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因丑事被贬,郁闷坏了,一生气就写了《醉翁亭记》

欧阳修因丑事被贬,郁闷坏了,一生气就写了《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意境图

宋仁宗庆历年间,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在滁州任上两年,欧阳修可是郁闷坏了。文人都是这样,一旦失意,就一言不合写诗词,《醉翁亭记》这篇大作,就是欧阳修在此时创作的。

读书的时候,只知道文人动不动被朝廷贬到地方,但对于被贬的具体原因,却并不甚清楚。欧阳修这次被贬,是因一件捕风捉影的丑事,是让欧阳修有苦说不出。

当时,范仲淹主导的庆历新政改革失败,欧阳修不满革新派被贬,上书替他们争辩,痛斥宰相贾昌朝、陈执中为奸佞小人。谏官钱明逸为了讨好宰臣,就到处搜罗欧阳修犯罪的证据,经过一番搜罗,终于发现了可以打击欧阳修的“罪证”。

一个叫张龟正的人死了老婆,欧阳修就把妹妹嫁给他续弦,但是,张龟正竟然也短命,不到30岁就去世了,并留下一个四岁的女儿,但并非欧阳修妹妹所生,而是原配生的。欧阳修是力主革新的人士,不是那种迂腐之人,就让妹妹带着那个四岁的女孩一起回来了。作为兄长,欧阳修就承担起抚养妹妹和名义上的外甥女张氏的责任。

后来,外甥女张氏长大了,在15岁的时候,欧阳修就让张氏嫁给了自己的族子欧阳晟,但是张氏比较风流,就跟家中男仆勾搭上了。但是,两人的奸情败露了,欧阳晟一怒之下,顾不上什么家丑,就把张氏和男仆押到了开封府。

当时,开封府的知府是一个叫杨日严的官员,此前曾担任过益州知州,在位期间有欺压百姓贪腐的行为,遭到了欧阳修的弹劾,弄得杨日严非常狼狈,从此二人就结上了梁子。后来,杨日严就攀上了宰相章得象,就躲过了一劫,正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还升官了,成了开封府知府了。

杨日严在审理张氏通奸一案的过程中,发现张氏竟然是欧阳修的外甥女,就恶向胆边生,一个毒计就设计好了。

欧阳修因丑事被贬,郁闷坏了,一生气就写了《醉翁亭记》

欧阳修这边呢,听说外甥女被押到开封府审查去了,还是不堪的通奸罪,欧阳修自己都觉得很羞耻。但是,妹妹却整天在他面前哭啼,请求欧阳修出手营救。欧阳修知道自己与杨日严有过节,去求情也只会被羞辱,就没答应妹妹的请求。

很快,杨日严就把审理的结果上报给章得象,章得象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谏官钱明逸,暗示他到开封府走一趟。但就在钱明逸到达开封府的一天,案子出现了扑朔迷离的一幕,本来张氏已经承认是跟男仆通奸,一下子就改口说是跟舅父欧阳修通奸了,并表示男仆只是给自己与舅父通风报信的,并不是与自己通奸之人。

这个结果一出来,犹如一颗炸弹爆炸开来,舆论纷纷指责欧阳修。而杨日严和钱明逸就把这件事上奏宋仁宗,并对欧阳修发起了弹劾。宋仁宗本来是不敢相信这件事,但有张氏的供述和画押,证据确凿,有心保欧阳修也无法做到啊。于是,宋仁宗就下诏,成立专案组,组长是户部判官苏安世,重新调查这件事。

尽管苏安世是反对改革的人,但为人也算正直,经过一番调查,发现是张氏为了减轻罪行,就配合保守派污蔑欧阳修,二人通奸乃子虚乌有的事。苏安世就把调查结果禀告宋仁宗,宋仁宗自然是很高兴,可以保住欧阳修,但这却惹得宰相章得象、贾昌朝等保守派不满了,他们说苏安世对欧阳修有包庇的行为。他们指出,苏安世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欧阳修家中的一些田契,据张氏供述,这些田契是用她的首饰购买的,而苏安世却刻意隐瞒这一点,有包庇欧阳修的嫌疑。

针对于,苏世安也进行了反驳,说没有证据表明田契是用张氏的首饰购买,仅凭她一面之词,不能定欧阳修的罪。但是,此时朝中是保守派占据优势,御史台的官员就连续上书弹劾欧阳修和苏安世,宋仁宗无奈,就以知情不报的罪名将苏安世罢黜了,欧阳修也被贬到滁州。

欧阳修因丑事被贬,郁闷坏了,一生气就写了《醉翁亭记》

滁州欧阳修纪念馆

欧阳修是个名士,最注重名节,如今被保守派污蔑,已经是闹得天下人皆知。对于天下人来说,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欧阳修是名人,反而更愿意相信他与外甥女通奸之事,可以作为茶饭后的笑谈,打发时间。这说明,要扳倒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他的名声搞臭,让他翻不了身。

欧阳修虽然被贬到滁州,郁闷的不行,但也没有灰心丧气,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一些政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