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兩個寶,疫情期間在家裡亂的不可開交怎麼帶啊?

酒窩妹兒


我家也是有倆孩子,整天鬧騰的不行,我們作家長的一不能把孩子玩的天性給抹滅掉了,二又不能像老虎一樣兇,所以有時候真的好為難自己。我總是對自己說要耐心等待,容忍孩子的一切,結果效果不錯。首先,無論玩什麼遊戲我們必須講好規矩,講好原則性的問題,這樣即使有了矛盾也好解決問題。在家裡我會劃分出孩子的天地,讓他們在自己的領域盡情的玩耍,我從不干預,生活上把他倆的飲食,著裝,一一安排好,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其餘的時間還是放給他倆在一起玩耍。自己就是在家各種收拾打掃衛生,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事情做,所以根本不會吵到你。閒下來的時候就和他們一起做這個做那個,看看書寫寫作業的,一天下來時光總是過的很快。我們不要想著要孩子這樣那樣的按我們說的做,他們有感情思想,如果不能達成一致那麼整天就只有哭鬧,屋裡更是亂七八糟了。放鬆自己,放鬆孩子,有脾氣就發洩,有事情就解決,自己不給自己下定義,一切就美好許多。


倔強的小鳥依人


關於二胎家庭倆娃相處,久明老師的建議是:


第一但凡抱著什麼老大要有老大樣,什麼哥哥要讓弟弟呀!什麼要有責任感呀,什麼哥倆情同手足要互相照顧啊等等,都叫異想天開。因為只要家裡有兩個年齡相仿的孩子,那必然是分的時候多,和的時候少。也就是,從小打到大是兩個孩子正常的相處模式。因此,兩個孩子無休止的爭執就是二胎家庭的生活常態,所有家長必須接受,必須視為正常,否則就會痛苦不堪。

第二、不要給老大過多的抽象的道德教育,一定要知道老大對吃和玩的東西也有著極強的佔有慾。所有的東西在他的意識裡都是“我的”,並沒有意識到別人也有“我的”這種觀點,也不明白為什麼要跟別人分享。更沒有掌握借和還這種概念,不知道“借”出去的東西還能完璧歸趙。而是片面地認為一旦離開手邊,就意味著丟失,是覺得玩具給別人了,自己就沒有了。所以,媽媽只要不斷地告訴老大:這個玩具是你的,只不過弟弟也喜歡,他只是玩一會兒,玩夠了弟弟就會還給你。只要讓老大能體驗到失去只是暫時的,東西永遠是他的,他就不會那麼強烈的護玩具了。

第三、當老大和弟弟爭搶玩具時,過去錯誤的做法是不斷制止、指責老大,這讓老大每次都感覺很委屈,甚至感覺被欺負。所以,媽媽說的道理,他根本就不會聽。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站在老大的角度,疏導他的情緒。要和他說:“媽媽知道這些玩具你只想自己玩,不願意給弟弟玩,他拿走你的玩具你很難受、很不高興。”“可弟弟太喜歡你的小汽車了,不讓他玩,他就哭個沒完,他又太小,媽媽說他他也聽不懂,怎麼辦呢?”要不,讓他玩一小會,或者你教他怎麼玩,過一會媽媽找別的東西逗弄一下,他就不玩了,好不?只要老大答應,就誇他:還是我大兒子懂事,真有哥哥樣。通過這樣的溝通來去理解老大的感受,在理解的基礎上,不斷引導、然後鼓勵。久而久之,老大就會朝著媽媽想要的那個負責任哥哥的形象方向成長。


第四、媽媽要多擠出一些時間,單獨帶老大到小區、或者公園去玩,因為在前面說爸爸經常出差,媽媽和姥姥帶兩個孩子肯定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帶孩子玩。更沒有單獨和老大單獨相處的時間,所以這方面老大是缺失的。媽媽單獨帶老大出去玩,這樣做的目的讓他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的小夥伴。 只有接觸更多同齡或比他年齡大點的小朋友,他才能更快地模仿並學會與人分享。更重要的是,單獨相處增進娘倆之間的感情,在那樣獨處的環境下,媽媽的引導會更有效。


最後一點:不要把兩個孩子爭搶東西完全看作壞事,除了哭鬧外,更重要的要看到兩個孩子通過爭搶會歷練出更多的相處模式。比如:老二隨著年齡的增長,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他會嘗試各種辦法去和強大的哥哥協商。而哥哥面對身高、能力不斷增長的弟弟也會逐漸學會妥協、謙讓和尊重。

所以,除非特別過激,媽媽要上去制止外,其餘的都要儘可能多的讓他們獨自去處理。一定要相信孩子本身的潛能,他們每一個都要比你想象的更有承受力、更有適應力、更強大。


久明教你管孩子


我家老大7歲,老二1歲半,疫情在家,我自己帶倆!有時候倆孩子鬧起來、打起來、搶東西,確實把我惹得想發脾氣,我是這麼告訴自己的:

  • 發脾氣影響孩子智力。
  • 他倆的問題,讓他倆自己解決吧!
  • 我是大人,不能跟小孩子一般見識。
  • 還是年齡太小,得慢慢的跟他們說!

如果哪一次沒控制住,還是衝著孩子發了脾氣,我也會跟孩子道歉,告訴他們媽媽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媽媽會改正。

我也會問孩子們的感受,媽媽衝他們發脾氣,孩子們的內心是很傷心的,同時他們也被媽媽的怒火給嚇到了。我告訴他們,既然這樣不好,就不要學習,只學習媽媽的好脾氣!

媽媽的壞脾氣是真的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的Dr.Edward Tronick做的著名的面無表情實驗證明:

媽媽和寶寶積極的互動,可以促進孩子大腦中溝通與社交能力的發展。

相反,如果媽媽長時間沒有回應,是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的!

參與這個無表情實驗的孩子大概1歲,實驗中的無表情,和媽媽生氣時的表情是很像的,也就是媽媽不給回應對寶寶產生的影響。所以,媽媽們,為了孩子的智力發育,我們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呀!

有時候為了生氣時不衝寶寶大吼,我會面無表情的看著他,寶寶都會好無措的轉幾個圈,然後過來摟摟我。看來我需要換一個方法疏解自己的情緒,希望以前的作為不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才好!

當孩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解決吧!

有時候就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他拿我東西啦,他打我啦,……如果我介入,小的就會狐假虎威!這事兒啊,就還得繼續……其實我也沒有偏向他呀。我一向是就事論事的。

所以我發現,當我不管的時候,他倆鬧一會兒、吵一會兒,事情就過去了!倆人還會一起玩!

趁這會兒,我就可以抽空歇會兒了!

別看大的已經7歲了,到底還是個孩子

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孩子不知道如何表達內心想法是常有的事情。當媽媽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陷入媽媽壞脾氣的困境中,大孩子通常會嚇得不敢說話。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也是正常。更別提小於7歲的孩子了。

所以,我們要教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教孩子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描述自己的感受。大人可以直觀的理解孩子想要什麼。當然也要告訴孩子等待,給大人處理自己事情的時間,這樣會達到更有效的親子溝通,減少媽媽發脾氣的幾率

玩就專心的玩,切不要三心二意

孩子找媽媽,大多數是陪玩!

根據2019年《中國親子陪伴質量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在親子陪伴過程中,27.3%的家長表示自己沒能保持平和的心態和孩子玩耍。

很多家長陪玩的態度是,人在心不在,當媽媽心不投入時,很多言行就透著敷衍的氣息。所以,媽媽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時,就會厭煩寶寶的大聲喧鬧

所以,媽媽可以和寶寶約定一個時間一起遊戲,是媽媽全身心投入遊戲的那種。享受和孩子的相處時光。寶寶得到了媽媽的陪伴,寶寶會更開心、也會很聽話!

一起玩耍,一起收拾,才是快樂的一家

都說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在我家,有活也要一起幹!不是說一起遊戲,遊戲過後就都是媽媽的事了。

所謂人多力量大,而且小朋友腿腳麻利,一起動手、各負其責,屋裡很快就又變成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了。

這也是教會孩子承擔家務、教會孩子如何整理的好機會。有了小幫手,媽媽不那麼辛苦,也就會減少發脾氣次數了。

總之,發脾氣不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都不是一件好事情!媽媽下定決心,找方法,減少發脾氣吧。加油!

我是A寶媽,喜歡分享育兒路上的感受,關注我瞭解更多育兒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