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廣州茶館是嶺南悠久茶文化的集中體現。

廣州茶文化屬於飲食文化的一種。在廣州,飲茶之風極盛,飲茶習俗已滲透到廣東早茶生活的方方面面。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廣東早茶

(小貼士:廣州的茶市分為早茶、午茶和晚茶早茶通常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收市,有的通宵營業。 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特別是節假日,不少茶樓要排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夏天,茶樓成為人們消夏的首選去處。)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常名莊白茶沖泡圖

廣州人稱茶館為茶樓或茶居。廣州第一家茶館出現在什麼時候沒有確切的記載,東飲茶的歷史看,應該在唐以後,其時,北方已經出現了茶肆。據可以考證的資料看,廣州最早的茶肆名目繁多, 隊候位。飲晚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在如荼室、茶館、茶寮、茶居、茶樓等,但茶肆的繁榮是在清代。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常名莊茶業門店圖

清朝末年,廣州最多的是“二釐館”,即只收二釐錢的廉價茶館。這種茶館陳設較為簡陋,一般只有幾張桌子、幾條凳子,飲茶者也多為下層勞動人民,屬於大眾化茶館。茶館裡也有廉價的點心出售,據廣東茶館 說這就是後來廣州“早茶”的源頭。

清光緒年間,廣州出現了較有檔次的茶館,三元樓就是一個。三元樓茶館裝飾豪華,體現了廣州茶文化的商業氣息,在當時影響很大,以前關於茶館的多種叫法也多隨之改為“茶樓”了。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常名莊茶業門店圖

後來又出現了一批以“居”命名的茶館,如怡香居、陸羽居、陶陶居等,因此,茶館也多稱茶居。與三元樓一樣,這些茶館大都建築豪華,鋪陳富麗,做浮雕彩門,掛鏡屏字畫,擺時花盆景,極盡奢華之能事。或許也想營造高雅的文化氣息,但終究掩不住廣州茶文化中特有的商業氛圍和追求享受的心理。後來的南園、北園、西苑與泮溪等茶館的風格大致相似,但也有別具匠心之處,如模仿園林式風格等,或清流深池,或假山翠竹,相當別緻。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常名莊白茶茶湯圖

到了民國時期,廣州茶館保持了興旺的發展勢頭。據資料記載,1921年廣州有茶館380家,1928年增至446家。現在,雖然飲食方式變化很大,但廣州茶館仍然很多,高級茶樓有30 多家,中檔茶樓60多家,低檔的也有數百家,而且供不應求。不過,廣州較有影響的老字號茶樓,大多創於清代,至今仍有相當大的號召力,始終賓客如雲。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常名莊黃金葉茶湯圖

廣州茶館分很多檔次,最初的“二釐館”就屬於檔次較低的茶館。低檔茶館多設在市民集中的地方,建築、器具、茶葉都不甚講究,價格自然也低,目的不過是供勞苦百姓休息、解渴,但生意一樣紅火。

為有錢人開設的高檔茶館相對來說要講究得多。高檔茶館的建築可以說是金碧輝煌,陳設上自然也不遺餘力,如上面提到的三元樓,鏡屏字畫、奇花異草應有盡有。器具、茶葉當然也很名貴,多用瓷盞名茶,佐以高級點心、名伶唱曲,既顯示了身份,也得到了極大的享受。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常名莊白茶紅茶沖泡圖

清末、民國年間,廣州的茶館往往有較大空間,茶臺為大四方桌,凳為條凳。到20世紀初,廣州茶館的座位主要有四種形式:散座、廳座、卡座和完座。散座是大眾茶座,價格低廉;廳座比散座稍好,雲石圓臺茶桌,茶廳四壁掛有中國書畫;卡座是經由香港傳播過來西方咖啡座式的茶座,消費較廳座高;完座類似現在的包間,茶水錢比以上三種座位費得多,主要供官僚和大商人接待客人飲茶或歡宴之用。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在廣州,茶館的規矩頗多。其中,較特別的是客人如要添水時,須自己打開壺蓋,架在壺上,服務員不為客人揭壺蓋沖水。部分茶樓還有收“小費”的習氣,這也許是舶來品之一,但也體現了廣州濃厚的商業氛圍。此外,當服務人員端上茶或點心時,客人用食指和中指輕輕在臺面上點幾點,以示感謝,外地茶客多有不知者。據說,這是乾隆下江南時流傳下來的禮俗,真假與否無從考證,但在港澳地區及東南亞華僑中傳播甚廣。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常名莊香茶沖泡圖-揭蓋添水

廣州茶館實行“三茶兩飯”。所謂“三茶”,即在一天之內有早、午、晚茶三次,“兩飯”則指午、晚飯各一。

廣州的“三茶”以早茶最為熱闖,“飲早茶”是廣州茶文化最具特色的內容,突出體現了嶺南文化“早”的特色。廣州各階層都有飲早茶的習慣,凌晨四五點鐘店門一開,客人就紛至沓來,瞬間即座無虛席。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廣州人飲早茶與別處不同,飲茶的同時,一定要伴以可口的茶點,般是兩種,這就是廣州茶館中最著名的“一盅兩件”。這既是廣州早茶的特點,也是廣州茶系異於其他茶系的突出之處。以點心佐茶,其原因還難以確知,亦不知始於何時,是否是受到西方飲食的影響也無從考究。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清代,茶館點心由茶客自取,吃完結賬。種類不多,僅有蛋卷、酥餅之類。清末民初,廣州成為中西文化交匯的窗口,茶館自然也受到西方的影響,出現了麵包、蛋糕等洋味點心。民國時期,茶館點心日趨多樣化,增加了各種富有嶺南特色的糕點,如豆沙包、椰蓉包、叉燒包、臘腸卷,以及幹蒸燒賣、蝦餃燒賣等。20世紀30年代後期,還出現了李應、餘大蘇等技藝超群的點心“四大天王”。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廣東茶點

廣州點心,兼收中西點心製作之優長而形成自身的特色,主要特點是:選料廣博,造型獨特,款式新穎,製作精細,皮鬆餡薄。茶點,也成為廣州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配茶點心的豐富多彩,不僅體現廣州人飲茶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標誌著廣州茶文化逐漸進入興盛時期。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廣州茶館的社會功能與中國其他地方沒有太大的區別,一般說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休閒娛樂、交流信息和洽談事務。

廣州早茶較為單純,娛樂活動較少,茶客們主要是談天,交流信息,因為早茶之後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窮人更需要養家餬口。而午茶和晚茶,大都有節目演出,供飲茶的人們消閒娛樂。據統計,20世紀30年代,廣州市內大約有40餘家茶館設有歌臺,女伶唱戲大受歡迎。當時的演唱內容主要是粵曲,茶客們一邊品茗,一邊吃點心,一邊欣賞唱歌。這種曲藝茶座,費用一般都比較高。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抗戰勝利後,廣州的鬧市區模仿西方咖啡館、酒吧,出現了一種專業性茶座----音樂茶座。這種茶座因較為時尚,又有西洋氣息,所以光顧者多是年輕學生或文化人,商人、政客較少涉足其間。音樂茶座的佈置非常講究,簡潔、和諧是其突出特點。茶座備有麥克風和播音室,並備有大量曲藝唱片以便茶客點播。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近代以來,廣州茶館成為重要的社會交際場所,三教九流充斥其間,或謀職業,或談商務,甚至黑社會的流氓打手也於此開展業務。老舍話劇《茶館》寫舊社會北京茶館的混亂、烏煙漳氣,廣州茶館亦有與此相似者。此外,廣州經濟發達,有錢人多,許多有錢有閒的人們在百無聊賴時就將茶館當做寄託,待在茶館的時間比待在自己家的時間還要多。

常名莊閒說茶館——廣東茶館

改革開放後,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也日漸富足,廣州的各種茶館也更加興旺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