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女報人,秋瑾曾跟她同名,看了她的文章自愧不如

慈禧剛剛駕崩,有“華北第一報”之稱的《大公報》就登出了一篇炮轟這個獨裁者的奇文,題為《百字令》,作者是《大公報》的第一個女編輯呂碧城。

文中大意,慈禧在把持朝政的近半個世紀中,把國家搞得一塌糊塗,邊疆大片領土、國庫大把銀錢,都送給了西洋諸國,她到陰曹地府後,哪有臉面去見漢朝的呂后與唐朝的武則天?文邊還配有作者手繪的慈禧畫像,醜態可掬。

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女報人,秋瑾曾跟她同名,看了她的文章自愧不如

此時正值大清帝國搖搖欲墜之際,這篇不到百字的小文炸起了一片喧囂,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甚至動了殺心。呂碧城聞訊,不得不離開報館,前往歐美遊歷。

《大公報》並未因這個女編輯的離去而失色,不過,在這家中國新聞史上壽命最長、影響最大、聲譽最盛的報館的歷史上,呂碧城無疑也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名字。然而,她與《大公報》的相遇,只是一個巧合。

因為生性叛逆,這個安徽女子離家出走至天津,身無分文時,寫信向居住在《大公報》報館的友人求援。時任《大公報》總經理的英斂之無意間讀得此信,被其文采折服,遂親自上門拜訪,聘請她到《大公報》擔任編輯。她也成為中國新聞史上有史可查的第一個女報人。

在任《大公報》主筆的四年間,呂碧城發表了大量尊重女權、倡導婦女解放的文章。一時間,“坊間皆傳呂碧城”。人們紛紛猜測,這個橫空出世的女編輯究竟是何許人?有人把她和當時名噪一時的“鑑湖女俠”秋瑾畫上了等號,因為秋瑾出道初期,也曾使用過“碧城”的筆名。但很少有人知道,秋瑾看過呂碧城的文章後,自愧不如,從此再也不用這個筆名了。

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女報人,秋瑾曾跟她同名,看了她的文章自愧不如

1907年,這兩個民國史上的奇女子在天津見面。兩人相見恨晚,當晚便同臥一床,徹夜長談,由此結為知己。同年,秋瑾創辦《中國女報》,呂碧城為其撰寫創刊詞。

秋瑾蒙難後,中國報館“皆失聲”,呂碧城因此用英文寫了《革命女俠秋瑾傳》,發表在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的報紙上,讓整個世界認識了這個中國女革命家。當時,無人敢為秋瑾收屍,是呂碧城冒著極大風險安葬了好友。看守清軍得知此人就是譽滿華夏的呂碧城,也無可奈何。

出遊歐美后,呂碧城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文學與美術,兼任上海《時報》特約記者,撰寫她看到的美國之種種情形,讓國人與她一起看世界。數年後,呂碧城再度隻身出國,漫遊歐美達七年之久,她的文章先後連載於北京《順天時報》和上海《半月》雜誌,字字珠璣,膾炙人口,被傳誦一時。

呂碧城無疑是民國女子中的一個另類,個性張揚且獨立,這也體現在她那身時尚新潮甚至頗為出位的服飾上。某次集會,她別出心裁地穿了一身袒胸露腹的“孔雀服”:“著黑色薄紗的舞衫,胸前及腰以下繡孔雀翎,頭上插翠羽數枝,”美豔如仙子。

中國新聞史上第一女報人,秋瑾曾跟她同名,看了她的文章自愧不如

在報人聲譽最為鼎盛時,呂碧城應時任大總統的袁世凱之邀任其機要秘書。但從政並非報人所長,況且袁世凱及其追隨者的所作所為也令她心灰意懶。辭職後,她攜母移居上海,後信佛避世,動輒口誦“南無阿彌陀佛”,自號聖因法師。

從此,中國新聞史上再也見不著這位女報人的名字。晚年時,她重遊北京,在新華門前,有人聽到她反覆吟誦李清照的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1943年,這個終身未婚的民國奇女子,在香港九龍孤獨辭世,遺囑不留屍骨,火化後將骨灰和麵為丸,投於香港海面。中國第一女報人便隨著滔滔海潮,自此消失無蹤。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林天宏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