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的“假幣”——南京警方“淨網2020”斬斷一新型網絡詐騙犯罪鏈條

近年來網絡犯罪逐漸呈現出高發態勢,互聯網在為人們創造便捷生活的同時,也因其非接觸性和隱蔽性的特點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並儼然演變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的新工具,而由此衍生出的網絡犯罪案件更是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犯罪手法也在“與時俱進”中不斷革新,令人難以防範。近年來,南京警方加大了對涉網犯罪案件上下游的打擊整治力度,堅持“打源頭、斬鏈條”,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通過偵辦一起涉網詐騙案件,成功破獲兩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件,有力震懾了網絡犯罪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

以假幣為誘餌,嫌疑人瘋狂作案

去年10月,南京警方接到舉報線索,一名叫行某的男子稱在網上購買假幣時被騙,這引起了警方的注意。“當時我在上網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一條出售假幣的廣告,廣告上留了諮詢二維碼,出於好奇我就掃碼加了對方”。原來行某是在某網站上認識了一名為“膽大有錢”的網友,並得知對方是從事高仿假幣生意的,收入不菲。對方聲稱自己出售的假幣竟能通過銀行ATM機的識別,這頓時讓行某產生了興趣。“一開始我也是懷疑的,但對方說可以先寄一張樣幣給我讓我驗驗看,於是我就收到了一張100元面值和一張10元面值的紙幣。紙幣不僅外觀上非常逼真,而且沒想到去商店消費時連驗鈔機都驗不出來。”由於假幣仿真度很高,而且價格低廉,利潤可觀,喜出望外的行某頓時覺得這是個“發財”的好機會,於是決定多買一些大賺一筆,沒曾想剛剛付完定金對方就人間蒸發了。而家住上海的受害人張某也落入了同樣的陷阱。“我感覺他的假幣做得很專業,而且價格只有真幣的五分之一,於是訂了1萬元的假幣。我付完錢後,對方說要把假幣給我送過來,但之後就以各種理由不和我見面,最後把我拉黑了”一心想著掙快錢的張某最終也難逃雞飛蛋打的結局。

假幣竟然成真幣,案件迷霧重重

嫌疑人如此猖獗,頻頻作案,影響極為惡劣。為實施有效打擊,南京市公安局雨花臺分局聯合市局有關部門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不久,嫌疑男子身份明確,專案組便立即實施抓捕行動,並於2019年11月13日在雨花臺區一小區內將涉嫌售賣假幣的王某成功抓獲。

偵查人員在其家中搜出各類面值不等的人民幣共計500餘張,不過出人意料的是,現場搜出的所有紙幣經過鑑定,竟然全是真幣,這讓偵查人員大為吃驚。但根據已掌握的線索,專案組堅定自己的判斷,於是迅速轉變偵查思路,從電子數據的梳理上打開突破口,通過一系列分析研判,終於一步步撥散迷霧,揭開了案件真相。

最真的“假幣”——南京警方“淨網2020”斬斷一新型網絡詐騙犯罪鏈條

圖為真的人民幣。

假幣噱頭奪人眼球,網站竟成犯罪新陣地

原來,王某並沒有真的在網上出售假幣,而是利用出售假幣制造噱頭從而實施詐騙。為此他先是找到了專門從事網站平臺建設的姜某,姜某通過幫王某租用境外專用服務器、註冊域名、下載源碼、設置網頁模板等一系列舉措,很快架起網站框架。為了增加網站人氣,吸引更多“客戶”,王某又找到做網站推廣的張某為他的網站包裝宣傳。張某是網絡推廣方面的高手,他曾在多個網絡平臺上註冊賬號,併發布大量出售假幣的廣告帖,經由張某推廣的網站信息短期內能被各大搜索引擎獲取,迅速提升熱度。最終在姜某和張某的“大力支持”下,王某的網站順利上線,前來諮詢的“客戶”絡繹不絕。為了讓所謂的假幣看起來更逼真,王某別出心裁,在寄給買家的驗幣中全部用真幣替代,購買者發現這些“假幣”不但外觀逼真,甚至連銀行的ATM機都無法識別時,便被勾起了購買慾,放下了戒備,於是紛紛大批量購買。本以為能借機發一筆橫財,沒想到最終落入圈套。經查證,去年以來王某利用這種方式頻頻實施詐騙,累計騙得50萬元。專案組隨後又馬不停蹄遠赴北京和河南鄭州兩地,將負責搭建和推廣網站的姜某、張某抓獲歸案。

警方告誡,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據姜某、張某二人交代 “當他提出要我做一個賣假幣的網站時,我也猶豫過,因為我知道賣假幣是犯法的,萬一出了事情我也要擔責任。但是後來一想我只是提供平臺支撐,網站內容由他自己上傳,跟我沒關係,所以就答應幫他做網站了。”由於抱著這樣的僥倖心理,姜某最終在明知王某保要借網站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前提下仍然為其提供了域名註冊、網絡接入等服務。與此同時,當前很多中小網絡公司都面臨著生存壓力,市場競爭激烈,加之資金短缺,因此這些網絡公司往往在業務選擇上不設任何“防火牆”。“公司業務量本來就不大,所以客戶有網站信息推廣需求,我們就會盡力做好推廣。”最終在利益的驅使下,張某成了王某保實施網絡犯罪的助推器,也最終因為觸犯法律而受到公安機關制裁。

日前,公安機關已將王某涉嫌詐騙一案移送起訴,而姜某和張某也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被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自“淨網行動”開展以來,公安機關持續加大了對涉網犯罪活動的打擊查處力度,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淨土,網絡早已不是法外之地。警方在此呼籲廣大網民在享受互聯網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要牢固樹立知法守法意識,認清網絡違法犯罪活動的潛在風險,提高甄別預防能力,避免參與其中或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通訊員 寧公宣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梅建明

編輯 : 嚴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