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的自我》:真的有渣男基因嗎?腦科學帶你顛覆認知

網上一個女生,說她隔離期間的男友耐不住寂寞,同時使用幾十個聊天軟件,和上百個女生聊天,約見面的時間甚至都排到了明年,被女生髮現時,男生說他可能是有渣男基因,控制不住自己。估計哪個女生看到這心裡都會蔑視:這個理由也太爛了吧!

《隱藏的自我》:真的有渣男基因嗎?腦科學帶你顛覆認知


真的有渣男基因嗎?渣男真的控制不了自己嗎?大衛·伊格曼的《隱藏的自我》將帶你顛覆認知,重新認識你自己。

大衛·伊格曼是美國的腦科學家,是美劇《西部世界》的科學顧問,做過BBC的節目《大腦的故事》,他還創立了NeoSensory公司,研究人類的感知覺,幫助失去知覺的人們通過神經科學手段恢復感知。

大衛·伊格曼的《隱藏的自我》用生動形象的案例,深入淺出地為我們科普了腦科學,揭示了我們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用腦科學解析自由意志對行為的影響,這本書將帶你重新認識你自己。

《隱藏的自我》:真的有渣男基因嗎?腦科學帶你顛覆認知


真的有渣男基因嗎?

作者說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被視覺左右,相信你在公車上不止一次看到過,如果上車了一位女性,整個車廂的成年男性,都會不自覺地將眼神飄向她,有時還會再多看一眼。

經過實驗研究,男性會再多看一眼是出於對繁殖的本能,因為他不想錯過一個優秀的繁殖基因庫。

柯斯米德斯和圖比提出過“本能失明”:“我們看不到本能,而本能恰恰是我們行為的引擎。”

我們生活在本能所營造的環境中,就像魚感覺不到水一樣,感覺不到一些行為的動機是出於本能。

《隱藏的自我》:真的有渣男基因嗎?腦科學帶你顛覆認知


根據弗洛伊德的本我理論,人之所以有本我的一面,是因為人作為動物與生俱來的原始本能。

目前,腦科學尚處於初級階段,有太多的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有沒有渣男基因還沒被研究出來,但是犯罪基因確實存在,並且證實男性犯罪的概率更高。


為什麼男性犯罪率更高?

根據美國司法部的數據統計,如果你攜帶一組特定的基因,那麼你暴力犯罪的概率會增加882%。

這組特定的基因叫做Y染色體,就是男性。

但事實上,犯罪的男性只有1%,原因是什麼呢?

《隱藏的自我》:真的有渣男基因嗎?腦科學帶你顛覆認知


人們更傾向於認為:小時候受父母虐待的孩子,成年後虐待別人的幾率更大。

人們研究基因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時發現:

沒有攜帶“特定”基因的孩子,即使童年被父母虐待了,長大後也未必會再虐待別人。

攜帶“特定”基因的孩子,童年時沒有受到虐待,他們就不太可能有虐待傾向。

基因並不能成為決定結果的唯一要素,只有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下才能真正被理解。


渣男真的控制不了自己嗎?

當一個控制體重的人面對巧克力蛋糕時,明知道會對減重計劃有阻礙,但有時候還是抵禦不了美食的誘惑。那是因為“大腦中負責長遠考慮的額葉迴路在面臨誘惑時無法自控。”

而人們為了對抗衝動的能做些什麼呢?

腦科學新的干預手段就是鍛鍊前額葉,抑制大腦中負責短期考慮的迴路,以達到二者的平衡,在做出決定前進行更充分的思考。

《隱藏的自我》:真的有渣男基因嗎?腦科學帶你顛覆認知


雖然本能是與生俱來的,基因也是不能改寫的,但渣男和犯罪都不能被當作藉口,腦科學成為輔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我的工具。

我們想要隱藏的是那個受本能原始衝動驅使的“本我”,法律和道德的存在,正是為了約束及監督“本我”,達到弗洛伊德的“自我”和“超我”人格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