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万亿的“新基建”拉开序幕,农业的数字革命已经到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3月4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据央视网报道,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新基建”,包括

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新基建”板块。

34万亿的“新基建”拉开序幕,农业的数字革命已经到来!

为什么要开展“新基建”建设?

疫情黑天鹅加大经济下行压力,政策稳增长必要性有所提高,考虑到传统基建的投资效率不高,同时也可能导致产能过剩并加速房价回升,“房住不炒”的主线下“新基建”发力顺理成章。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释放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2008年,为应对全球经济放缓,我国开展了“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举措以对冲国内基本面的下行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后果,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的产能、库存过剩,传统基建、地产等行业过于强势,居民、企业债务压力逐渐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问题,立足当下,若继续大规模采用传统的“铁公机”来刺激经济则可能加剧产能过剩并推升杠杆率水平,在此背景下,“新基建”的推出就顺理成章。

34万亿的“新基建”拉开序幕,农业的数字革命已经到来!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社会整体现代化提升的有力举措,农业作为国家的根基产业,在本次基建建设当中将会获得怎样的加持呢?

5G:高速发展的数字农业

5G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未来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5G与4G相比,具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连接”的技术特点,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为移动终端带来更快的传输速度同时还将满足未来万物互联的应用需求,赋予万物在线连接的能力。

5G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必将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将5G技术应用到农业物联网、科学种植、农产品流通溯源、智慧养殖、农业产业服务等领域,能够推动农业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由于5G技术具有高速率、短时延、低功耗、泛在网、可扩展的特点,将扩大互联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整合。

34万亿的“新基建”拉开序幕,农业的数字革命已经到来!

大数据中心:构建数字化农业大脑

大数据(big data)其实是IT行业术语,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正渗透于我们生活的各方面,其中包括农业领域,行业整合成为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农业大数据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快作物育种、驱动耕种方法、让农业信息透明化、实现食物追踪溯源、而农业大数据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结合农民和农业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可能要经历5-6个不同阶段:农业阶段、智能农业、在线的智能农业、智慧农业系统、开放型智慧平台、大数据产融平台。

未来,农业大数据中心将是农业生产规划与灾情防范的“智慧大脑”。因此,农业大数据的发展应用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和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有力抓手。

34万亿的“新基建”拉开序幕,农业的数字革命已经到来!

人工智能:更多场景化数字应用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如今,人工智能逐渐介入农业生产,这次解放的将是农民的生产力。就目前发展来看,AI农业已经似乎取得不错的成效。

人工智能介入农业的主要手段,就是通过机器学习等技术,将大量数据输入统计模型,能够智能化地监控和掌握农产品的培育和生长情况,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农业生产提供建议和帮助。除数据模型等云端应用以外,也有更为接地气的应用:托普云农研发的智能虫情测报灯、种子数粒仪、见虫APP等仪器/终端都是基于AI图像识别的农业场景化应用。

未来,围绕农业无人机、植物工厂、农业专家系统等方面,人工智能还将被开发出更多益处。

34万亿的“新基建”拉开序幕,农业的数字革命已经到来!

新基建:数字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当前,传统农业正逐渐向数字农业过渡,在先行部队的市场教育下,以数字技术加持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效模式将逐渐被资本方所接纳。新基建的完善,将大大降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和农业抗风险能力。届时,随着土地流转等举措的落实,农业产业化万事俱备,中国现代农业的巨轮将正式起航,推动中国从农业大国驶向农业强国的经济蓝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