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继德回乡扶贫记

“既然老百姓相信我,愿意跟着我干,就要让大家增收致富得实惠,我一个人致富不算富,大家致富才是富!”这是陇上乡村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武继德回乡创业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创业成功后,他没有忘记乡亲,通过努力,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今年40岁的武继德出生在民乐县南丰镇黑山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兰州学习电力学专业毕业后,搞过物流,开过超市。2005年,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明强干,成为了兰州市三家超市的老板。

武继德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但每年过年回家,看着自己家乡发展缓慢,他心中总不是滋味。“在外千好万好,始终不如家里好。”在他看来,尽管工作的城市高楼林立,但毕竟不是自己的家园。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民乐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鼓励创业的消息后,武继德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2013年,经前期准备,他建起了10间标准厂房,引进了1条面点生产线,招聘14名熟悉传统面点制作的留守妇女开始了“乡村馍馍”的制作。

通过几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已开发了馍馍中式面点、饮用水和野生酸刺果汁三个系列产品,多达41个品种。

当了解到家乡黑山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一部分乡亲还没有摆脱苦日子时,他依托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把黑山村的贫困群众紧密联系到产业链上,在加工厂吸纳了30多名群众稳定就业,采用“错时入农,兼顾农忙”的就业机制,让农民上班的同时还可以照顾家庭和抓好农业生产。

同时,在小麦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富民产业,每年按时足额发放工资100多万元,带动周边群众平均增收上千元。由于陇上乡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吸纳了29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企业也被民乐县认定为扶贫车间。

黑山村的徐秀莲,因丈夫身患心脏疾病一直无法务农,一家的重担都压在她身上。

“以前家里没有啥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自从来到厂里上班,工资从最初的1800元,涨到现在的3500元,日子慢慢好起来了。2017年,我们一家成功脱贫摘帽。”徐秀莲高兴地说。

回顾武继德创业历程,从当初的创业致富能人到如今的扶贫车间公益人,他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也担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今,他肩负的不再是自己、家庭的希望,更多的是整个村、整个团队的期望。

“陇上乡村农业科技公司也不再是一个只生产‘乡村馍馍’的作坊,而是成为了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加油站’。”武继德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