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役,體現瞭解放軍和越軍的戰術差異


對於對越自衛反擊戰有一定了解的讀者朋友肯定會知道,整場戰爭分為了東線和西線兩個戰場。上回我講述了東線戰場上發生的同登、諒山戰役,那麼今天要講的就是發生在西線的老街、巴沙之戰了。

不過,在談這場戰役之前,我想先談談之前文章裡沒有談到的問題:為什麼對越反擊自衛戰要分東西線同時進行?


這場戰役,體現瞭解放軍和越軍的戰術差異


為何要分兵:形成全面攻勢


其實原因說來也簡單,就三個:打時間差、形成全面打擊的態勢和不給越南穿插反擊的機會。

首先說第一個,為什麼要打時間差呢,其實與當時的國際形勢和制定的戰略目標有關。當時的國際上,中蘇交惡,雙方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期間多次談判也沒能取得進展。而越南在蘇聯的扶持下多外擴張,誓要達成其"印支聯邦"的妄想,不斷侵蝕中國邊境。

這裡給大家科普一下:印支聯邦即"法屬印支聯邦",是殖民時代法國在東南亞部分殖民地的統稱。其領土範圍包括越南、老撾和柬埔寨。獨立後的越南民族主義膨脹,順勢就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這個所謂的印支聯邦就成了其法理基礎。

到了1979年的時候,越南已經出兵並迅速佔領了整個柬埔寨,並且成功在老撾扶持了親越政府。如果中國不出手的話,越南很可能會達成夢想,這樣就會很大程度上威脅到中國"後花園"的安全。

但此時中蘇正在珍寶島對峙中,如果戰爭打的太久的話,蘇聯很可能會支持越南,甚至趁著國內兵力空虛大舉入侵。

這場戰役,體現瞭解放軍和越軍的戰術差異

珍寶島事件,當年中蘇陳兵百萬的導火線

現在有一種觀點是"對越戰爭中解放軍只出動了邊防軍就打敗了越南",這是不正確的。雖然打越南不至於要頃全國之力,畢竟大部分兵力都要放在北方牽制蘇聯呢。但參加越反擊戰的軍隊有昆明、廣州、成都和武漢四個軍區,包括了11、13、14、41、42、43、54、55軍以及50軍149師,這完全是主力軍的陣容了。如果戰爭拖長了,蘇聯很可能會察覺到國內兵力空虛,進而加緊施壓。

因此,只能速戰速決,短時間內打服越南才行。中國的目的從來不是要佔領越南,至始至終的戰略目標目的都是自衛、教訓和打壓。

而所謂獅子搏兔,亦用全力,全線進攻則可以短時間內最大程度上形成全面打擊的態勢,給到越方最大的打擊。具體到實際情況,由於中越間漫長的陸地邊境線(全長1450公里),在後勤有保障,兵力全面佔優勢的情況下,分兵合擊就成了最佳選擇。而且越軍有一部分兵力駐守在老撾和柬埔寨,所謂趁他病要他命,在越軍兵力緊張的時候發動雷霆攻勢,可謂天時具備。

另外一個選擇分兵的理由是防止越軍使用穿插戰術"圍魏救趙"。穿插戰術就是利用敵人部署的間隙或薄弱的地方插入敵人後方,然後攻其必救或分割包圍,是解放軍最擅長的戰術之一。

而越軍作為解放軍的"徒弟",穿插戰術使用得也比較熟練的,這在與美國人的交手中可見一斑。

當然越軍的這兩下子比起老師傅就差遠了,東線戰場上解放軍就頻頻使用穿插戰術打垮越軍,但仍需要以防萬一。

由於東線戰場的局勢小書在上一篇文章已經有講過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看看這一篇。下面我們來看看西線戰場的戰鬥過程。

越軍的真實戰鬥力怎麼樣?從這場戰役中可見一斑!


西線第一戰:強渡紅河


紅河是中越邊境的界河,寬160-200米,水深至少3米,因此無法徒涉。而紅河對岸有著大大小小的高地,易守難攻。越軍也深諳此道,在高地上假設槍炮,重兵設防,意圖據江而守(有點國軍的味道啦)。

為此,解放軍特意在2月16日晚上21時進攻發起前利用夜色的掩護,悄悄用重逢舟、橡皮舟的船具偷渡紅河。等天色稍亮時,越軍才發現解放軍的企圖,匆忙組織抵抗。但為時已晚,此時解放軍已經佔領了探頭陣地,架設浮橋掩護後方部隊。先頭的部隊更是已經開始向龍金地區穿插,圍殲沿途的防禦據點。到了17日10時,解放軍西線部隊全部越過紅河,而這僅僅用了13個小時。

之後便是熟悉的斷後路,炮擊轟炸,圍而殲之的戰術了。經過31小時的戰鬥,越軍駐守的長達48公里的紅河防線,被解放軍全線突破。越軍妄圖利用天險阻擋解放軍的計劃徹底破產。


再次分兵,雙線作戰


老街是越南黃連山省省會,位於南溪河與紅河的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是越南西北部的重要門戶。但因為同登、諒山戰事告急,此時駐紮在老街的越軍並不多。因此,越軍老街外圍的小曹、475高地等外圍構築了大量塹壕、永備性掩蔽部和土木質發射點等工事,意圖頑抗到底。

為了攻佔老街,解放軍找到的辦法是重點突破,首先以一部分兵力偷渡南溪河,殲滅小曹地區的敵人,然後調過頭來,從側後方突破,分割包圍駐守老街的敵人。

戰鬥是從17日0時開始的打響的。

在先頭部隊開始偷渡紅河的時候,14軍40師118團的戰士們也開始偷渡南溪河,並開始向小曹地區穿插。至2時50分,戰鬥開始打響,經過一晝夜的激戰,解放軍成功佔領小曹地區。

到了19日,解放軍已經全線摧毀紅河防線,準備攻打老街。

這場戰役,體現瞭解放軍和越軍的戰術差異

戰場一幕

這時候,西線部隊在封土、巴山山口的戰鬥也取得了勝利,打退了越軍316A師的防守。

在紅河吃了虧的越軍316A師準備馳援老街,而另一支345師則在紅河防線被全線突破後,死守柑塘地區。解放軍在經過戰場分析後,決定兵分兩路,一路攻打老街,一路攻打柑塘。

先說老街一邊,因為此時越軍已經準備開始增援,因此要在增援來到前攻佔老街。解放軍的時間不算寬鬆。但是在炮火與戰術的配合下,僅僅用了12個小時,解放軍就進入了老街市區,戰鬥勝利結束。

再說柑塘一邊,這裡駐紮這越軍345師,準備阻擊解放軍南下。而316A師則東援老街,想側擊解放軍,以解柑塘之危。

為此,負責進攻的13軍先攻佔位於柑塘和老街之間的代乃地區,保證主力側翼的安全。2月22日下午,13軍39師開始進攻代乃地區,激戰5小時後拿下。並以此為據點組織防禦,阻攔增援的316A師。敵人對於這出乎意料的情況十分驚慌,開始了瘋狂反撲,從22日到24日,整整打了3天,卻始終沒能突破。

與此同時,13軍開始攻打柑塘地區。在猛烈炮火的轟炸與解放軍戰士迅猛的衝擊下,僅僅一小時就打垮了柑塘地區的外圍防線,柑塘地區門戶大開。隨後13軍連戰連捷,於25日12時攻克柑塘市。除師長和部分殘部通過渡河竄逃以外,越軍345師大部分被殲滅。


攻佔巴沙,完成任務


巴沙是越南北部的重鎮,316A師見東援無望後,滯留於此地。而解放軍下一步就是攻佔巴沙,全殲316A師。

解放軍採用的戰術就是阻斷敵軍退路,圍殲316A師,因此祭出了最擅長的穿插戰術,封鎖敵軍南逃、東逃和西逃的道路。

但此時的敵人已經是窮途末路,十分兇殘。而且巴沙是山區,地形險要,交通不便,易守難攻。解放軍的穿插戰術遭到阻擊,進展緩慢。

沒辦法,只能硬碰硬了。

解放軍祭出了坦克和火炮,在步兵的協同下猛攻敵人。而越軍也使出渾身解數,通過防禦工事與解放軍周旋。從2月25日開始,到3月4日,激戰了7天,解放軍於攻佔巴沙,勝利完成了任務。

至此,解放軍攻佔了老街、巴沙、柑塘等越南工業重鎮,順利完成了西線戰場的任務。同時東線戰場也進展順利。到了3月4日,越北全境已在解放軍的掌控之下,全面打擊、威逼河內的態勢形成。


這場戰役,體現瞭解放軍和越軍的戰術差異

珍貴的紀念照


戰術的勝利


與東線戰場中越雙方硬碰硬的決戰態勢不同,西線戰場幾乎從一開始,解放軍就處於碾壓的狀態。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越軍由於兵力不足(有部分軍隊在老撾和柬埔寨),需要把主力放在更重要的諒山、同登一帶。而老街地區,越軍存在狂妄自大的心理,認為有紅河天險,足以防住解放軍的進攻。這種心理從解放軍全線突破紅河防線後,越軍倉促組織的防禦可見一斑。

但更重要的原因,應該還是解放軍的高超戰術。整場戰役中,光是能數出來的就有偷夜襲偷渡、穿插迂迴,圍點打援,等戰術,而具體到每一場戰鬥那就更靈活了。

其實這些戰術越軍應該也學過,在戰場上也想用出側面打擊,層層防禦等戰術。但終都被解放軍給識破並反制了,果然還是老師傅玩的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