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2020 年 4 月 28 日,距離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深圳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剛好過去了 100 天。這一天,野食野食創始人林淑仙迎來了一個好消息:旗下品牌野食野食 · 食療火鍋(華僑城店)登上了外賣平臺深圳市評價榜的第二名。

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寫道"作為一個被疫情耽誤到現在都沒有正式開業的餐廳,試業期間的表現相當優秀啦!"

2020 年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疫情給餐飲行業按下了"暫停鍵",林淑仙的餐飲店卻成了一個例外。在抗擊疫情的同時,她開始自救解圍,上線外賣,經營社群、增加食材團購銷售 …… 在餐飲店恢復昔日活力後,林淑仙甚至嗅到了新的機遇,尋找新店鋪,選擇逆勢擴張。

這份"與眾不同"源自哪裡?日前,深圳晚報記者採訪林淑仙,聽她講述了餐飲店背後,一個關於愛與堅守的故事。


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林淑仙正在野食野食 · 食療火鍋店忙碌。受訪者供圖

疫情之下 店鋪逆勢擴張

4 月初,沒有任何盛大的開業儀式,位於福田區沙頭街道的野食野食 · 食療火鍋店(新洲店)靜悄悄地開業了。

新洲店原本計劃於 2 月 2 日開始試營業,卻因為疫情耽誤了整整兩個月。

同樣被耽誤的,還有林淑仙的進藏公益行動。

如果沒有發生疫情,這段時間,林淑仙應該正帶著朋友們,進藏和孩子做交流會、發放獎助學金,體驗當地藏民最真實的生活。

除了進藏,林淑仙原本還有很多計劃:年前屯了許多新鮮食材,準備過年期間不打烊;2 月初,給華僑城的新火鍋店辦一場盛大的開業典禮 ……

然而春節期間,疫情的突然到來,打亂了她所有的計劃。

"吃飯是剛需,不可能消失,只是客人的消費習慣隨著疫情發生了改變。"在短暫的慌亂之後,林淑仙緊急做了幾件事:活躍社群,分享抗疫防疫的方法,請群友分享自己關注的話題,提高用戶黏性;增加食材的團購銷售,針對大家都在家不做飯的特點,在疫情期間推出防疫湯料,提供鮮犛牛肉的團購銷售;增加外賣品相,給想吃現成的客戶增加火鍋外賣套餐。


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疫情期間,林淑仙在火鍋店門口推出防疫湯,免費發放給店裡和路過的客人。受訪者供圖

這些措施讓林淑仙的火鍋店在關門期間還依舊有收入。

今年 2 月中下旬,火鍋店開門後,客流量只有疫情前的 1/10,給火鍋店增加了不少成本壓力,但或許是因為公益的底色,林淑仙的火鍋店在疫情期間,仍獲得了很多人支持。"剛開業的時候,因為幾乎沒什麼客人,有朋友就問我需不需要資金幫助,我們的很多一線員工甚至提出少要工資,大家都只有一個希望,就是店鋪能夠一直開下去,因為這個店鋪真的承載了很多人的情懷和夢想。"林淑仙說。

所幸,隨著政府各項免租政策的推出和全面復工復產,火鍋店漸漸走上了正軌,"南山的兩個店鋪分別免了一個月和兩個月的租金。"林淑仙說,在恢復堂食後,火鍋店甚至在週末排起了長隊。

在生意恢復的同時,林淑仙看到了更多的機遇。"過去,好的門店一店難求。但現在因為疫情,大家都在觀望,好的店鋪反而騰出來了,這個時候我覺得應該抓住機遇,迅速擴張。"通過幾個月的市場調研,陸陸續續有一些餐飲企業主動找到林淑仙尋求合作,"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來拯救自己,針對這種現狀,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整,從完全直營,到接受合作共創和加盟。"

目前,林淑仙已經談下了寶安西鄉時代城商場的一家店鋪,另有三家仍在洽談中。


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火鍋店內的文化牆。記者 周婉軍 攝

每一個走進林淑仙的火鍋店內的顧客,都會被店內一面特殊的文化牆所吸引,牆上貼著她一路做公益的照片和創業經歷,而這也是林淑仙一路創業的動力,"我是為了幫助藏區孩子上學才走向創業,這份初心我永遠不會忘記。"

曾放棄一切 進藏支教

大學畢業後,林淑仙和朋友一起創業,在深圳經營一家外貿公司。4 年下來,企業經營得非常成功,但工作也幾乎侵佔了林淑仙所有的時間,"做外貿基本就是白加黑,幾乎沒有生活,這讓我決定停下來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轉讓公司股份、放棄現有的生活,在所有人一片驚詫的目光中,林淑仙拿著自己所有的積蓄,踏上了尋找夢想的旅途。走過國內國外,遊歷山川大海,一路看書、體驗、思考,林淑仙的內心也因經歷和眼界慢慢變得充實和強大。

同時,一個在林淑仙心裡沉寂已久的聲音冒了出來:去邊遠的鄉村支教!

2011 年初,林淑仙正計劃著一場一萬八千公里的中國西部自駕環遊路線,一位從西藏回來的朋友跟她聊天時,說到在金沙江大峽谷深處有一所藏族慈善學校很缺老師。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林淑仙詳細打聽了學校的情況,並把它列入了環遊路線中。


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林淑仙給藏區孩子們上美術課。受訪者供圖

在第一次到達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縣波戈溪鄉益金村的學校時,林淑仙停留了半個月,在教課和共同生活中與孩子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就在她準備繼續上路的那天,孩子們紛紛將自己寫的小紙片塞到了林淑仙的手裡,甚至追著漸漸離去的車子喊:"小林老師,你一定要回來啊!"那一刻,林淑仙的眼淚決堤了。


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林淑仙支教時,藏區孩子寫給她的信。受訪者供圖

因此,在自駕環遊結束後,2011 年中旬,林淑仙再次回到了那所學校,在教課之餘,還像媽媽一樣盡心盡力地照顧住校的孩子,連春節都留在學校,直到第二年接替的志願者到來。

心繫藏民 二次創業助學

"這裡的土地除了青稞,什麼也種不了,沒有果樹,沒有蔬菜,一年只有過年時的兩三頓飯才有菜吃。29 歲的扎巴告訴我,他人生中的第一個水果是 14 歲時的一個蘋果,在那之前他有時一天的糧食只有兩個土豆,他人生中穿上第一雙鞋是他 8 歲時。"這是林淑仙過去支教時,寫在家訪日記中的內容。

在支教的大半年裡,林淑仙瞭解到了當地藏民的真實生活情況:祖祖輩輩生活在偏遠大山裡,守護著高山坡地過著樸素艱苦的生活。2011 年,她第一次進村時,恰好是通往村子的山路剛剛通車的時候。

當地藏民的生活與現代都市的強烈反差深深地震撼了林淑仙,她決定為當地做一些事情。

"幫助一群人僅靠施予是遠遠不夠的,文化知識的貧乏,觀念意識的落後都不是靠單純的財務捐助可以解決。要幫助一群人最好的辦法是給他們的孩子教育,幫助他們獲取自我發展的能力。"林淑仙說,從那一刻起,助學的念頭在她心中醞釀。

2013 年,林淑仙創辦了"米拉愛心之家",通過實際的助學行動,給當地的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條件,讓他們在一種良性的狀態中完成學業。在她的帶動下,很多深圳人士定期參與到助學行動中,支持高原孩子的讀書夢。


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林淑仙帶藏區孩子下山,創辦了"米拉愛心之家"。受訪者供圖

助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如何讓這件事情可持續?為了解決這個實際問題,林淑仙開始了她的"二次創業"。

因為當地藏民每年都會上山採挖野生食材補貼家用,在支教時,林淑仙曾幫忙義賣過野生食材,市場反饋非常好。林淑仙想到,也許能讓食材與助學行動相結合,將公益性和經濟性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革新。於是在 2014 年,林淑仙用她的藏族名字"嘉雍拉措"(意為"開啟智慧之門")註冊了品牌,開始銷售藏區野生食材,用收益來延續公益。


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米拉愛心之家"的孩子們給林淑仙寫的信。受訪者供圖

擴大創業 用收益延續公益

"嘉雍拉措"成立後,推動著助學行動朝著更加健康、良性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但林淑仙做公益的"雄心"不止於此,她希望公益行動能推向更廣闊、更成熟的境地,讓公益慈善輻射到更多需要幫助的群體,併為讓他們結合當地的資源與自身具備的能力,尋求未來更廣闊的提升空間。

2017 年,在食療領域深耕了兩年後,林淑仙開始思考做餐飲的事,寄望通過餐飲這種高頻次、強剛需的消費方式,拉動巨大的人流量。她吃遍大江南北,深入調研,細細規劃自己的落地點,學習了大量的餐飲知識後,2019 年 10 月,第一家野食野食火鍋店在深圳南山區開業,之後又緊接著在福田、南山和寶安開了三家。


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和火鍋店合作的藏區合作社正在曬松茸。受訪者供圖

犛牛肉、野生靈芝、松茸 …… 火鍋店的食材,全部來自於藏區。低廉的價格搭配美味的口感,讓店鋪在開業僅僅一個月之後,就迅速竄到了點評平臺深圳市口味榜第一名、評價榜第一名和熱門榜第一名。

通過與藏區扶貧合作社合作收購食材的方式,讓許多藏民的收入也得到了提升,生活更是有了不少改善。此外,林淑仙每年拿出火鍋店食材銷售利潤的 10% 用作公益基金,給藏區孩子發放獎助學金。

"我們也通過一些方式讓顧客參與到公益中來。比如顧客只要光盤行動就能獲得感恩卡,攢夠可換免費湯底或者選擇捐出去,給一位藏區孩子提供文具。"林淑仙說。

為了感恩林淑仙所做的一切,2019 年,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的市長親自給林淑仙的餐飲店頒發了"精準扶貧愛心企業"獎章,也給林淑仙本人頒發了"產業扶貧愛心人士"獎。


疫情下 這位80後餐飲店創始人選擇開新店逆勢擴張


▲"米拉愛心之家"的孩子寫給林淑仙的信。受訪者供圖

"公益慈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堅持的過程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我一直都是樂觀的,因為我把公益當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林淑仙說。

深圳晚報記者 周婉軍 責編 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