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告诉你会说话多重要

《清平乐》大家追到第几集了?除了帝后的感情线受关注,你可还关注到其他的配角?小编倒是关注到一个人物,这人物便是欧阳修。看到欧阳修,小编似乎觉得他是“

怀才不遇”的代言人,当然,这也跟他的性格有关。

《清平乐》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告诉你会说话多重要

记得刚出场的时候他就得到了晏殊的赏识,面对科考的题目,只有他敢于提出疑问,可见他是位敢于直言进谏的人,这在仁宗时的宋王朝是很被赏识的。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的口不择言,使得他跟同年(同榜及第的进士)之间的关系变得四分五裂,在剧中已经有所暗示。

《清平乐》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告诉你会说话多重要

最明显的就是他写的诗词,被太后认为是艳词,本来是进士第一名,因为过不了太后这一关,认为他有妖言惑君之嫌,以致于他落到第十四的名次。晏殊却认为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大才子低调一些更容易发光,若是锋芒过露反倒容易招致他人的妒忌。然而欧阳修却不懂这个道理啊,得知王拱辰夺得了状元,且因此被薛家招为女婿,他内心除了失落,其实心底还是有些看不起王拱辰的。王拱辰攀得个高枝儿,本想这好处跟欧阳修分享,几次想给他做媒,但都被其笑话和羞辱。王拱辰虽说家境贫寒,但也是个才子,只不过两者所走的方向不同,然欧阳修却是从来嘴上不饶人,更是在一次宴席上对王拱辰出言不逊,看得出他对这个进士第一名还是十分在意。

欧阳修的妻子过世以后,王拱辰想再次为其做媒,薛家有意把自家的四姑娘许给他,他却说:

这薛相公还是更爱君贶呀,是不是?三姑娘过世,这君贶又娶了五姑娘,还是薛家女婿,正是旧女婿作新女婿。那要是修真要娶了四姑娘,这以后怎么称呼君贶呢,这不是大姨夫作小姨夫了吗?

你看,在这么多人面前一点也不给自己的同年留面子,每个人所选的生活都不一样,也许欧阳修是个很重情义的人,他认为妻子刚过世不应该立马就娶新人,所以他认为王拱辰这种行为有些忘恩负义,对不起他前妻,更是觉得他是个攀权附贵的小人。

他这人道德底线极高,所以他容不得他人半点的德行上的瑕疵,因而,他个人就容易得罪人了。

也正是因为他这种非君子即小人的思想,以致于他后来成为谏官推行新政的时候,导致失败收场,虽说,新政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八九不离十就是触犯贵族的利益,然他身为谏官,言语过激,也是导致贵族阶层的报复心增强的原因之一,这块绊脚石是他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的。他对团队合作的思想比较薄弱,道德上有洁癖的人,很难让团队有强有力的支撑力量,他把支撑力量打散了,绊脚石自然就迈不过去了。

《清平乐》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告诉你会说话多重要

为什么会有新政

说到新政,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就是吕夷简,原本他也是一代名相,主政期间,尽力遏制章献太后的野心,为保证赵宋政权的连续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惜的是,他所做的一切不光是为了大宋王朝,也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是位有心机的大臣,并不像范仲淹这般直言进谏。宋仁宗因为他当时遏制章献太后的势力,且为其生母争取到厚葬的待遇,仁宗对他还是挺信任的。直到后来,他收恩固宠,导致政治越来越腐败,因循守旧,以致社会矛盾激化,“三冗”问题逐渐严重,引得一批有识之士扬言要改革,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庆历新政”。

这里所说的“三冗”,即是冗官、冗兵、冗费。就是说朝廷的官员过多,行政效力低下,士兵过多,作战力差,财政上的支出比收入要多。也正是因为如此,范仲淹才会向仁宗上书《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而欧阳修当时作为谏官,也力挺范仲淹,为宋朝的新政改革拉开了序幕。

《清平乐》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告诉你会说话多重要

欧阳修的性格

首先,欧阳修这人是很喜欢交游的人,而交游活动又是文人士大夫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宋朝,文人的地位普遍上升,那是一个“

举世重交游”的时代。

《宋史》卷319《欧阳修传》言: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诗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敞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当时欧阳修进士及第还没多久,他那时在西京担任留守推官,那里是他丰富多彩的仕宦生涯的开始。他与前辈好友范仲淹一样,在文学和政治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是当时社交活动中的中心人物。

  • 《欧阳修全集》:文忠公之政事与宋韩、范、富三公并称,文章则匹休于唐昌黎伯也。
  • 《避暑录话》:文章擅天下,世莫有敢抗衡者。
  • 《九华集》:至和、嘉祐间,欧阳子永叔以古文章名,天下士率曰今之韩愈。

可见他当时的名气之大,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与他本人对待友情的态度也是有关的,他对待朋友比较真诚,他的交友方式大多是“

以文会友”,在文字上他“生以文相交,死以文作酬”,除此之外,每每朋友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且发现哪家友人失孤他都会用自己的钱财去安抚他们的生活。

更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虽然是一代宗师,但是他从来都不会孤高自傲,而且也不嫉恨贤才,对于有才华的后生他时常会褒奖,使得他的门下人才济济。不光如此,他还举荐后生,使得他的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也是为他自己的一个士人圈编织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

苏轼也曾对他大力奖拔后生的行为大加赞赏: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

自身就有才气,还能做到不孤高自傲,又重情义,还能礼贤下士,可见他本身的为人是没什么问题,如若从君子的角度来讲,他也真的是算得上是一个皎皎君子。

《清平乐》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告诉你会说话多重要

欧阳修在新政中的功劳

为什么欧阳修与蔡襄可以成为庆历三年(1043)的谏官呢,主要是靠晏殊的荐引,晏殊是一直都很欣赏欧阳修的,他和蔡襄都是被晏殊所举荐的进士,可谓是有师生之情。而两位任命谏官以后也的确是为新政做了几件大事。

首先是弹劾吕夷简,吕夷简是新政中最大的阻力,虽然那个时候他已经罢相,但是仁宗对元老大臣依然是恩宠有加,军国大事还是会与之商量。如此,只是表面上没了职位,实际上实权还是在他的手中。为此,两位谏官齐齐联手,请求仁宗罢免吕夷简的军国大权,让其真正地退休。为此,蔡襄还罗列了吕夷简的“七罪”,后来仁宗是真的罢免了他的军国大权,但还是给他加封,后欧阳修和蔡襄又认为封号太过高,请求降级,就这样,吕夷简的势力才被真正肃清。

如此,新政便开始注入新鲜力量了。两位请求仁宗擢用范仲淹、韩琦等人,让其成为新政的中枢力量。在欧阳修和蔡襄的极力荐举之下,朝廷开始大换血,参知政事王举正被罢免,由范仲淹担任,范仲淹开始主持著名的“

庆历新政”。

同时,他们还坚决反对与西夏屈辱通和,仁宗时期的边境问题一直都是个大问题,我大宋方时时需要出具金银财宝来与邻国换取和平,导致朝廷入不敷出,欧阳修和蔡襄此举,可谓是为朝廷扳回了脸面。他们能够直言西夏谋取暴利的求和糖衣炮弹,实则是利用蚕食之策,让大宋的国库一点一点地亏空。此举可谓是从根本对宋朝“冗费”的问题作出了改革的表率!

不得不说,他们两个是新政的功臣,但是为什么会成为新政的绊脚石呢?因为他们矫枉过正

《清平乐》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告诉你会说话多重要

《朋党论》引发的战争

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这是朋党论里面的观点,它认为只有小人才没有朋党,君子才会有朋党。也就是说欧阳修希望把朋党进行一个合理化,而宋仁宗他最忌惮的便是朝廷的朋党。偏偏欧阳修不识抬举,还大肆宣扬《朋党论》。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当年范仲淹被贬,就是因为吕夷简抓住了宋仁宗排斥朝廷朋党这一心理,让与范仲淹统一政见之人都可以一并排除出朝廷,也为他自己肃清了道路。

这种非君子即小人的观点,也让欧阳修在朝廷中树敌不少。众所周知,新政是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才能得以持续,然而,欧阳修却是把跟自己意见不统一之人都划分为了小人。尤其是他还发表《朋党论》更是引得各位权贵之人的复仇心理,他迟早会把自己推向死胡同。

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重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

这是新政初期,夏竦被罢免了枢密使一职,韩琦、范仲淹等人得位后,蔡襄的上言。可见他是完全把不合政见的人都称之为了邪,符合自己政见的人称之为贤。连保持中立态度的晏殊也成为了他们弹劾的对象,让整个宋朝庭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当一个人的声音压制另外的不和之声的时候,并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相反,损害了他人的利益,不久后就会遭到他人的报复。

新政毕竟是新的东西,本来就不容易被人接受,而欧阳修和蔡襄两位谏官居然站在维护新政的立场上去弹劾这些朝廷贵要,他们不光是高官,还是拥有强大的背景,如此树立政敌,无疑是给新政添加阻力。他们并没有从权衡利益得失的角度去考虑争取更多的支持方,反而利用谏官的职权去挑战官家的底线,以致于他们最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要知道,位高权重之人的官场关系可是盘根错节,他们最大的错误就是与皇权相抗衡。

尤其是在欧阳修的《朋党论》公布以后,政敌蓝元震马上上疏:

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前日蔡襄谓之四贤。斥去未几,复还京师。四贤得时,遂引蔡襄以为同列。以国家爵禄为私惠,胶固朋党,苟以报谢当时歌咏之德......

官家自是不会立即听信蓝元震的话,但是结果也是能猜到的。官家这人的性格一向优柔寡断,做决定多会思虑一番,他定然也是对欧阳修存有戒心,而欧阳修本来想借助《朋党论》将朋党合法化,反倒是让参与新政的一行人被罢免出了政治舞台,而新政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清平乐》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告诉你会说话多重要

不懂“玉韫珠藏”,终将败于自己的激进

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这是《菜根谭》总结出的处世教训,可惜欧阳修和蔡襄都没有悟到这个道理。他们执行新政本是为了朝廷好,但是他们的方法却是过于激进了。虽然他们的职责是谏官,但是他们没有料到官家是个仁君,仁君最容易耳根子软。就算新政得到官家的支持,但是长此以往跟各大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作对,不断地树立政敌,还挑战最大的支持力量——官家的底线,很明显,会遭人嫉恨。

他们的言行过于缺乏深思熟虑了,不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在该鸣时则鸣,不该鸣时保持沉默,做不到这一点,在一个充满猜忌的环境中,失败是必然的。关键是他把太多的北宋名臣和士大夫推向了对立面,支持的力量一点点减少,以致于欧阳修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清平乐》欧阳修的怀才不遇,告诉你会说话多重要

结语

欧阳修他是个热血君子,是位好人,但是他不太适合在官场中呆着,缺乏晏殊面对官场的那种“避其锋芒”的睿智。成大事者,需要有容人之海量,他的过于激进导致自己支持力量的减少,使得整个团队的解散,可以说,新政中的绊脚石是他除了(吕夷简),最后又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砸自己的脚,这一次,他再也迈不过去了,只能在被罢免之处继续逍遥,做回他的潇洒恣意的文人墨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