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役,体现了解放军和越军的战术差异


对于对越自卫反击战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朋友肯定会知道,整场战争分为了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场。上回我讲述了东线战场上发生的同登、谅山战役,那么今天要讲的就是发生在西线的老街、巴沙之战了。

不过,在谈这场战役之前,我想先谈谈之前文章里没有谈到的问题:为什么对越反击自卫战要分东西线同时进行?


这场战役,体现了解放军和越军的战术差异


为何要分兵:形成全面攻势


其实原因说来也简单,就三个:打时间差、形成全面打击的态势和不给越南穿插反击的机会。

首先说第一个,为什么要打时间差呢,其实与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制定的战略目标有关。当时的国际上,中苏交恶,双方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期间多次谈判也没能取得进展。而越南在苏联的扶持下多外扩张,誓要达成其"印支联邦"的妄想,不断侵蚀中国边境。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印支联邦即"法属印支联邦",是殖民时代法国在东南亚部分殖民地的统称。其领土范围包括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独立后的越南民族主义膨胀,顺势就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这个所谓的印支联邦就成了其法理基础。

到了1979年的时候,越南已经出兵并迅速占领了整个柬埔寨,并且成功在老挝扶持了亲越政府。如果中国不出手的话,越南很可能会达成梦想,这样就会很大程度上威胁到中国"后花园"的安全。

但此时中苏正在珍宝岛对峙中,如果战争打的太久的话,苏联很可能会支持越南,甚至趁着国内兵力空虚大举入侵。

这场战役,体现了解放军和越军的战术差异

珍宝岛事件,当年中苏陈兵百万的导火线

现在有一种观点是"对越战争中解放军只出动了边防军就打败了越南",这是不正确的。虽然打越南不至于要顷全国之力,毕竟大部分兵力都要放在北方牵制苏联呢。但参加越反击战的军队有昆明、广州、成都和武汉四个军区,包括了11、13、14、41、42、43、54、55军以及50军149师,这完全是主力军的阵容了。如果战争拖长了,苏联很可能会察觉到国内兵力空虚,进而加紧施压。

因此,只能速战速决,短时间内打服越南才行。中国的目的从来不是要占领越南,至始至终的战略目标目的都是自卫、教训和打压。

而所谓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全线进攻则可以短时间内最大程度上形成全面打击的态势,给到越方最大的打击。具体到实际情况,由于中越间漫长的陆地边境线(全长1450公里),在后勤有保障,兵力全面占优势的情况下,分兵合击就成了最佳选择。而且越军有一部分兵力驻守在老挝和柬埔寨,所谓趁他病要他命,在越军兵力紧张的时候发动雷霆攻势,可谓天时具备。

另外一个选择分兵的理由是防止越军使用穿插战术"围魏救赵"。穿插战术就是利用敌人部署的间隙或薄弱的地方插入敌人后方,然后攻其必救或分割包围,是解放军最擅长的战术之一。

而越军作为解放军的"徒弟",穿插战术使用得也比较熟练的,这在与美国人的交手中可见一斑。

当然越军的这两下子比起老师傅就差远了,东线战场上解放军就频频使用穿插战术打垮越军,但仍需要以防万一。

由于东线战场的局势小书在上一篇文章已经有讲过了,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这一篇。下面我们来看看西线战场的战斗过程。

越军的真实战斗力怎么样?从这场战役中可见一斑!


西线第一战:强渡红河


红河是中越边境的界河,宽160-200米,水深至少3米,因此无法徒涉。而红河对岸有着大大小小的高地,易守难攻。越军也深谙此道,在高地上假设枪炮,重兵设防,意图据江而守(有点国军的味道啦)。

为此,解放军特意在2月16日晚上21时进攻发起前利用夜色的掩护,悄悄用重逢舟、橡皮舟的船具偷渡红河。等天色稍亮时,越军才发现解放军的企图,匆忙组织抵抗。但为时已晚,此时解放军已经占领了探头阵地,架设浮桥掩护后方部队。先头的部队更是已经开始向龙金地区穿插,围歼沿途的防御据点。到了17日10时,解放军西线部队全部越过红河,而这仅仅用了13个小时。

之后便是熟悉的断后路,炮击轰炸,围而歼之的战术了。经过31小时的战斗,越军驻守的长达48公里的红河防线,被解放军全线突破。越军妄图利用天险阻挡解放军的计划彻底破产。


再次分兵,双线作战


老街是越南黄连山省省会,位于南溪河与红河的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是越南西北部的重要门户。但因为同登、谅山战事告急,此时驻扎在老街的越军并不多。因此,越军老街外围的小曹、475高地等外围构筑了大量堑壕、永备性掩蔽部和土木质发射点等工事,意图顽抗到底。

为了攻占老街,解放军找到的办法是重点突破,首先以一部分兵力偷渡南溪河,歼灭小曹地区的敌人,然后调过头来,从侧后方突破,分割包围驻守老街的敌人。

战斗是从17日0时开始的打响的。

在先头部队开始偷渡红河的时候,14军40师118团的战士们也开始偷渡南溪河,并开始向小曹地区穿插。至2时50分,战斗开始打响,经过一昼夜的激战,解放军成功占领小曹地区。

到了19日,解放军已经全线摧毁红河防线,准备攻打老街。

这场战役,体现了解放军和越军的战术差异

战场一幕

这时候,西线部队在封土、巴山山口的战斗也取得了胜利,打退了越军316A师的防守。

在红河吃了亏的越军316A师准备驰援老街,而另一支345师则在红河防线被全线突破后,死守柑塘地区。解放军在经过战场分析后,决定兵分两路,一路攻打老街,一路攻打柑塘。

先说老街一边,因为此时越军已经准备开始增援,因此要在增援来到前攻占老街。解放军的时间不算宽松。但是在炮火与战术的配合下,仅仅用了12个小时,解放军就进入了老街市区,战斗胜利结束。

再说柑塘一边,这里驻扎这越军345师,准备阻击解放军南下。而316A师则东援老街,想侧击解放军,以解柑塘之危。

为此,负责进攻的13军先攻占位于柑塘和老街之间的代乃地区,保证主力侧翼的安全。2月22日下午,13军39师开始进攻代乃地区,激战5小时后拿下。并以此为据点组织防御,阻拦增援的316A师。敌人对于这出乎意料的情况十分惊慌,开始了疯狂反扑,从22日到24日,整整打了3天,却始终没能突破。

与此同时,13军开始攻打柑塘地区。在猛烈炮火的轰炸与解放军战士迅猛的冲击下,仅仅一小时就打垮了柑塘地区的外围防线,柑塘地区门户大开。随后13军连战连捷,于25日12时攻克柑塘市。除师长和部分残部通过渡河窜逃以外,越军345师大部分被歼灭。


攻占巴沙,完成任务


巴沙是越南北部的重镇,316A师见东援无望后,滞留于此地。而解放军下一步就是攻占巴沙,全歼316A师。

解放军采用的战术就是阻断敌军退路,围歼316A师,因此祭出了最擅长的穿插战术,封锁敌军南逃、东逃和西逃的道路。

但此时的敌人已经是穷途末路,十分凶残。而且巴沙是山区,地形险要,交通不便,易守难攻。解放军的穿插战术遭到阻击,进展缓慢。

没办法,只能硬碰硬了。

解放军祭出了坦克和火炮,在步兵的协同下猛攻敌人。而越军也使出浑身解数,通过防御工事与解放军周旋。从2月25日开始,到3月4日,激战了7天,解放军于攻占巴沙,胜利完成了任务。

至此,解放军攻占了老街、巴沙、柑塘等越南工业重镇,顺利完成了西线战场的任务。同时东线战场也进展顺利。到了3月4日,越北全境已在解放军的掌控之下,全面打击、威逼河内的态势形成。


这场战役,体现了解放军和越军的战术差异

珍贵的纪念照


战术的胜利


与东线战场中越双方硬碰硬的决战态势不同,西线战场几乎从一开始,解放军就处于碾压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越军由于兵力不足(有部分军队在老挝和柬埔寨),需要把主力放在更重要的谅山、同登一带。而老街地区,越军存在狂妄自大的心理,认为有红河天险,足以防住解放军的进攻。这种心理从解放军全线突破红河防线后,越军仓促组织的防御可见一斑。

但更重要的原因,应该还是解放军的高超战术。整场战役中,光是能数出来的就有偷夜袭偷渡、穿插迂回,围点打援,等战术,而具体到每一场战斗那就更灵活了。

其实这些战术越军应该也学过,在战场上也想用出侧面打击,层层防御等战术。但终都被解放军给识破并反制了,果然还是老师傅玩的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