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元1只烤鴨並不稀奇,肉鴨產業化是根本原因

產業化的好處就是,鴨子的價值被充分開發,一隻鴨子從外到內、從頭到腳,都實現了價值的最大化。所以,鴨肉只好以極低的價格流入市場。

18元1只烤鴨並不稀奇,肉鴨產業化是根本原因

編者按:如今很多城市大街小巷開了不少烤鴨店,18元左右一隻的價格也非常親民。很多人也心生疑竇:為什麼會這麼便宜?

有媒體通過走訪發現,很多烤鴨店用的都是價格低廉的冷凍鴨,每隻還不到10塊。進一步探訪養鴨場得知,養鴨僅需30天左右即可出欄,為了跟上鴨子的生長速度,會給鴨子藥補。

食品安全問題茲事體大,“藥補”一說顯然需要更有關方面順藤摸瓜,進一步檢查涉事農場是否有違規喂藥的問題。不過,鴨肉便宜卻是個事實,低廉的價格也並不意味著必然有什麼見不得人的“貓膩”。

2017年2月15日,本報曾刊發評論,解析鴨肉為何如此便宜,現在重新刊發,希望可以消除些不必要的恐慌。

文 | 於德清

“49元吃到飽”的漢麗軒自助烤肉以超高的“性價比”吸引消費者,門店迅速擴張。然而,日前接連被曝出“鴨肉冒充牛肉”、將顧客吃剩的“口水肉”重回餐桌、過期肉與新鮮肉混合賣等醜聞,使得其平價自助背後的秘密逐漸浮出水面。

“冒充”是個普遍問題

想在49元的自助餐中吃牛肉吃到飽,顯然是不可能的神話。現在,1公斤牛肉在50元左右,就餐的食客中若有一半人一頓飯吃掉1公斤牛肉,就能把漢麗軒的加盟店吃破產。而鴨肉現在則是5元1斤,成本只有牛肉的1/5,存在巨大的獲利空間。

當然,漢麗軒用“鴨肉冒充牛肉”與其加盟管理、經營模式有很大關係。一個連鎖餐飲品牌不愛惜自己的羽毛,不尊重市場定價機制,遲早會受到消費者和監管部門的懲罰。

18元1只烤鴨並不稀奇,肉鴨產業化是根本原因

▲養鴨場的雛鴨。圖源/新華社。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在用更便宜的鴨肉冒充牛肉這件事上,卻是國內餐飲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食品化學工業發達的今天,鴨肉不僅冒充牛肉,而且還冒充羊肉。近年來,有不少媒體也都用報道和嚴格的檢測報告告訴我們,你吃到的“羊肉串”實際是“鴨肉串”,“羊肉片”其實是“鴨肉片”。在網上一搜,0.5元一串售賣鴨肉串的電商不在少數。

產業化降低鴨肉價格

這裡有個有意思的問題是,為什麼商家總是愛用鴨肉冒充牛羊肉?

或許,除了鴨肉的品質比較適合冒充之外,一個很簡單的事實就是,鴨肉已經成了中國最便宜的畜牧業肉類品種,比雞肉還要便宜,雞肉價格現在每斤在5.5元至6元左右。

鴨肉為什麼這麼便宜?一個直接原因就是,肉鴨生產的大規模產業化降低了鴨肉的價格。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肉鴨出欄30億隻左右。這些肉鴨很大一部分被行業的龍頭企業瓜分。江蘇一家號稱世界第二大肉鴨供應企業(因為肉鴨消費絕大部分在中國,中國第二也就是世界第二了)的數據顯示,其在2015年加工肉禽5億隻。河南一家已經在三板上市的企業則聲稱,鴨苗產能1.5億羽,屠宰產能1.1億羽,毛鴨產能8000萬羽。這樣換算下來,中國肉鴨的絕大多數產能都被前幾家企業消化了。

18元1只烤鴨並不稀奇,肉鴨產業化是根本原因

這種產業化的好處就是,鴨子的價值被充分開發,一隻鴨子從外到內、從頭到腳,都實現了價值的最大化。鴨毛可以用來做羽絨,鴨頭、鴨脖、鴨舌、鴨掌、鴨腸、鴨血分別被賣掉。據報道,在有的著名的養鴨縣,一隻鴨子的價值可以被開發到60元。在一隻鴨子的價值被充分變現之後,鴨肉如何消化反而成了這些企業最頭疼的問題。

所以,鴨肉只好以極低的價格流入市場。現在農貿市場一斤鴨肉5元,其中包含的大部分費用或許產生在冷藏運輸等流通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