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中,我國公衛事業的短板和不足?權威解讀來了!

新冠疫情中,我國公衛事業的短板和不足?權威解讀來了!

來源:藥智網|露露君


2020年1月17日,成都市中心的家裡,手機顯示“第一個指南來了!WHO發佈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處理規範”一文,其中“立即實施正確的感染預防與控制措施(IPC)”、“疑似患者應戴醫用口罩”等字眼映入眼簾,張祥下意識地皺了下眉頭,扶了扶鼻樑下滑的眼鏡,意識到這場疫情並不簡單。


華西醫科大學預防醫學專業出身、在醫藥行業深耕二十多年,現任西安遠大德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張祥,對我國的公共衛生事業有著深刻的見解。


張祥說,這次的疫情反應了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一些問題,值得深思,“不必諱言,疫情爆發起初,湖北和武漢的疫情防控人員的工作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近日,筆者就新冠肺炎等問題採訪了張祥,他試著通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解讀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的短板和不足。


記者: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新冠肺炎的?當時心裡有什麼想法?


張祥:十年前曾經在武漢工作過兩年時間,與一些原來的同事還保持著聯繫,在元月中旬的時候聽說了武漢地區有與“SARS”類似的傳染病發生的情況。


1月17號看到新聞說,在日本和香港都發現了武漢過來的病例。這說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到我們身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20號,鍾南山院士在央視上向大家宣佈疫情出現“人傳人”的情況,以自己所學過的疾病防控的知識來看,我立刻感到情況的嚴重性。


自非典17年後,鍾南山再次來到舞臺中央,一方面說明了鍾院士的德高望重;另外一方面,本該首先站出來發聲的疾控專家,兩次都沒有第一個站出來發聲,或許有些無奈。


記者:這次疫情中,我國公共衛生預防體系表現如何?


張祥:不必諱言,疫情爆發起初,湖北和武漢的疫情防控人員的工作是存在一些的問題的。武漢疫情爆發的根本原因就是信息不透明導致的醫療資源的“擠兌”和易感人群的“踩踏”。“擠兌”導致更多的易感人群擁擠在傳染源集中的地方被感染。由此造成的“踩踏”,又導致更多的人被感染,惡性循環。


起初缺乏強有力的組織和領導也是疫情不能很好控制的重要原因,湖北和武漢的領導調整後的表現就是對這個問題的最好解答。


但在武漢封城之後,疫情防控所採取的各項措施可以說是非常及時和正確的。諸如封閉社區並採取的網格化管理;王辰院士提議建立“方艙醫院”並據此做到“應收盡收”等等,對疫情防控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王辰院士4月3日的講話,也可以看作是對疫情防控的一個階段性總結。他說“我們應該少一些說漂亮話的人,多一些目光冷靜、頭腦清醒、行動穩健迅捷的科學家”。


記者:預防醫學跟臨床醫學本是一體化體系,如今卻割裂成為醫療和公共衛生兩個體系,您怎麼看?


張祥:預防醫學作為與臨床醫學、口腔醫學並列的三大醫學之一,

它的本質還是醫學


預防醫學是建基在臨床醫學基礎之上的專業醫學,可以說“本是同根生”。在實際工作中只有把兩者很好地結合才能做好疾病的防控。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也是把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很好結合的結果。


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既有緊密聯繫,也有一些不同。預防醫學是公共衛生的理論基礎來源。公共衛生是有組織地運用預防醫學的成果達到“促進健康、疾病預防、健康保護”的目的。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平性”的特性。很多時候,我們說預防醫學,實際上是在說公共衛生。


記者:“防”與“治”哪個更重要?


張祥

:疾病的“防”和“治”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先說“治”吧。首先治療是預防的基礎,離開治療談預防也是緣木求魚。目前,從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的需求看,治療的需求也是遠遠大於預防的需求的。


再說“防”。人類對長壽的追求,一定會產生對疾病預防的需求。近些年之所以出現“養生”熱,也是這個緣故。


但由於人類自身的問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見棺材不掉淚”、講預防也是對牛彈琴。例如,吸菸對健康的危害不言而喻,但有人會說,某某抽了一輩子的煙也活到九十多。可見大眾對“防”的重要性的認知還是很模糊的


記者:作為預防醫學畢業、在醫藥行業深耕二十多年的專家,在您看來到底什麼才是預防醫學?


張祥:預防醫學是以環境-人群-健康的模式為基礎,運用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識別、評價、預測、控制各種影響健康的因素,實施相應措施防治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存質量的科學與藝術。


研究對象主要著眼於健康人和臨床前期的人。核心還是對人進行醫學研究,預防醫學必須迴歸到“以人為本”、“以疾病管理為本”上


記者:公衛人被稱為“抓住瘋牛鼻子”的人,怎麼理解?如何抓住牛鼻子?


張祥:“抓住瘋牛鼻子”這句話有三個關鍵詞彙:瘋牛、牛鼻子、抓住。“瘋牛”是形容公共衛生事件往往是突發的、來勢兇猛的、破壞力和影響力大的事件;“牛鼻子”是形容事件的關鍵點、要點;“抓住”是形容能夠在紛繁複雜的千頭萬緒之中找到關鍵點,很精準地找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並給出很好的解決方案。


這對公衛人其實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是要有勇氣和擔當。這次疫情管控中,鍾南山院士的很大作用其實就是給大家信心,是擔當;提出封城建議的李蘭娟院士也是擔當。


其次是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這需要很深厚的醫學和疾控的功底,而且還需要有足夠的影響力。但是我們很少看到或者根本看不到疾控專家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有影響力的人或言論。


預防醫學專業如果沒有“院士”級別的領軍人才,將很難有話語權。這可能與近些年預防醫學專業的科學研究數量少、質量不高有關。說直白一點,就是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做研究,很難有突破性的成果,也就很難有科學上的影響力。


記者:我國對於預防醫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如何?如何發展壯大這一學科,更好地為公共衛生事業做貢獻?


張祥:我國的預防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發展是很快的,由50年代的“六大”衛生系發展到今天有九十餘所大學開辦了預防醫學專業,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我們的基本人才培養是很好的,也能夠滿足各級疾控機構的需要。需要壯大的是對高級人才的培養、院士級別的領軍人物的培養。


建議建立預防醫學高級人才培養機制。可以規定各級疾病控制中心的主要領導和高級幹部都應該是臨床醫學畢業並經過三年臨床規範化培訓之後再讀1-2年的預防醫學專業,畢業後直接授予博士學位。


第二,資金的籌措。預防醫學(公共衛生)體系是公益性的事業,公益性的性質決定它的經費來源必須是財政支出。而這些年醫療費用的快速增長,很重要的原因是預防的事兒做的不夠好的緣故,特別是慢性病的發展導致臨床費用急劇升高,國家醫保資金吃緊。所以我們必須看清問題所在,積極投資未來,只有在預防方面多投入,才會在臨床治療方面減輕負擔。


最後是人員待遇的問題。必須有足夠的薪酬吸引力才能吸引有理想、有能力、有才華的人加入預防醫學研究和疾病控制的團隊。


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互通的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的運用已經深入到很多方面。而預防醫學恰好是對整體人群的健康做研究併為之服務的醫學,對數據的敏感性更高。


特別是疫情發生發展的數學模型的建立,能夠幫助我們更準確地做出判斷,並實施更有效的措施控制疾病。


我們需要在這些方面與時俱進,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使我們的研究跟解決方案更有前瞻性。


張祥個人簡介:


新冠疫情中,我國公衛事業的短板和不足?權威解讀來了!


1980年-1985年 華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預防醫學專業本科。

1985年-1987年 新疆自治區防疫站流病科工作。

1987年-1990年 華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社會醫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0年-1991年 華西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事業管理教研室 。

1992年-1997年 中美史克公司銷售部工作,醫藥代表至大區經理。此後在葛蘭素史克、武漢遠大製藥、成都康弘藥業、等多家企業擔任高級營銷管理職務。

2012年-2015年四川大冢製藥公司總經理

2017年-至今 西安遠大德天藥業董事長


新冠疫情中,我國公衛事業的短板和不足?權威解讀來了!

責任編輯:露露君

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藥智網立場,歡迎在留言區交流補充;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文章作者和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