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音乐的礼物丨《蜜蜂与远雷》

作家杨照说,“本质上《蜜蜂与远雷》是一本思考与探讨之书,要思考、探讨的是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古典音乐和当代社会要如何连结?”


来自音乐的礼物丨《蜜蜂与远雷》

所谓天才,究竟因何是天才,而没有过人天分的凡人,是否有追梦的可能?


恩田陆曾坦言自己之所以写这本小说,是因为想探讨“人类若无法彼此影响,便不能成长”的主题。


作家恩田陆同时获得第156届直木奖、2017年书店大奖的小说《蜜蜂与远雷》将改编电影,该片由松冈茉优主演,松坂桃李、森崎温等共演。


来自音乐的礼物丨《蜜蜂与远雷》


《蜜蜂与远雷》以古典钢琴为主题,聚焦在一场国际钢琴比赛中四位不同成长背景、性格迥异,但对钢琴都有着高度热情与喜爱的参赛者,即便电影核心依旧围绕在跟许多作品都类似的「梦想」与「成长」之上,但结合音乐题材却还是成功做出相当特别的诠释。


就像四位主角乍看之下毫无关联,但他们的人生早已被名为“音乐”的东西联系到一起,彼此相互影响,风间尘那不拘泥形式的演奏如同导火索触发着各位演奏者的成长。


马赛尔、荣传亚夜、风间尘、高岛明石……这群人就是通过音乐来感知世界的,他们的兴趣就是钢琴。


马塞尔是有一部分日本血统的混血少年,本是跳高运动员出身,后来考上了茱莉亚音乐学院。幼时随着父母在日本居住,因为自己的混血身份,被同学们欺辱。那段并不美好的记忆,却因为一个女孩子的出现而有了热闹的生机,那个女孩子和他一起弹奏钢琴,在他离开日本,举家前往法国的时候,一声声呼唤他的名字,要弹钢琴哦,说定了。女孩子红着眼睛把一个绣着G谱号的书包送给了他。从此那个画面成为了他生命里的一部分,那个女孩子也成为了带领他选择钢琴的人,留在了他内心最深处的记忆里。


荣传亚夜是外界传闻的天才钢琴少女,从幼时起就对声音敏感,不同的雨势在她看来就是不同的旋律,她的音乐从雨水落在铁皮屋顶上的声音开始。她热爱这个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声音。然而,她学钢琴的初衷却不是因为热爱,而是为了让母亲高兴。以至于母亲去世后,她完全失去了弹钢琴的理由。母亲保护她成为一个世界里只有钢琴的单纯少女,无忧无虑,无欲无求。母亲骤然离世,她一下子成为一个没有保护壳的孤女,带着对外界的恐惧,她选择了离开,彻底消失于钢琴届,成为了一个谜。


来自音乐的礼物丨《蜜蜂与远雷》


风间尘是普通的养蜂人家的少年,热爱弹奏钢琴,得遇著名钢琴大师霍夫曼的点拨,甚至拿到了霍夫曼的推荐信,一出场就备受瞩目,可他却连一台像样的琴都没有,参加比赛的缘由不过是为了父亲的承诺,拿到奖项的话,可以为他买台钢琴。


高岛明石比起其他履历非凡的少年少女们,似乎有点逊色。28岁,已经为人父,为人夫,是正统的上班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岁数,已经参加了工作,连孩子都有了,再来参加钢琴比赛,只会让人感到“难为情”。可他想为孩子们留下一份证据,证明爸爸曾经为成为真正的音乐家而努力过。


松冈茉优说:“恩田老师的《蜜蜂与远雷》就像大自然一样,宽大、梦幻、残酷又美妙,读完之后我觉得要拍真人版太难了,音乐有很多类型,但是实体化的音乐能被接受吗?对钢琴和古典音乐没什么兴趣的人会喜欢吗?我觉得这是一次挑战,很愿意参加。”


我建议应该先看完小说再去看电影。整体而言,虽然《蜜蜂与远雷》把六百多页的原作小说,浓缩进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必定会有需要省略,导致角色塑造与情感描写较不完整的地方,但电影对音乐的呈现却完全弥补了篇幅的缺陷,不仅展现出角色生命的爆发力,也成功打破了人们对古典音乐的隔阂与疏离。


《蜜蜂与远雷》里有这样一句话:

大家都想看到被选中的人,想看到胜出的人,想看到这些少数的天才。越是在这件事上劳师动众,欢喜和眼泪越是令人感动,让人兴奋。大家都想看到这中间的过程,看到人间戏剧。想看到站在顶点沐浴着高光的人,也想看到消失在灯光背后的人的眼泪。


不知道为什么,对这段话特别有共鸣。

也许读小说的人就是这样。想要在小说里看到不一样的人生,以此来实现自我疗慰。


鲍勃·迪伦在自传《编年史》的结尾这样写道:“前方的道路将会崎岖艰难,我不知道它通往何方,但我还是踏上这条路。眼前即将展现一个奇怪的世界,乱云罩顶,闪电频传。那个世界,许多人不理解,也从来没能弄懂。我却直直走了进去。那是个宽广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