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

沒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

如果明天

是生命的最後一天

你最遺憾的事情是什麼?


在豆瓣看到這幅圖後,我就瘋狂問周圍朋友上述問題。


沒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

大多數人,都會以一副“神經病”的眼神回應我,潛臺詞是:活的好好的,為什麼要談這麼喪氣的話題。

這潛臺詞就彷彿是,小時候過年,奶奶輩們對小孩子說不吉利話的叫嚷。我周圍人,大部分都是90 後,應說會不那麼老道,但對死亡避諱莫及的態度,和前輩如出一轍。

對,國內大部分人避諱談死。

我們沒有什麼執念和信仰,所以死亡就像看不到盡頭的深淵,跳進去,便煙消雲散,和這世間不再有什麼牽連。

死亡對於大多數人,意味著和人類世界告別,意味著不再存在和感知。

0 1

但死亡到底是什麼呢?

沒有經歷過的人無法給出答案,經歷過的人再也沒有機會給出答案。

於是有一個叫“醒來”的死亡體驗館,用了更逼真的方式,讓活著的人感受接近真實的死亡狀態,試圖探索死亡本身。


沒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

“醒來”於2016年4月4日開館,今年4月4日閉館。就像其創始人之一老黃在一篇文章的開頭說到: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

“醒來”也有生命週期,這句話似乎是在形容一個人。

大多數人知道“醒來”,應該是因為奇葩說,創始人之一丁銳在現場講述自己操辦過的大大小小死亡劇本。

作為遊戲中“上帝視角”的控場人,丁銳見到了很多“戲劇時刻”。

有一對情侶共同來參與這個遊戲,利用遊戲機制雙雙活到最後。

丁銳臨時改了題:“現在世界末日,洪水肆虐,一個諾亞方舟,每人只能帶三個人,你們怎麼選擇?”

男孩女孩都帶了爸媽和對方。

“狀況危急,船體漏水,需要推一個人下去。”兩人都推了爸爸。

“再推一個。”女孩選擇了媽媽,和男孩說,“我要和你天長地久。”

然而,這時遊戲開始向真實傾斜,男孩的媽媽剛做了手術,他不忍推她下去,沉默了一會,他說,還是你下去吧。

在這些模擬的“死亡面前”,參與者才發現自己的真實想法抑或發現真正的自己。

在這裡,一些人獲得了新生,一些人重新認識了親密關係,一些人對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死亡給人的感受可能千差萬別,但“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這句話似乎就是死亡的含義。

0 2

在自然生命週期中,我們又該如何去把握自己對待死亡的態度呢?

丁銳說:“沒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

看到這句話,就想到了許知遠採訪蔡瀾的那期對話。

許知遠問蔡先生:您人生最大的恐懼是什麼?

蔡先生回:沒有。

接著許知遠不甘心地又問了一遍:真的沒有嗎?

然後蔡先生講了一個故事。

“我曾經去外國旅行,在飛機上。你會遇到 air vortex(氣旋),所謂 air vortex 是忽然間飛機到一半有一個真空的狀態,這個飛機會一直降,不停的,可以持續五分鐘,是蠻恐怖的。

我旁邊坐了一個澳洲來的大漢,抓住扶手兩邊。等停下來了,這個澳洲大漢很討厭我的眼神,說你死過嗎?我告訴他,No(不),No(不),我活過呀,你活過你何必怕死呢?我相信我活得比一般人精彩一點,所以我不怕。”

真正活過的人,才不會怕死。

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在瀕臨死亡時,可以安然接受,即不害怕,也沒有遺憾。


沒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

0 3

之所以會問這樣終極的問題,是希望自己可以在有限的人生裡,即使不能活到極致,也可以儘可能做最重要的事情。

1990年,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做了一次演講。勞倫·鮑威爾是商學院的新研究生,被一個同學拉來聽,因為到晚了,沒位置坐,她就帶著她的朋友走到第一排,坐在了兩個預留的嘉賓位上。

喬布斯到場後,被引導到她旁邊的座位。他被右側的勞倫吸引了,和她聊了幾句。


沒充分活過的人,最怕死

喬布斯回憶說:“我在停車場,車鑰匙已經插上。我問自己,‘如果這是我人生在世最後一天,我是願意開一場商業會議,還是同這個女人一起度過?’我跑過停車場,問她是否願意與我共進晚餐。她說好。我們一起走進市裡,自此一生攜手。”

後來人們說,勞倫給了世界一個更好的喬布斯。

無疑用縮短生命週期的方式,可以更有利於自己抉擇,因為這樣就能更加聚焦地思考,什麼是當下最重要的事情。眼下最優還是長期最優?局部最優還是全局最優?

總之,好好活著,然後沒有遺憾地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