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春|應對突發全球性災難:疫期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解讀

來源:SAIFR

417日,高金思享會——“應對突發全球性災難:疫期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解讀”在新浪財經、鳳凰網財經、百度App財經科技、萬得3C會議、今日頭條、Bilibili等知名網站同步直播,本文將分享孫明春教授對報告的觀點。

孫明春|應對突發全球性災難:疫期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解讀

主持人:接下來有請海通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博士來點評這份專業的報告。

孫明春:非常高興今天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對報告的看法,我也是非常認真地學習了這份報告,坦誠地講,這是疫情發生以來,我看到的關於疫情分析做的最全面最精煉也是最透徹的報告,看完之後確實收益很大。

我覺得具體來講報告裡面內容很全面,我想講幾個亮點,值得和大家分享。

首先第一點,報告裡面對於疫情在全球的演變提出了非常詳細的描述和記錄,對於我們接下來理解疫情在全球的演變路徑和疫情在當下以及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對於經濟社會政治以及國際關係的影響,其實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首先這裡面有幾個具體的可以多思考一下,首先對於疫情演變的描述,我們事後來看,中國作為第一個受到疫情衝擊的國家,雖然說在那個時候我們沒有什麼經驗可循,全世界我們是第一個遇到到這個情況的,有很多未知,很多決策是要冒很大風險和爭議的。但是事後來看,通過報告對疫情在全球的演變描述和記錄,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起來中國的做法是最有效的,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經濟體,比如說新加坡、日本,一開始採取了一些相對比較寬鬆的措施,到後面咱們也看到病情又重新爆發,使得他們不得不採取新一步的防控行為。

更不用說歐美了,歐美這些西方國家在中國和韓國這些經濟體已經有了疫情的情況下,已經發生了疫情比較大爆發的情況下,這些國家的政府仍然採取了隔岸觀火的態度,實際上也存在明顯的失誤。這也很重要,我們把這些記錄下來也是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也知道現在也有一些國家政客為了推卸責任,把問題推到別的國家,所以說這個記錄非常有意義,對於疫情的演變路徑做一些記錄是很有意義的。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說的是我們在疫情演變過程當中發現,到現在為止其實主要發生的還是在亞洲東亞歐美這些發達經濟體,但是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疫情其實還沒有出現大爆發,雖然說已經在全球有兩百多個國家出現了這種情況,但是我們通過報告看的很清楚,發展中國家還在爆發的早期,這實際上說明疫情在全球的演變風險還是很大,因為剛才李教授也提到了,其實發展中國家的醫療條件各方面衛生意識比較差,下一步的風險非常值得關注,今天看到土耳其已經有七八萬的確診病例,俄羅斯和印度都是了上萬的確診病例,顯然都在爆發早期,所以要非常密切關注疫情在發展中國家的進展。

第二個亮點,對於各國推出的經濟政策的效果分析,這個角度非常獨特,大家仔細看報告就知道了,而且非常簡明扼要,抓住了要害,有助於我們衡量和思考下一步經濟政策的走向和麵臨的挑戰,具體來講報告裡面把各個國家的財政紓困政策,分解算了算,對企業來講對家庭來講,大概能夠維持多久,實際上告訴我們結論是什麼?在美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雖然說推出來了財政紓困政策,但是實際上算來算去,財政紓困政策,只能幫大家幾個禮拜,多了就是兩三個月,個別國家稍微好一點,個別國家可能財政紓困政策出臺這麼多了,可能還不夠,很有可能需要第二輪紓困。如果這樣的話我們一定要非常關注這些國家的財政可持續性問題,因為這一輪財政紓困已經是相當大了,對於財政的負擔已經相當大了,如果說還要再紓一輪,後面財政的可持續性是值得大家擔憂的。同時這些都是財政紓困,刺激經濟、振興經濟的那些財政政策還是後面的,如果要這樣做的話,後面還會有更大的財政支出,這是否可行,都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第三個亮點,對於各國經濟政策的後續影響分析,非常有啟發,尤其是對他國的後續影響和宏觀政策的空間,值得政府有關部門企業家和投資者密切關注。

孫明春|應對突發全球性災難:疫期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解讀

具體有什麼啟發?給大家看看,第一個啟發,新興市場的脆弱性,剛才李教授提到了,實際上我們看到這是今年以來到昨天新興市場貨幣貶值程度,新興市場除了香港有一點升值之外,其他的經濟體全都是貶值,中國算好的,貶1.6%,很多國家都是10%—20%的貶值幅度。

為什麼貶值了?實際上疫情發展到現在,大部分的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疫情嚴重程度遠遠沒有歐美厲害,實際上還處於爆發初期,疫情大概率還會進一步爆發,可想而知,新興市場這些經濟體在貨幣、匯率、經濟成長,在信用、違約、企業破產倒閉,外債償還等等各個方面,將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孫明春|應對突發全球性災難:疫期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解讀

第二個啟發,國家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這是各個國家政府債務總額佔GDP的比例,我把2018年和2017年相比,大家可以看到,2007年是上一輪金融海嘯之前,各個國家政府的債務佔GDP的比例,到了前年,絕大部分國家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高了很多,西班牙、愛爾蘭、希臘、葡萄牙、意大利,當時的歐洲五國,基本上債務負擔更重了,而不是更輕了。大家可以想象金融海嘯的時候,當然為了刺激經濟也好,紓困也好,出了一輪財政政策,那個時候大家的財政狀況還比較好,結果2011年還是免不了出了歐債危機。今天的起,已經是如此沉重的債務負擔,又搞了這麼大一輪的財政刺激和紓困,可想而知,今年年底到明年,各個國家的財政負擔是什麼樣。我只是舉個例子,就美國來講,2018年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104%,2019年109%—110%,這個基礎上,今年推出了兩萬多億的財政紓困,加上原來的達到了3.2萬億,算了算還是不夠的,估計還得紓困,特朗普也想搞基建刺激之類的,把這些都算上,美國的財政赤字至少四萬億以上,美國的GDP就是21萬億,四萬億基本上是GDP的20%,今年年底美國的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就是130%,我相信明年美國的財政赤字估計至少是GDP的10%,所以說這一下子,你可以想象在很快的時間裡,大概明年底,後年,可能美國的財政赤字,就可能達到150%,我們不用想意大利、西班牙都是疫情重災區,他們的債務負擔也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孫明春|應對突發全球性災難:疫期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解讀

當然坦誠地講,今天我只是和大家講問題,但是真正讓我說會不會有債務危機,我認為不見得,因為這次和以前不一樣,無論如何要支持國家政策做這些事情,所以如果要讓我做預測,我們按照常理來講財政不可持續,但是央行在後面做無限量的支持,財政出問題的可能性就下降了,財政不出問題,央行兜底了,可能壓力就都轉到了貨幣這邊。這是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我們的貨幣寬鬆可能是有侷限,我們說不要和聯儲作對,我們看他們幹了什麼,金融海嘯之前,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不到一萬億美元,一個金融海嘯過去之後,做量化寬鬆,就已經從不到一萬億,到了四萬多億,然後要量縮,你看縮回來多少,按說作為一個非常態的政策,實際上應該收回來,實際上沒怎麼收,還沒收又來了,這次是一個月的時間,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漲了兩萬億美元,兩萬億美元,上一輪漲兩萬億花了四年,這一輪一個月就到兩萬億了,這樣的結果就是說,當然了美聯儲印錢有特殊優勢,因為美元的特殊地位,可以無限制的印,簡單講是這樣。但是我覺得咱們不要小看了市場,剛才報告裡面講了關於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現在無論是各個國家的財政部還是央行,似乎都在高估他們的內容,但是實際上我覺得還是要小心,他們的能力,我個人認為也是有限的。

孫明春|應對突發全球性災難:疫期主要經濟體經濟政策解讀

實際上央行這麼做,實際上是在做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其實在疫情發生之前,海外投資者對美國長期國債的淨買入和賣出的量,即便在疫情發生之前,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已經連續五年在拋售美國長期國債了,雖然私人投資者在買入,但是從進的量來看,整體外資是離開了美國的長期國債,一定程度上來講,市場這些年已經開始擔心美國的長期,無論是美國政府的國債還是美元,長期的可持續性問題,已經在慢慢做準備了,從黃金的表現和比特幣的表現,我個人認為都是反映市場在做這個動作,只不過現在市場的力量還沒有達到對現有國際貨幣體系有所衝擊的程度,但是我覺得也不要小看了市場的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上我們看到了很多次,很多國家政府最終不得向市場低頭的例子,英鎊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等等,我個人覺得也不能低估了市場的力量,也不要高估聯儲的力量,我就先點評到這裡,接下來繼續討論。

(文中的“我”指主講嘉賓,文中觀點僅代表主講人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的意見,也不構成投資建議,僅供參考)

合作、版權請聯繫華小姐:136417055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