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無9.9元低價票!電影在線票補時代終結,你還看得起電影嗎

在線購買低價電影票的票補時代或將終結。

9月12日,一項關於在線票務平臺新規的消息在網絡流傳。當中規定:

一、從2018年10月1日起,包括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在內的所有在線票務平臺將停止一切票補,但不包括影院的線下售票;

二、第三方線上售票的手續費不高於2元(含票務系統),院線/影投不得參與分配;

三、未獲得公映許可證的影片將無法開展預售;

四、線上售票上對影院的結算週期從2018年10月1日開始變成8日內結算,2019年10月1日起要求即時結算。

多位行業人士向《財經》記者證實了此前“在線票務平臺將停止一切票補”的網絡傳言,並稱主管部門在不久前和行業高層討論了相關問題。

再無9.9元低價票!電影在線票補時代終結,你還看得起電影嗎

一位影視公司高層告訴《財經》記者,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討論此事。此前行業多家公司,包括放映協會、城市影院放映協會等行業上下游環節已經多次和主管部門召開過研討會,討論和倡議停止票務平臺的野蠻生長。

“大家希望主管部門出面調和,為用戶和渠道搭建橋樑。在線票務平臺迴歸平臺的功能,它可以掙服務費,但不能利用流量影響電影票的定價,不能利用票補在行業競爭中實現排它行為。”上述高層說。

不過據瞭解,這項規定尚未正式落地,院線方與在線票務平臺也尚未收到正式通知。一位國營院線人士告訴《財經》記者,目前內部尚未接到這項新規的正式通知,大家只是口口相傳。包括博納影業等民營影視公司在內部也只是發了截圖通知,而未有官方的正式文件。

過去幾年間,在線票務平臺為了爭奪市場和流量,電影製片方、發行方為了推高票房,從而在資本市場、保底發行上獲得更高的估值和收益,它們對票房採取了大量的“補貼營銷”手段。市場隨處可見9.9元不計成本的單場電影票價,而片方的票房補貼,又被直接計入了全年的總票房中。

在線票務平臺在2014年-2016年的瘋狂補貼也拉動了票房增長。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對《財經》記者表示,2015年票補量約在40億元左右,約佔票房總額的10%。最低6.6元就能夠買到一張電影票。到了2016年,在線購票的用戶習慣已經培養起來——超過80%的用戶通過線上渠道購票。

在線票務平臺通過票補策略,一度成為行業裡最有話語權的環節。它們掌握著平臺、流量和發行資源,甚至可以直接影響影院的排片策略,並與傳統的發行公司爭奪市場。

“以今年的電影《後來的我們》為例,貓眼是投資方,又是唯一的票務平臺,同時還是發行方,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壟斷。”一位傳統電影公司高層對《財經》記者表示。

上述高層稱,任何一個異業進入一個傳統行業都要先立好門檻,行業才能健康發展,但目前資本對影視行業的綁架和商業已經基本完成,只能靠未來一點點地修復。

平臺在線發行業務受影響最大

新規出臺後,受影響最大的是在線票務平臺的發行業務,這是它們從單純售票方轉型成為綜合性娛樂公司並爭奪行業話語權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根據貓眼娛樂招股說明書,貓眼傳統的在線票務服務目前仍然是最大的收入來源,但比重正在逐年下降,從2015年的99.6%下降至58.8%。但包括製作、發行在內的娛樂內容服務業務業務的比重正在持續上升,由2016年的24.5%上升至2017年的33.4%。

取消票補意味著,在線票務平臺利用平臺和流量優勢獲取影片發行權的能力,以及在干涉影院排片上的話語權將大大削弱

2015年起,線上購票人數佔總人數70%後,手握用戶的票務網站們集體進入發行領域。

它們用預售+票補的策略改變了電影發行的模式:最直接的方式是用票補換取排片,如果影院不增加排片,就不將票補用在此影城,在沒有票補優勢的支撐下,趨利的觀眾會流失到票價更加便宜的影城。

通過這種強勢的手段,在線票務平臺可以直接干涉影城的排片計劃;另一方面,由於大部分用戶直接在線上購票,原本駐紮在影院的地推、活動營銷人員也變得雞肋般存在。

“衝擊之下,除了華誼、光線、博納、華策幾家大公司有自己的大型團隊,以及聯瑞、合瑞、聚合影聯等幾家大發行公司,兩年的時間裡,原來上百家發行公司所剩無幾。”一位影業公司高層告訴《財經》記者,很少有公司可以養起一支這麼多人的團隊了。

傳統的發行只能跟影城經理談一部電影的百度指數、微博指數表現,但這些數字就像空中樓閣,不如平臺直接給票補來得實際。如今,電影質量的好壞已經能夠直接決定影城的排片,過去重要性可以佔到六成的發行業務如今只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深深的無力感。”一位離職的光線影業發行部員工表示,現在拿這些數據(百度指數、微博指數)去談影城往往會說“你是傻的。”

“我們現在發片子已經儘量繞開硬檔期,避免和在線平臺正面衝突。”一位傳統影視公司高層表示。“圈子雖然靠人情,但也架不住平臺的優勢,看看2018年的幾部片子,即便私交再好最後還是給了貓眼發。”

一旦新政正式落地,在線票務平臺在宣發環節的優勢將會降低。即平臺將無法再利用票補吸引流量,並用流量反之影響影院的排片策略,並獲得影片的發行權。

“平臺的優勢基本就剩下依賴用戶已經建立起來的在線購票的消費習慣。”一位資深電影行業人士稱,但新規並沒有禁止線下影院的票務補貼,因此觀眾很有可能因為電影院在線下的優惠措施而改變消費行為,這樣對在線平臺的衝擊則更大。

對貓眼娛樂IPO定價影響有限

新規中還規定,線上售票手續費不高於2元,同時線上售票商對影院的結算週期從今年10月1日開始變為T+7,明年十一開始變為T+0,即實時結算。這對票務平臺的收入和現金流造成了新的壓力。

在過去,在線票務平臺的服務費一般在2-5元,這也是票務平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根據貓眼娛樂的招股說明書,在線娛樂票務服務的業務收入,從2015年的5.94億元增長至2017年的14.9億元。服務費的降低並且限定在2月以內,必然會影響在線票務平臺的收入。

貓眼娛樂的招股說明書顯示,過去的三年半中,貓眼娛樂虧損超過20億元。2015年、2016年及2017年,貓眼娛樂的虧損淨額分別為人民幣12.98億元、5.08億元及7610萬元。2018年上半年,貓眼娛樂虧損2.31億元,經調整後虧損為2070萬元。

此外,結算週期的改變也將更加嚴重地影響在線票務平臺的現金流。貓眼電影在2017年底現金存量11.7億,截至今年6月30日剩下7億。今年上半年,貓眼經營現金流流出12.2億,其中包括股份補償開支6.5億,商譽減值6.28億,無形資產減值7000萬。

相較於背靠阿里巴巴的淘票票有強大的現金流和資源支持,新政一旦出臺,對即將衝擊IPO的貓眼娛樂影響更大。

根據貓眼娛樂的招股說明書,貓眼2015至2017年的外部融資金額分別為10.6億、10億、5億,長期主要依靠自身經營現金流。貓眼2018年上半年現金淨流出4.47億,如果不進行外部融資,業務、財務及經營業績“將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不過一位投行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雖然新政落地對即將上市的貓眼娛樂未來的股價和市場信心有一定負面影響,但整體影響不大。

“新政影響的是貓眼的盈利模式,但一般的投資人不會把票補當成可持續的盈利模式,因此當前的風險已經在投資人的預期之內。”上述人士稱。

一位頭部基金副總裁告訴《財經》記者,資本對此早就是有預期的。對於在線票務平臺而言。在售票這也環節的終局,一定是票價迴歸正常水平,然後平臺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僅此而已。“燒錢是燒不出什麼東西的。三五塊的手續費沒有太大作用,即便是壟斷了行業也是一個非常薄利的模式,沒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