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差,可能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能力没得到发展

作者:乔小麦

前几天一位爸爸跟我聊他三岁儿子脾气不好。他看过我一些文章,也买了我推荐的绘本,帮助孩子管理情绪,但效果不大,他想要更好的办法。

孩子脾气差,可能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能力没得到发展


相信很多爸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看了很多育儿文章,也学到要跟孩子共情,什么接纳孩子的情绪啊,引导孩子说出感受啊,温柔坚定啊,可有时候没用,孩子反而哭闹得越厉害了。

怎么回事呢?

其实孩子发脾气都是有原因的,我们看到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2~4岁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想要“我长大了”的感觉,喜欢探索自己的能力,常常想试着看“我能干什么”,“我还能干什么”。

比如这个三岁儿子想玩爸爸的工具,他可能在想,“爸爸可以用这个工具,为什么我不可以用啊,我也可以用。”如果不让他玩,那就很大的挫败感,开始发脾气了。

当孩子哭闹,如果我们只看到情绪问题,一味地解决情绪,没有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没有支持孩子的探索,他能力得不到发展,内心也是受挫的。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孩子自我发展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发展和自我评价。


孩子脾气差,可能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能力没得到发展


01,0-7岁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著名儿童教育家李跃儿老师在她的书《关键期关键帮助》中指出,孩子在0-7岁时分阶段发展的,每个阶段发展一个特殊的功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阶段被成为关键期。

0-2岁婴幼儿时期,孩子会通过探索物质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的身体;两三岁之后,除了探索物质世界之外,孩子开始关注与他人的关系,寻求友谊;等到四五岁之后,孩子开始更多地探索精神世界,参与文化活动。

家有幼儿的父母都有这个感受,只要孩子醒着,他们就是混世小魔王。从会爬时起,他们就开始四处“搞破坏”了,抓到任何感兴趣的东西,他们都要啃一啃,玩一玩,井井有条的屋子,瞬间会被搞得一团糟。

这些行为其实是孩子用感觉器官来探索世界、探索自己。这个过程中,他们在收集外在世界的信息,感受自己的身体对外部东西的作用力,进而发现自己的能力。

两三岁后,孩子的探索更具主动性,热情洋溢、充满进取的目的感,是幼儿期的标志之一。他们更喜欢完成一项工作,热衷于假装游戏,同时在理解他人想法和情感方面也有很大进步,形成了建立最初友谊的技能。

如果孩子开发自己能力的过程总是被制止、被打断,他们就会愤怒、难过,甚至羞愧。这些负面情绪也影响着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

比如,这个三岁儿子想玩爸爸的工具,我们是说“小孩不能玩大人的东西”,还是“你想玩这个工具,可以试试这样做”,带给孩子的情感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我不行,我总是给爸爸添麻烦”(羞愧感),后者是“我也能用好爸爸的工具”(骄傲感)。


孩子脾气差,可能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能力没得到发展


02,少些规矩,多些自由

了解到孩子探索的欲望、发展的需要,我们就明白,满足孩子,要少些规矩,多些自由。

纪录片《成长的秘密》第一集拍摄了锡坤的幼儿园生活。锡坤从小就像个猴子,到处乱爬乱抓,一刻也不停歇,他对物质世界总是充满热情。进入芭学园时他两岁,有段时间喜欢把小朋友和老师的鞋子扔到垃圾箱里。大李老师(李跃儿)发现后,很快明白过来,锡坤是在探索空间:

把鞋子从垃圾外边扔进里边,鞋子就不见了,这对锡坤来说,是对世界空间的探索。


孩子脾气差,可能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能力没得到发展


于是幼儿园老师每隔2小时左右就去垃圾箱里捡东西,并不制止锡坤扔东西的行为。

有一次,锡坤和另一个小伙伴把幼儿园的书包架弄倒,玩起了小朋友的书包。他们把书包打开,发现里面有很多零食,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一件件翻出来玩。

对此,大李老师说,这种大发现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课题,不能去打断他们。所以直到他们探索够了,老师才过去告诉他们这些是别人的东西,并带着他们把东西收拾好。这样就兼顾了孩子的探索和规则的建立。

孩子脾气差,可能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能力没得到发展


大李老师认为,在孩子发展某个特殊能力时期,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去探索,不要过早地让规矩束缚了孩子。孩子的关键期可能只有几个月,而道德教育我们还有很多年,孩子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应先于道德观的建立。

03,自由和规矩可以兼得

你或许认为这太理想化了,我们家不是芭学园,我们要工作要上班,回家要做家务,时间上就不可能让孩子那么自由。怎么办?

其实,规矩和自由可以兼顾。

有一次老师要给孩子们上课了,锡坤又开始扔东西,把教室里的教具扔得满地都是,课堂无法开展。大李老师把锡坤抱到一边的反思角,要求他静坐一分钟,锡坤不肯,大李老师仍然坚定地要求他坐好,锡坤这才老实点。

孩子脾气差,可能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能力没得到发展


所以,当孩子的行为影响了他人的正常活动,造成不好影响时,我们就要教育孩子遵守规则。教育时,不用对孩子发脾气,只要坚定地让孩子执行就好。多做几次,孩子就会明白要守规矩。

总是守规矩,又担心憋坏了孩子怎么办呢?

这天午饭时间,大李老师让锡坤晚去半小时,把他留在了他喜欢的那个教室,让他尽情地扔东西,肆意玩耍。大李老师一直在一旁静静地陪着,时不时地向他演示一下“还可以这样玩”,引导锡坤去发现、去感受探索的乐趣。当锡坤玩够了,大李老师带着他把东西都收好,让他知道“有秩序的空间”。

孩子脾气差,可能不是情绪问题,而是能力没得到发展


在家里,我们也可以这样做。一些时候满足不了孩子,可以另找个自由时间,带着孩子好好玩一次,尽情地满足孩子。

要提醒一下,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最好像大李老师那样,静静陪伴,不要过分引导也不要过度夸奖。因为孩子的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要孩子自己去开发,大人引导太多,反而不利于他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容易让他感受到发现新世界的成就感。过度夸奖则会让孩子依赖于夸奖,失去了自己探索世界原本的动力。

你看,给孩子自由并没有多难,都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有时跟孩子玩个游戏就化解了,比如这位爸爸担心儿子玩工具伤到小妹妹,我们可以对孩子说,

好,现在你来当管理员,帮爸爸管好这个工具。你看这个工具很硬,伤到小妹妹就不好了,你要管好它哦。


这样一说,孩子感到爸爸信任他,他还会感到自豪。这样的能力感,对孩子的自信心也很重要。平时我们要善于观察,用积极的方式和孩子沟通,满足孩子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自尊。

(本文所有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