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七星關區:林下養雞拓寬致富路--地方聯播--貴州--地方--首頁

春風吹過,畢節市七星關區朱昌鎮雙堰社區的棵棵果樹在風中搖曳著,散發出陣陣甜香。

走進“興華夢農民專業合作社”跑山雞養殖基地,一棟棟現代化的標準雞舍,掩映在林間,果樹下隨處可見毛色鮮豔、體態勻稱的跑山雞悠閒地曬著太陽,“咯咯咯”的雞叫聲此起彼伏。

“我們養的雞不喂含激素的飼料,雞肉純正,營養價值高,很受市場青睞。”說起林下養雞產業,雙堰社區支書鄧華滿臉的喜悅與自豪。

近年來,雙堰社區堅持走好“生態脫貧·綠色發展”新路,充分利用好豐富的山林草坡資源,大力發展林下養雞產業,發展特色養殖經濟,為群眾擴寬了致富門路。

“我們社區走的是‘生態路’,打的是‘休閒牌’。”據鄧華介紹,為了打好打贏產業扶貧這場硬仗,2016年,雙堰社區黨支部領辦了合作社,採取“合作社 公司 農戶 加貧困戶”的模式,引進巴蜀農耕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經營,引導社區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務工、入股分紅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經營。

“基地主要以種植桃子、葡萄、草莓和發展林下養雞為主。”鄧華說,基地發展之初,就以發展集休閒、娛樂、採摘、農家樂於一體的農旅融合產業示範園為目標,著力把田園變為景區,把農家變為客舍,把農產品變為旅遊商品,實現以旅助農、以農興旅,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相比飼養的肉雞,跑山雞的肉更結實,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可作為滋補的食品。”鄧華說,由於跑山雞採用放養的形式,每隻雞都可以吃到足夠的青草、嫩葉、小蟲等動植物飼料,且由於雞飼養密度低,活動空間大,水源清潔,光照和運動充足,因此他們飼養的跑山雞的肉質鮮美,口碑相傳。

“遊客們到社區可在體驗採摘的同時,品嚐烤雞的滋味,縱情享受鄉村旅遊的樂趣。”鄧華說,因社區離城區近,週末來遊玩的市民特別多,因而跑山雞供不應求,按市場價每隻160元、土雞蛋2元計算,合作社年收入超過一百萬元。

“養雞場離家又近,還可以照看小孩,比在外務工強多了。”張敏菊是雙堰社區居民,原本她和丈夫在廣東務工,因家中有四個孩子在上學,為了照顧孩子,夫妻倆選擇回鄉發展。今年,是她在基地務工的第四年,每天清早,她便伴隨著陣陣雞鳴聲開始忙碌,雖然辛苦但卻很開心。

“我們吸納了21戶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產生效益後,除去成本,貧困戶、合作社、村集體按‘721’比例進行分紅。”鄧華介紹,居民除了獲得股金分紅外,合作社還為貧困戶提供了工作崗位,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有效帶動了居民增收致富,目前在基地長期務工的就有21人,基地農忙時,最多能吸納100多名村民就業。

“往年基地的跑山雞年銷量在4000只左右,今年基地計劃擴大養殖規模。”鄧華介紹,近日,基地引進了5000只雞苗,加上原本的成品雞,目前基地跑山雞數量達到了1萬隻。為了保證市場供應,基地正加快建雞舍,搭建大棚,確保提高雞苗的存活率。

“雞苗從進圈到出欄,需要4個月的時間,到了銷售期如果賣不出,成雞不再長肉,成本將與日俱增。”在鄧華看來,銷售渠道是林下養雞產業發展的關鍵,“跑山雞”想飛出大山,就要實現產銷對接。

雙堰社區擴大規模的底氣在於,近年來,致公黨中央為雙堰社區提供了發展思路、技術等支持,還以東西部協作為契機,積極對接上海、福建等市場,打通銷售渠道,確保跑山雞養得出來、銷得出去。

“既然有了市場,我們就要提高跑山雞的品質。”對於未來,鄧華信心滿滿,“下一步,我們要實行標準化管理、全程式監控,同時提高科學飼養水平,生產精品跑山雞,打響綠色品牌,做強產業,以品牌提升競爭力和附加值,力爭讓我們的跑山雞擺上滬上廣深的餐桌。”

掛牌督戰響重錘,脫貧攻堅戰鼓擂。雙堰社區是朱昌鎮調整產業結構助力脫貧攻堅工作的縮影。

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畢節市七星關區朱昌鎮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八要素”,因地制宜用好、用活豐富的生態林和經濟林資源,大力引導群眾發展林下養雞這一立竿見影、吹糠見米的短、平、快產業,帶動群眾快速增收致富。目前,朱昌鎮現有家禽存欄60萬羽,根據全區“211”畜牧業發展規劃,朱昌鎮今年將完成100萬羽蛋雞養殖。(李金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