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軍戰鬥力強悍 全因這種簡陋的武器

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既沒有德軍的裝甲閃擊,也沒有蘇軍的鐵甲洪流,更沒有美軍的火力洗地,裝備水平與幾大強國有相當大差距,卻仍然保有強大的戰鬥力,擲彈筒這種相對簡陋的武器是一個重要因素。在二戰中,日本陸軍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大量裝備擲彈筒作為步兵支援火力。抗戰中,日軍的擲彈筒給中國軍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連太平洋戰場上的美軍都對日軍的擲彈筒非常頭疼。

二戰日軍戰鬥力強悍 全因這種簡陋的武器

日軍擲彈筒和彈藥

擲彈筒和輕型迫擊炮比較相似,口徑在50MM以下,單兵攜帶,不佔編制。每個日軍步兵小隊編制大於中國的排,人數大致在50-60人,配備三挺大正十一式輕機槍,三門擲彈筒,加強小隊會額外配置一個機槍小組或擲彈筒班(三門擲彈筒)。

以日軍小隊的火力強度,對上八路軍的漢陽造和老套筒,基本上八路軍一個營也很難消滅日軍一個小隊。

抗戰初期,國民政府組建了七個德械師和一個教導總隊,武器裝備相對其他部隊相對精良。但即使是這樣的精銳部隊,每個步兵連也僅有9挺捷克式輕機槍,也就是每個班配備一挺。其它如重機槍、82毫米迫擊炮等支援火力,都屬於營級以上單位指揮,每營配備有重機槍6挺,82毫米迫擊炮2門。表面上看,德械師的步兵排與日軍小隊機槍數量一樣,日軍多了三門擲彈筒,但正是這三門擲彈筒,使得日軍小隊有了壓倒性的優勢。

二戰日軍戰鬥力強悍 全因這種簡陋的武器

方便攜行的擲彈筒

日軍的擲彈筒和輕迫擊炮相比,同樣有射角大,彈道彎曲,射程介於輕重武器之間的特點。它最大的優點,是重量輕方便攜帶,口徑50毫米重量只有2.7公斤左右,可以由單兵攜帶伴隨一線步兵行動,隨時對一線步兵進行火力支援。和迫擊炮不同的是,日軍二戰中裝備的擲彈筒射程最遠達到700米,射速極快達到30發/分,殺傷半徑和手榴彈差不多,在5-8米左右。由於彈藥輕,一個彈藥袋可以攜帶8枚榴彈,一個二人擲彈筒小組可以攜帶16枚。擲彈筒還可以發射制式手榴彈,射程大約在200-300米左右。由於構造簡單,擲彈筒造價僅相當於三支步槍,吸引缺乏資源的日軍大量裝備,二戰中,日本生產了12萬具擲彈筒。

國民政府軍隊和八路軍由於缺乏支援火力,不得不依靠大量投擲手榴彈來壓制敵人,投擲距離僅有40-50米。日軍擲彈筒的投射距離,超出了我方手榴彈的壓制範圍。遇到我軍機槍火力點,日軍小隊長就可以指揮三門甚至六門擲彈筒進行打擊,往往剛一發射就被擊毀。我方德械師想要壓制日軍一線的擲彈筒,需要營級以上單位調動82毫米迫擊炮,層層請示,往往錯過戰機。

二戰日軍戰鬥力強悍 全因這種簡陋的武器

擲彈筒可伴隨步兵衝擊

擲彈筒發射時,沒有精確瞄準裝置,射手通過瞄準線概略瞄準方向後,靠調整擲彈筒的角度,來確定發射距離,所以只有經驗豐富的射手,才能準確地擊中目標。在抗戰初期,日軍以久經訓練的老兵為主,因此,擲彈筒發揮了很大作用,經常用來打擊中國軍隊的機槍火力點。沒有機槍的火力支援,僅僅依靠步槍的射擊,中國軍隊面對日軍經常毫無還手之力。

在實戰中,日軍更是違背日內瓦公約,在1937年的凇滬會戰和1938年的武漢會戰期間,使用迫擊炮和擲彈筒大量發射毒氣彈,給抗日軍民造成很大的傷亡。

在抗戰後期,中國軍隊開始大規模仿製日軍的擲彈筒,而且開始在營連級大量裝備60毫米迫擊炮,用來壓制日軍擲彈筒。同時,日軍老兵大量消耗,缺乏訓練的新兵使用擲彈筒,命中的精度遠遠不如老兵,擲彈筒也沒有了以往的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