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國5-岳飛與秦檜

岳飛與秦檜


如果你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忠臣和姦臣是誰?一般而言,怕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說,岳飛和秦檜。人們對岳飛的惋惜和幾乎無限的尊敬,以及對秦檜的痛恨和唾罵大概也只是到近些年才稍許有點減輕。至於秦檜還得在杭州西湖邊上的岳廟裡跪了一千年之後,什麼時候才能被扔進墳墓裡躺著估計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不會發生。

要想成為漫長中國歷史上頭號忠臣和姦臣當然很不容易,這不光是靠個人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真需要特定時代背景的支持。他們二人所處的時代正是漢民族正朔王朝裡最為孱弱的南宋,好不容易由岳飛帶領的軍隊不但成功地阻擋住了敵人,金國的進攻,而且,還有機會對敵人進行可能的致命一擊,卻被無情的政治鬥爭,內部派系傾軋所扼殺了。天朝子民一念起這些過往,不捶足頓胸,扼腕嘆息才怪呢。當然,也只能是可能的致命一擊,實際上,以當時比較全面的國力對比來說,宋朝,哪怕是無敵的岳家軍,對金朝的全面戰爭是沒有什麼勝算的。但即便這樣,岳飛所取得的成就也足夠振奮人心了,要知道,宋朝以來,中原王朝在和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國家的對決中,還從來沒有取得過如此輝煌的勝利。

更加令人無法忍受的是一個如此偉大 的民族英雄居然被以秦檜為首的朝廷的主和派誣陷謀反,最後被賜自盡。宋帝國在中國歷史上是以不殺大臣著稱的王朝,是所謂士大夫階層的美好時代。岳飛好像是被賜死的極少的高官之一,他曾經擔任過樞密副使的職位,大體上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副部長這樣的職務。當然,岳飛是平民出身,完全靠軍功積累到了樞密副使,這樣的人好像一般不會被算作科舉出身的士大夫階層。但是,要加一句的是,無數滿腹經綸的士大夫們說過什麼,做過什麼,寫過什麼,無人知曉,或者根本不屑於知曉。但岳飛不多的幾首詞,比如最著名的【滿江紅】,卻被後人傳頌千古。

岳飛和秦檜的故事和糾葛幾乎是人盡皆知的事情,我也不想再多說些什麼,似乎再無必要。在這裡提及他們二人的經歷和命運,只是想說明一件事情,就是岳飛的死亡在政治上實際上標誌著當時南宋主和派的全面勝利,也標誌著南宋其後百多年國策和與之相伴的國家命運的確定。那麼,問題就來了。南宋只有求和一條路可走嗎?或者說,岳飛一定要死嗎?

這個問題如果從分析的角度進行考察,由於史料的龐雜,頭緒會非常之多。所以我還是沿襲本書中對歷史問題一貫採用的方法,即判斷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粗糙,但容易形成總體的印象和把握,對於一般宏觀層面歷史進展的觀察,應該是更為明晰和適合。

北宋滅亡後,南宋和金朝的關係,從南宋朝堂的視角來看,大概存在如下幾個最為重要的要素。我們一一來看。首先是金國的力量,這恐怕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如果當時的金朝有後來蒙古人的軍事力量,那後續的事情基本就不需要再談了。但顯然,金國還沒有強悍到那個程度。金在立國十多年的時間裡,連續滅亡遼國和北宋以後,自身也面臨著對新徵服地區的鞏固和治理等一系列瑣碎但必須要完成的事情,還有內部不斷滋長的派系之間的鬥爭和權力的分割,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所有這一切都表現為金朝的上層征服者,女真民族漢化的程度不斷加深,其上層官僚化的程度也自然隨之加深,這都是進行有效治理所必須的程序。如此一來,其軍事上的戰鬥力就開始下降了。而反觀南宋,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出於反抗異族統治的要求,武裝力量都在逐步得到強化,最終出現了以岳飛為代表的一大批能幹的軍事將領,此消彼長,他們在不同的戰線上予以了金國軍隊沉重有效的打擊。逐漸使得整體的宋金對抗變得平衡起來。

此時的南宋的最高統治者,宋高宗趙構繼位並不是很久,這個局面對他而言,有喜有憂。喜的是金人的攻勢終於得到了遏制,南宋終於可以稍微緩口氣了。憂的是,如果放任軍事將領們過於自主地發展自己的勢力,以他當時的資歷和實際控制力,很難保證中央的權威和對各地力量,尤其是武裝力量的有效控制,長此以往,一旦形成類似於宋之前的藩鎮割據的狀態,局面將會變得更加不可收拾。

與其如此,還不如謀求和金人講和,哪怕是名義上的納貢稱臣,先行整合自己內部權力的統一,這是比較穩妥的選擇。從趙構的角度看,這無可厚非,這也是後世一部分歷史學家將宋高宗趙構和漢光武帝劉秀相提並論的一個主要原因,即趙構的策略起碼保持了南宋的統一和秩序。應該說,正是在這種考慮和基本方向下,趙構大力啟用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大臣,說到底,這是一種平衡的策略。此前就說過,這是終宋一朝的中華帝國的基本政治氣氛,所謂時代風氣,無法違逆。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軍人們註定是鬱悶的。你很難隨心所欲,痛痛快快地打個大仗,一切軍事行為都要首先經過政治和權力的反覆權衡,不光是宋朝,同期的遼金都或多或少地在這種氣氛下徘徊。這個時代真是最為清晰地展現了“軍事是政治的延續”這一論斷的有效性。

如果你不想服從這種宿命,如果你就是想特立獨行,比如像岳飛一樣,那結果就是隻能成為英雄,成為悲劇,成為美。

岳飛是個傑出的軍事統帥,他身經百戰,愛兵如子,所向無敵。但是,他對自己在政治上的處境幾乎毫無感受。岳飛是堅定的主戰派,他對權力並沒有太多的迷戀,他在自己的主張得不到皇帝的支持後,數次辭職。他的堅持和執拗使得他成為了主戰派的標誌性人物,那麼,顯然,對他的打擊最能表達宋朝向金國求和的誠意,以及宋朝的政治風向。如此一來,對於宋高宗趙構而言,犧牲岳飛的選擇固然在感情上應該是痛苦的,但為了國家,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是歷史的苦澀,現在想想,如果岳飛只是個純粹的,哪怕還算聽指揮的軍人,他也許能平淡安穩地度過一生,也許能像他的很多當時的同僚一樣,成為一個南宋的著名將領。但是,他絕對不可能以區區數百人衝擊敵人上萬人的隊伍,更不可能獲得“直搗黃龍”的機會。能做出這樣事情的人,只能是一個純粹的“精忠報國”的理想主義者。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時年39歲;他的兒子岳雲和部將張憲被斬首。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能說些什麼呢?和曾經威震天下的霸王項羽一樣,只能說,一個最好的戰士生在了不需要戰士的時代。

岳飛死前一個月,即公元1141年,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和以前宋遼之間簽訂的【檀淵之盟】不太一樣的是,如果說【檀淵之盟】好歹還算是個兩個主權國家的平等條約的話,那【紹興和議】就只能算是腐朽的宋朝在金帝國主義的壓迫下籤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了。條約細節明確了宋朝之於金國的屬國地位及其相關的義務和權利關係,當然,主要是義務。就這,金帝國主義還不滿意,在保持了20幾年的和平後,悍然又一次地發動了對宋朝的侵略,當然,最後無疾而終,帝國主義也沒有自己認為的那麼強大了。

又過了沒幾年,金帝國主義突然發現,在他的北方不遠的地方,在一個更為兇悍的帝國眼裡,自己突然也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再來說幾句人人咒罵的大奸臣,漢奸賣國賊秦檜先生吧。秦檜是壞人,這個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別的且不說,就只他在擔任宰相其間,貪贓枉法,欺上瞞下這些史籍上有明確記載的事實就足夠定論了。可是,做個壞人大概不能算是個罪過,用今天的話講,無非就是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可以算是一種人生選擇,而且很可能還是多數人無法企及的人生夢想,因為這並不容易,需要相當的個人修為和能力才能實現。

秦檜出身於普通的小官僚家庭,科舉正途出身。也曾有過熱血沸騰的青年歲月,早年間也曾是一個堅定的抗戰主義者。轉變發生在什麼時候呢?沒法確定,也沒必要確定,大致上應該是秦檜隨靖康二帝被俘虜到金國的這幾年當中吧。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說其他伴隨靖康二帝的大臣們基本上都保持了節操和忠義,唯獨秦檜選擇了“隨機應變”,或者叫政治投機,甚至屈膝投降。

總之,綜觀秦檜的一生,其實不難看出,秦檜只是一個普通人,他追求的不過是能夠看得見,摸的著的東西,比如錦衣玉食,權力虛榮等等這些我們普通人朝思暮想的東西罷了。他還比純粹的普通人更有文化,秦檜的文章,書法在當時都是一流的,其文化品位自然也不會低。

他受到萬世唾罵的主要原因只是因為他必須要為岳飛的死負有責任。可是,他又能負什麼樣的責任呢?打擊,甚至謀害岳飛,這對秦檜來說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因為,岳飛已經成為了他的政治對手或者說他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而他只是一個政客,一個矢志不渝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政客,怎麼可能讓他放過岳飛呢?換了你你也不會啊。

你別說,秦檜挺像一個穿越到宋代的現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