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還是一種行動策略?

怎樣成為一個優秀的,富有的,高級的人?無數的雞湯文告訴我們,要自律,要堅持不懈的努力!這話本身沒錯,自律確實是一種非常難得的品質,持續的努力也確實會帶來自由感,充盈感和幸福感。但這些雞湯文沒有說的是究竟怎樣才能變得自律?什麼樣的努力才算得上有效努力?


自律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還是一種行動策略?

許多人認為,努力和自律意味著超強的意志力。只要有足夠強的意志力,人就能抵擋誘惑,對抗浮躁,沉下心來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意志力是什麼?心理學告訴我們,意志力只是一塊存在於大腦中的特殊“肌肉”。搬重物時,身體上的肌肉會幫助我們發力。壓力和誘惑襲來時,大腦中的“肌肉”也會幫助我們抵禦誘惑,達成目標。

既然只是肌肉,那麼意志力必定也不是萬能的。是肌肉就會疲勞,會罷工。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必要太過依賴於虛無縹緲的“意志力”。努力不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而是一種需要學習的策略。



努力,是一種最需要學習的才能

沒有才能是調不出美味雞尾酒的。當然,只要努力,任何人都能達到相當程度。作為見習生接受幾個月訓練,都會調出足可以端到客人面前的東西。一般酒吧裡的雞尾酒就是這個程度的,這當然也行得通,可是再往前一步,就需要特殊才能 了。這和彈鋼琴、畫畫、跑百米是同一回事。那裡有一條線,有人能越過有人不能越過。--- 村上春樹《國境以南,太陽以西》

很多人習慣於把沒有才能,沒有天賦當做自己不努力的藉口。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遠沒有碰觸到拼才能的那條線,就早早敗退了。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面對一次次的半途而廢,除了口頭上埋怨自己“懶惰”,“墮落”,我們還能夠做些什麼?

對於“努力”這件事,首先需要破除一些陳舊的觀念。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勁、使力”這麼簡單,它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也不僅僅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努力是一種非常具有策略性的活動,主要體現在對個人資源的調配、行動方向的選擇、執行進度的把控和調適等多個方面。

努力,是一種最需要學習的才能。不夠努力不是因為意志力薄弱,而是沒有好的策略。只要用對了策略,後天努力對人的改造作用也可以是驚人的。


自律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還是一種行動策略?

努力的方向-擁有一項突出的才能對個人的發展最為重要

努力的第一個秘訣在於“捨棄”。千萬別把自己的大腦當做硬盤,不停的找更多的資源,下載,囤積,然後閒置。應該選取一件你認為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兢兢業業地把它做精、做細、做好。

什麼才是最有價值的事?彌補短板還是發揮優勢?

選擇彌補短板的人大多認同木桶效應,認為一個人價值的高低取決於自己最薄弱的那部分能力。然而木桶效應實際上更適用於組織。任何一個組織,構成組織的各個部分往往是優劣不齊的,劣勢部分會決定整個組織的水平。但組織中個人的價值卻往往取決於他最突出的優勢。因此,仔細考察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利用自己的優勢,通過與人合作來平衡自己的劣勢,迴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才是最聰明的做法。

將木桶效應應用到個體發展的前提必須是,你有足夠的時間,精力,金錢,乃至勇氣去做一個完美的,平衡發展的人。可惜大多數人的資源是貧乏的,我們只能把自己不多的資源聚攏起來,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優勢,爭取做組織裡最長的那塊木板。


自律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還是一種行動策略?

努力的持續-別太迷信意志力

意志力是非常不可靠的,你越強調它,越依賴它,中途放棄的可能性反而越大。太依賴於某一塊肌肉,其他的肌肉就會萎縮。太頻繁的使用某一塊肌肉,這塊肌肉也會不堪重負。

推動我們堅持下去的力量,應該是激情,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當一件事帶給我們的豐盈感和滿足感超過付出時,我們自然會長期堅持去做它。


自律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還是一種行動策略?

雖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很多人在涉足一項新事物時常常會掉入一個陷阱,“死”在緩慢起步階段。

現代急功近利的人們很想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所以到處嘗試。但這種嘗試是淺嘗輒止的,過了幾天,幾個星期,最初的激情消退了,困難出現了,成果又遙不可及,他們便草草放棄了這次嘗試,去開新坑。

這種惡性循環概括來說就是:瞭解不夠導致興趣不足,而興趣不足又無法加深對它的瞭解。

如何打破死循環,開啟新局面?不妨試著調整一下順序,不以興趣為先決條件,而是先努力做事,並在努力的過程中獲得樂趣。

放棄對“興趣”的執念,嘗試做一些並不特別喜歡,但富於挑戰的事情。或者嘗試一些少有人做,但看上去很有意義的事情。起碼堅持到快速提升期,再來判斷這件事是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


自律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還是一種行動策略?

改變局面的第二個方法是增加互動,把被動的知識接受變成主動的思考訓練和技能訓練,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想了解學以致用的具體策略?請猛戳學以致用-技能,才是學習的終點

打破循環的第三個方法是增強主動性。當代心理學中有一個著名理論叫“自我決定論”。該理論認為“自主的需要”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如果能自行把控努力的方向和學習進度,人們會更加主動,更加積極和愉快的工作和學習。自主性越強,就越能激發興趣。

努力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每個人的能力,脾氣,秉性不同,學習的進度自然也就大不相同。很多時候,我們大可不必太看重過來人似是而非的“經驗”。

提升努力的成果-挑戰是設計出來的

蘇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曾經提出“最近發展區”的概念,強調在兒童的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要看到發展的可能性。為兒童制定的學習目標不能太容易,要為他們選擇稍有難度的挑戰。

對成人來說,“最近發展區”也是存在的。人需要一些挫折、失敗或者高難度的挑戰的刺激來提升努力的成果。如果總是一帆風順,就會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不肯出來,潛能就無法被充分地激發。

不要總是滿足於完成“常規性任務”和“標準動作”。我們要時不時的給自己設計一些有難度的“附加動作”,體驗一點思維的“阻滯感”。比如在反覆閱讀了學習材料之後,不僅僅滿足於簡單的再認,而是試著挑戰更高難度的內容複述。

練大腦就像練肌肉,得科學“加量”才行。高難度的挑戰會激發人的無限潛能。而在嘗試中的惱人失敗或者意外結果,也很有可能成為你邁向成功的契機。


自律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還是一種行動策略?

保持開放,正面迎接“黑天鵝”事件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一書中提到過一個槓鈴策略,是指在學習中既要專注於一個既定的領域,也要拿出一小部分時間,進行積極大膽的探索和嘗試,以博取迎接正面“黑天鵝”事件的機會。

前文我們提到要選取一個或少數幾個事件,集中所有的資源,堅持不懈的去把他們做好做精。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像書呆子一樣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到一個狹窄的專業領域上。

在深入培養主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對其他事物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用相對少量的時間廣泛涉獵,以捕捉和發展未曾預料的資源和機會,從而實現個人才能的最大化。


自律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還是一種行動策略?


寫在最後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並且可以通過努力變得更加優秀。掌握好努力的策略,不要一味使蠻力或者過分依賴意志力的約束。在通往更高標準的路上,我們不僅能獲得成長,同時也會收穫快樂和滿足。

自律是一場意志力的較量還是一種行動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