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原以為買原油寶就像買彩票,最差不過一句謝謝惠顧,萬萬沒想到,刮出來個罰款100萬!“


這一句投資人維權群裡的心酸調侃,道出瞭如今數萬名原油寶投資人共同面臨的窘境。


“原油寶“是中國銀行旗下一款掛鉤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因美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WTI原油期貨合約”於4月20日曆史上首次收於負值,跌到驚人的-37.63美元/桶,在中行確認這一價格有效之後,原油寶的多頭投資人除了虧光本金,還倒欠銀行兩三倍於投資本金的債務,遭遇嚴重“穿倉“。


這一結果不僅遠超出了投資人的認知,也令公眾譁然,社交媒體上甚至掀起了一股研究“原油期貨到底是個啥“的熱潮。而很多投資人也是在事發之後,才意識到自己購買的並不是低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但顯然,為時已晚。


《稜鏡》近期對話了數名“原油寶”的大額投資人,他們的投資金額在幾十萬至幾百萬元不等,最多的一名投資人光本金就損失了620萬。他們此前對原油期貨類產品知之甚少,都是今年3月份才開始抄底買入,不斷下跌的油價讓他們越陷越深,直至搭上全部身家。


他們向《稜鏡》詳細講述了各自投資“原油寶”的經歷,並部分還原了4月20日當天的操作細節。


與外界觀感不同的是,他們的投資風險偏好並不高;相反,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平時只買四大行的銀行理財,連地方銀行的產品都不會考慮,有的甚至連P2P這種相對激進的理財方式都沒有聽過。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3月抄底入場,多為理財經理推薦


儘管中行早在2018年就推出了賬戶原油業務(紙原油),但真正讓“原油寶”進入公眾視野還是在今年3月。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波動,WTI原油期貨合約一路走低,在3月3日至3月9日期間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價格由48美元/桶下跌至28美元/桶附近。一時間,市場上抄底原油的聲音不絕於耳,銀行也趁機加大了相關產品的宣傳力度。


家住廣東的李小姐家裡從事潤滑油生意,年前屯了大量的貨,因為油價波動,囤貨在年後遭遇了大跌,生意也遭受了一部分的損失。在客戶的推薦下,加之對於油價走勢的判斷,她和家人在3月份開始投資紙原油產品,一開始是在工商銀行賬戶買入。但由於3月中旬起工行賬戶能源中北美原油和國際原油多單無法成交,她們隨即轉入中行進行投資。


“我們一直觀察,看油價一直跌,大家都是這種心理,就想抄底嘛!”李小姐對《稜鏡》表示,她大致閱讀了一下原油寶的產品協議,裡面提到產品無槓桿,還有50%的警示線和20%的平倉線,覺得應該沒什麼風險,就開始把大筆資金都投入進去。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原油寶賬戶裡顯示報警比例和斬倉比例


她告訴《稜鏡》,除去之前已經平倉的部分,她和家人在原油寶的賬戶裡的本金還有620萬元。如今,賬戶餘額清零,還倒欠銀行幾百萬元。


今年60歲的隋先生是《稜鏡》對話的投資人中年紀最大的一位。他是中行的老用戶,3月份在中行理財經理的推薦和幫助下,他下載了中行“E融匯“APP,第一次知道了原油寶這個產品。對方告訴他,這個產品最低可以只買0.1桶,入門非常簡單。他當場就以每桶300元左右的價格買入了40桶。


然而,隨著油價越來越低,隋先生只能逐漸加倉來回本,於是越買越多,也越虧越多。到事發前,他的原油寶賬戶裡持倉9812.9桶,總投入180萬元,這還不算他3月份虧掉的18萬元。如今,180萬元打了水漂,他還倒欠中行261萬元。這筆損失對於一個在小城市做小生意的他而言,成了不可承受之重。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隋先生的原油寶賬戶,由受訪者提供


與隋先生的經歷一樣,賈小姐也是3月份在銀行理財經理的推薦下購買的原油寶。對方告訴她,以前油價都是四五百元一桶,現在跌到100多元了,“堪比白水”,門檻低,沒有槓桿,值得入手。她當場就聽從建議入手了100桶。


如今覆盤來看,對於一項存在穿倉可能性的高風險業務,中行不僅未盡到充分揭示風險的義務,還使用諸如“原油比水還便宜,中行帶你去交易“、“對於沒有專業金融知識的投資小白,原油寶是一款好玩有趣又可以賺錢的產品”等宣傳語來誤導投資人。這也是事發之後,中行被人詬病的一點。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中行原油寶的宣傳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一夜暴“負”:最後一刻仍在補倉


儘管3月份的原油期貨價格起伏較大,且整體呈下滑趨勢,來自吉林的龐先生3月份的原油寶賬戶仍獲得了一點盈利。但進入4月之後,情勢更加嚴峻。


他告訴《稜鏡》,自己在3月清倉後,從4月14日又開始建倉,第一筆的持倉價格為153元/桶。隨後又陸陸續續補倉了十多次,因為每次買完就跌,“一直跌一直補”,一直補到事發前,他的原油寶賬戶持倉5529桶,本金為70.4萬元,按照-37.63美元/桶的結算價格,他還倒欠銀行147萬元。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龐先生的原油寶賬戶,由受訪者提供


本金同樣為70多萬元的王先生到最後一刻仍在補倉。4月20日晚上(即美油5月合約到期的前一天),在價格跌至80多元/桶的時候,本著能少賠一點是一點的想法,他又入手了幾百桶。看價格仍然沒有起色,王先生想自己主動去平倉,但操作了兩次都沒成功,均顯示網絡中斷。


想到銀行之前短信告知當晚22:00會停止交易和啟動移倉,他遂放棄了平倉操作。直到第二天得知最終收盤價為-37美元后,他感到一陣頭暈目眩。


在社交網絡上,也有不少投資人反饋遭遇過“原油寶”系統宕機,平不了倉的情況。隋先生也對《稜鏡》抱怨:“只要這個原油一漲價,它那軟件就失靈,想賣也賣不了。”據瞭解,他的持倉平均價在180元左右,曾經一度在原油價格漲回到190多元想賣掉平倉,卻沒能操作成功。


4月20日白天,隋先生以84元/桶的價格又補倉了100桶。考慮到中行短信告知的近期新舊期貨合約升水達5-7美元(約40人民幣)/桶,他合計了一下,直接移倉比自己先平倉再建倉更合適,於是也放棄了自己平倉的想法。然而,最終等來的卻是嚴重穿倉的結果。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中行的移倉短信提示


原本空倉許久的賈小姐,也是在看到4月20日當天的低價格時,又抱著抄底的心態陸續買入了100桶,這也是她在原油寶上的全部損失:本金15444元,倒欠銀行26000元。儘管這一損失不及其他大額投資人的一個零頭,但相較於她所在的小城市的工資標準而言,這已是她一年的全部工資。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風險偏好並不高的投資人群體


雖然在原油寶裡動輒投資上百萬元,但上述投資人的風險偏好與風險承受能力,卻遠比外界想象中的低。


隋先生和王先生不約而同地向《稜鏡》提及,他們平時只敢買四大行的理財產品,連地方銀行的產品都不會考慮,擔心有風險,更別說銀行以外的理財方式了。


李小姐和龐先生除了在銀行理財之外,還會做一部分股票投資。“做投資本來就是有賺有賠,但是我從來沒有想過它會變成零,甚至負值。”龐先生對《稜鏡》稱。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的他,此前對於期貨的唯一認知就是,新聞裡報道的“期貨加多少倍槓桿、炒期貨失敗跳樓”等案例,讓他敬而遠之。


在決定投資原油寶之前,龐先生給幾家當地大銀行的客服部門打了一圈電話,詢問關於產品移倉及風險問題,得到的答覆是,這是一款適合小白投資人長期投資的產品,即使短期跌了也不用擔心,無非就是單價變高了:比如礦泉水以前是1塊錢一瓶,現在變成了1塊2,原來能買十瓶,現在只能買八瓶了,但整體的價值沒變。


與龐先生一樣,其他幾位投資人對期貨這一塊也知之甚少。在賈小姐第一次買入原油寶的之初,價格其實是上漲過一段時間的,但她一直沒賣,因為她並不清楚原油寶的交易規則,甚至不知道合約會一個月一平倉。“我以為我什麼時候選擇賣出都可以。”她說。


作為中行的老用戶,隋先生在中行連續幾年的風險測評結果都是“穩健型”,最多可承擔10%—30%的本金損失,他想不通為什麼還會給他推薦這種虧光本金還倒欠的產品。他告訴《稜鏡》,在油價198元/桶的那天他補倉過5000桶,其中有4800桶還是中行的客戶經理幫他操作買的。


“我最相信的就是中國銀行。“他說。


中行沒有提前告知原油寶會有穿倉的風險,也沒有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宣佈完成零價格或負價格的清算模擬測試後,將這一重大變動事項告知投資人,這是讓上述投資人們最憤懣的一點。


“如果告訴我們它有可能跌成零,或者在修改規則後甚至還可能跌成負值,我相信很多投資人都不會選擇這個產品,等於是大資金、小收益、無限風險,太雞肋了。”龐先生稱。


原油寶大額投資人穿倉記:當晚仍在補倉,多數不知期貨是啥


維權訴求不一、進展緩慢


如今,一週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中行雖然連發四條公告,但事件尚無實質性的進展。在投資人側,儘管事發當天投資人就迅速抱團,聯繫律所,著手走法律渠道來維護自身權益,但進展也較為緩慢。


據《稜鏡》瞭解,目前有的投資人團隊已經委託律師向中行發函,有的團隊則仍在觀望中;此外,大額投資人和小戶投資人的意見和訴求也存在一些分歧。


而究竟按什麼價格結算最為合理,是投資人最關注的話題,也是爭論的焦點。有的投資人提出按4月20日22:00停止交易的價格結算(彼時價格為11.7美元/桶);有的則認為應該以芝商所宣佈修改規則的4月15日當天結算價來計算,但馬上又有投資人跳出來反駁,稱該方案沒有考慮4月15日之後的交易如何計價的問題,可行性並不高。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燕在《橫看成嶺側成峰——關於原油寶的一種法律敘事》一文中提到,從哪一方對避免損失的發生最有可能有所作為,以及哪一方承擔損失的能力更強這兩方面衡量,一種可能比較合理的方案是:客戶承擔本金損失,銀行來承擔客戶的穿倉損失,或者像國內期貨交易的司法處理原則那樣,銀行承擔大部分(如60%或80%)穿倉損失。畢竟,當CME修改規則,黑天鵝已經冒頭時,銀行比客戶更有專業能力來預見異常結果的發生。


據《稜鏡》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最終的解決方案將由中行的上級主管部門來定奪。


目前,“原油寶”造成的衝擊波仍在持續。繼中行、建行、交行宣佈叫停相關賬戶原油產品的新開盤交易後,4月27日,工行宣佈暫停賬戶原油、賬戶天然氣、賬戶銅和賬戶大豆全部產品的開倉交易,理由是考慮到近期美國原油期貨出現了負價現象,大宗商品市場波動較大,可能造成客戶的投資本金或保證金全額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