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支付机构收购网络小贷牌照,欲探寻盈利新口?

多家支付机构收购网络小贷牌照,欲探寻盈利新口?


多家支付机构收购网络小贷牌照,欲探寻盈利新口?


大概在2016年左右,随着消费贷市场的火爆,具有全国范围内放贷资质的网络小贷牌照也跟着火了,当时互联网、游戏、影视、乳业、甚至卖饲料的、做陶瓷的、搞运输的公司等也纷纷跨界“哄抢”网络小贷牌照。


多家支付机构收购网络小贷牌照,欲探寻盈利新口?


移动支付市场上,在支付宝、微信两大巨头霸占市场的局面下,不少第二梯队的第三方支付玩家们,也在不断拓展着除支付业务以外的信贷业务。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40家支付机构直接拥有或其母公司拥有小贷牌照。


相关数据显示,在2013年及以前,全国范围内被准许在互联网上开展业务的小贷公司不超过10家,支付机构拥有网络小贷牌照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那一年,包括浙江金融办和广东金融办各获批了一张网络小贷牌照,分别为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顺德区美的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


多家支付机构收购网络小贷牌照,欲探寻盈利新口?


据统计后发现,有些支付机构甚至拥有多张网络小贷牌照。以支付宝为例,目前已有包括浙江杭州和重庆在内的4张网络小贷牌照;拉卡拉、京东、美的、苏宁、快钱等拥有3张网络小贷牌照;而唯品会、国美等则有2张网络小贷牌照。


但随着监管部门2017年11月发布暂停批设网络小贷公司的通知,以及监管对买家较高要求,注册资本需在5亿以上,高门槛导致新玩家难入局,网络小贷牌照成为也较难获得的金融牌照之一,此外国家对现金贷的严监管也很多平台选择“隔岸观火”的主因。


又现“收购潮”


在监管严击“714高炮”等非法现金贷活动之后,市场上关于网络小贷牌照转让和受让市场开始风生水起。近期,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又开始收购小贷牌照。据消息称,连连支付于今年3月成功收购了网易小贷牌照,而拉卡拉支付也吃起“回头草”,重新收购上市前已剥离开的广州拉卡拉小贷公司。


事实上,连连支付和拉卡拉早已涉足放贷业务。


连连支付旗下浙江贝连科技有限公司有一款助贷产品有贝钱包,巅峰时月放款达6亿元。据媒体消息,连连支付此次收购小贷牌照将会开展现金分期、商品分期、供应链金融等业务。而拉卡拉2015年就开展放贷,旗下拥有“替你还”、“易分期”及“员工贷”等产品,为小微企业主及个人提供消费信贷等服务。


盈利新口?有待考量


当前,支付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监管常态化,断直连后很多中小型支付机构“如履薄冰”,仅通过提供支付通道这类传统的业务越来越难以达到以往的利润,再加之即将推出的央行数字货币,为保持市场竞争力,支付机构也不得不考虑如何创新形式、丰富支付场景、寻找新的出路,多家支付机构收购小贷牌照或许是想要寻找新的盈利突破口。


据了解,上述支付机构收购小贷牌照只属个别现象,网络小贷牌照并非万能牌照,也会受到杠杆率和放贷能力限制,并且,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此前也承接着为贷款平台服务的业务,如果利用这些数据去做信贷业务的话,会增加客户的疑虑。在火爆“抢购”背后,小贷牌照是否适合每一个支付机构的发展,能否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仍有待斟酌与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