止到今天,中國所有的大學依然沒有復課,很多地區初高中學校都沒有復課,這在新中國歷史上市非常罕見的,但是傳統教育在面對疫情衝擊的同時,也醞釀了自己前所未有的機會,這就是線上課程。

從釘釘網課到線上複試,科技將怎樣“顛覆”教育?

釘釘網課就是在這個風口快速崛起的網絡軟件之一,全中國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在同一時期開始使用釘釘網課進行日常的課程學習,互聯網上也前所未有的替“停課不停學”吶喊助威,線上打卡上課成了2020年的標誌性事件,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互聯網技術對教育行業造成的變革性的衝擊。

於此同時,由於疫情影響,研究生複試面試環節也出現很大波折,部分院校在疫情形勢短期不能明朗的情況下選擇互聯網面試,也取得了很好的反響,但無論是什麼樣的技術,在誕生之初都要經歷非常漫長的爭議期,而互聯網踏入人類社會還不到半個世紀,所以線上課程目前還不可能對傳統教育形成替代性威脅。

從釘釘網課到線上複試,科技將怎樣“顛覆”教育?

但是縱觀人類歷史,互聯網對傳統教育的降維打擊是不可避免的,幾十年的時間對於一代人而言或許很漫長,但是對於我們這個族群的歲月而言卻非常短暫,互聯網對教育產生的變革意義,不亞於上萬年前原始人在山洞用獸血塗抹出來的“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