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监制/编辑:大海骡

有一天,我偶然在豆瓣上发现了这么一个小组。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这个简介成功地勾引起我的探索欲。寥寥几句,让我仿佛看见了大半年前的自己(我的离奇经历在本文第三部分)。

我是个工科男,没事就爱算算数什么的。遇到金钱问题我就爱用Excel分析,这属于业余爱好。

于是,我决定对这个“负债者联盟”也来点儿硬分析,看看大家到底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背上了债。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我们现如今说的“穷”,不再是“吃不上饭”。

工商社会,不掏钱就是罪。社会上有很多坑,有时“骗”你钱的是消费主义陷阱,有时却也可能是急功近利的“创业心态”。它们总能轻而易举地抢走你的钱,让你背上一屁股债。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根据组里帖子,我把大家的情况大致按照“负债金额-负债原因-负债类型-月收入-情绪-身份-负债时长”这几项统计了一下。

为了便于梳理分析,我把被骗、网赌等过于特殊的原因所致负债的个例,以及多种原因复合在一起的复杂个例剔除掉,大致把剩下的负债原因分成了三种:消费、创业(失败)、房贷

从头筛到尾,一共留下70多个样本。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统计表格(部分)

在低龄用户中,过度消费是最常见的导致负债的原因。下面这位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还有这种因为不了解债务利滚利,加上过度消费,时间一长“滚”出了债务炸弹的。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也有不少青年(或许年纪没那么轻了)由于创业而背上债务。下面这位严格来说不算创业失败,但确实扩大了个人财务风险敞口。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还有用积蓄和借款投资店铺的。这种选择真的很危险,一旦失败就会导致阶层下滑。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背上房贷,月供9000元,对一般工薪阶层来说也是挺大的负担。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刚才说了,我把负债者按照负债原因分成三类:消费、房贷、创业失败。在豆瓣这个组里,这三类人的比例大概是这样的——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大多数发帖的人都没说自己的确切年龄,但从他们的个人资料和描述中看得出来,这个组里多数人的年龄范围在20-35之间。三类负债者的比例也大概符合这个年龄段的人的通常情况。

由于背上沉重的债务,这些年轻人的心情也相当崩溃。我在组里多次看到下面这些吓人的字眼。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不想活了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该怎么死

我简单统计了一下,发现这种心态“炸裂”的负债者之中,有75.5%都是因为过度消费而背债的。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挥金如土一时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那么,这几种典型负债说明了什么本质问题呢?我对此有些看法和想法,想逐一跟大家分析分析。

先看看最要命的过度消费。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其实适度超前消费是可以的,有时甚至是有益的。

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工作需要去分期置办一套像样行头,穿上这一身会更有自信。这给你的连锁正反馈,就很可能大于负债带来的不便和风险。但是我们要时刻记住,债务在任何时候都是双刃剑,在我们为消费负债之前,要首先建立对债务的正确认知。

说到底,个人消费债务是给自己加了杠杆,是加利息预支未来收入的一种方式,会降低个人财务上的抗风险能力。

债务过多、资不抵债的年轻人在疫情面前就显得很脆弱,哪怕没有失业,就连工资少了一些都有可能会陷入偿还不了债务的窘境。而平常有一定存款的年轻人就相对应对自如一些。

那么,陷入过度消费窘境的年轻人缘何至此?

Reason 1:被消费主义洗脑,做了很多超越资产规模/阶级的消费。

消费主义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是欲望的放大器,听凭其指引是一定会出事情的。

买了xxx就一定能成为xxx吗?吃、用、穿了xxx就一定能xxx吗?

醒醒吧。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看清楚,这只是个广告,真信了你就输了

你一旦选择了过度消费,就有点像在刀锋上行走,一不小心就要糟糕。就像下面这样。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欠债的原因只是“花钱大手脚”这么简单

Reason 2:没有建立正确的资产-负债观念。

提前消费、预支未来,无疑是很诱人的、提前兑现的快感。但是一旦沉迷于这种快感,而忽略自己的净资产情况(资产减去负债),久而久之不但没有积累,债务雪球反而会越滚越大。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以贷养贷,利息就积累起来了

而越早建立正确的资产-负债观念,越早对消费、负债变得更敏感,越早注意到积累和复利的重要性,就能领先同龄人越久。

再来看看创业/投资负债。

这事就见仁见智了。背负债务杠杆,换取高收益的可能性,这个事情在绝大多数情况都是高风险的操作。

抛去成功的可能性不谈,承担风险之前,一定要计算好:如果最糟的情况发生,自己需要多长时间来弥补这次决策的损失?这段尽力偿债的时间内流失的机会成本怎么算?

最重要的:我有没有这个能力和必要,去承担这个风险?

在财务问题上,思考一定要先于行动。创业艰险,冷静为妙;负债需谨慎,切忌上头。

最后说说房贷。

买房的好处和租房的好处都很明了,在这里不做建议,只提两点:

第一,不要背负超越个人承受能力的房贷。高负担高杠杆换来的好房子,并不能让你实现阶级跃迁,却必然能让你消费降级,还会榨干你的资产流动性,从而减少你人生的更多可能。

第二,如果买房确实会榨干你几乎所有的资产流动性,那么一定要谨慎,想好自己手上最宝贵的现金究竟应该拿来干什么,想好因为置办不动产负债而流失的机会成本。“大笔现金在手”和“有个安稳的属于自己的房子(但是要负债)”,好好掂量哪个更适合你。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我要给大家现身说法,讲一个我自己开始建立“资产-负债观”和财务风险意识的小故事。

2017年我上高一,年初接触到了BTC和一水乱七八糟的虚拟货币。

开始的时候,快进快出跟了几个资金盘,3k的本金滚到6w左右。后来多了解、多看多想,稍微明白了点,都换成了BTC,还倍儿自信地去东拼西凑找来1w2加注。开始是现货,但是后来币价给我涨上头了,借了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开户碰了期货,加了杠杆。

那年9月4日,数字货币大跌,我17w的账户市值一下爆仓清零。放学拿到手机的时候,我打开手机,数据都没看见呢,就先收到自己爆仓的短信了,脑袋嗡地一下。想起自己还有1w2的外债,当时的我大概是这个状态。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所幸,我挺过了生无可恋的状态,在因为信任崩塌、找我追债的同学们的奚落中,找到了偿债的方法。后面大半年,除了省吃俭用这类常规操作,我一笔一笔做海淘代购,一点点积累着还钱。

最后债清完了,天坑填上了,我也闲下来安慰自己,觉得也没算白忙活。

至少我明白了,负债之前一定要合理规划财务,适度承担风险。

而且一定一定要知道自己要承担怎样一种风险,究竟有没有能力去承担。

我那年就很险,要还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想新办法根本还不上钱。幸好我是一个人承担了这些后果,没有向父母求助,这样我才能得到深刻的教训。我还多了个诨号“王十七”。17w是我很长一个阶段的资产高点(即使四年之后现在的我也没有突破ahhhh)。

这件事过去后,我还学会了合理规划债务。

我能保证:即使我做了一些超前消费甚至过度消费,我的资产-负债表一样不会难看,还能有积累下来的钱。我也开始控制风险,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同时,坚决不碰杠杆,更多地去做稳健的投资,给我的资产组成打下更好的基础。

我去年负债置办了套相机。这笔债务既算是消费,又算是对生产资料的投资,后面我也确实证明了它能在我手里产出价值。

但我还是对这笔债务做了最坏的预期,把它当作一笔消费来做财务预算(重点:对负债的态度需要更谨慎)。

希望我的小故事对大家理解债务与自己的关系能有点帮助,哪怕能让你们开始注意到自己的负债呢?

我觉得,作为年轻人应该多读书多存钱,适度投资少负债,攒钱才能办大事儿。毕竟人一辈子遇不到几个能改变一生的机会。只有平常做好积累,把随时准备的姿势延伸为常态,预备足现金,不断获取知识和经验去提升自己,才能等到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把所有经济上的满足都给予他,让他除了睡觉、 吃蛋糕和为延长世界历史而忧虑之外,无所事事,把地球上的所有财富都用来满足他,让他沐浴在幸福之中,直至头发根。

这个幸福表面的小水泡会像水面上的一样破裂掉。

——陀思妥耶夫斯基《死屋手记》

设计/视觉:团结湖水怪/YAN


“负债者联盟”故事,不如我的亲身经历离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