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避免无效努力,这三点必须学会

我们每天都很忙碌,小时候忙着考试,忙着拿好成绩;长大后忙着找工作,忙着赚钱养家;成年后忙着度过七年之痒,忙着应对中年危机。

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

在《精进》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更有效地提升自我的方法:使用非常小的力量,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何提升自我,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呢?今天我们从中选取三个最重要的环节进行探讨。

《精进》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避免无效努力,这三点必须学会

时间,是拥有高质量人生的前提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却恰巧最容易被我们忽略,我们每个人每天拥有相同的时间,对待和使用时间的不同却决定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命运。

有些人面对时间的态度是茫然的,他们有大把空闲时间,却不知道用来干什么,整天荒废度日,只能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上班族;

有些人面对时间的态度是投机的,他们总是四处打探,寻找能把时间转化为金钱的机会,一分一秒都不放过,最后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如果我们对当下的时间没有概念,可以想象一个问题:五年后我们在哪里,在做什么,然后给自己定下一个五年目标。

为什么是“五年”呢?

因为五年的时间通常会越过人生的“下一个阶段”,进入“下下个阶段”。

“五年”意味着你可以完成从象牙塔到职场的转变,或者收获一份爱情结婚生子,“五年”还意味着你可以去精熟一门可以傍身的技能,或者在一个学术领域完成系统性的知识储备……

《精进》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避免无效努力,这三点必须学会

有研究时间的心理学家把未来分为“近期未来”(near future)和“远期未来”(distant future),而“五年”恰巧是一个典型的远期未来的长度。

远期未来的视角下,人们倾向于用抽象、概括的方式去思考。比如,一个刚入读心理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可能会定下“成为心理学家”这样的远期目标,但这个目标对他来说是抽象的,他之所以设立这个目标,可能只是因为这个目标足够“高大上”,能够满足他“实现人生价值”的期许。

而在近期未来视角下,人们更容易到具体的情境中去考虑,想得更多地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去做”。例如这位大一学生,在学习《普通心理学》这门课程时,就会提醒自己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练习这些环节,最终的指向可能就是拿到一个好分数。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书中提出两个策略:

① 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② 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具体来说,一方面,从“远期未来”的角度,我们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减少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也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到可以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

另一方面,从“近期未来”的角度,应该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极端”措施,比如删除电脑里所有的电影、游戏,剪断网线,把手机换成老年机,让同伴一起监督自己等等。

《精进》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避免无效努力,这三点必须学会

行动,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归依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有的行动之前竖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

其实,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很多人说:“我想立马行动起来,但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我想好好工作,但总是感觉效率不高。”

《精进》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避免无效努力,这三点必须学会

书中列举了两种实用的方法:多线程工作法和图层工作法。

多线程工作法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同时担负几种不同的工作,完成不同的任务。这个方法的核心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只要我们把“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做完,就可以进行下一个工作任务了。

比如,在做PPT的时候,设计PPT的架构就是“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我们需要集中花时间把核心架构内容做好,而颜色字体、排版则是“容忍中断”的部分,这部分工作是可以随时被打断再继续的。

图层工作法是指把一个工作分成多个图层,然后共同完成每一层的任务。每个图层在工作时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在同一个时间只要专注于“某一层”的效果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同时顾及太多的其他要素,这样可以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比如,一篇论文的图层可能包括:核心论点以及逻辑架构、用于解释说明的案例和故事、必要的模型图和概念图等。那么在写作时,就可以按照不同的图层,依次进行构建,如果一篇文章按阅读次序有A、B、C三个部分,那么我可能不是把A写好,再写B,再写C,而更可能是把A、B、C的核心论点以及逻辑架构都先写好,然后集中寻找案例素材,并分别填入A、B、C,再用同样的方法插入图示等。

《精进》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避免无效努力,这三点必须学会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努力不是一场意志力的较量,而是一种需要学习的策略。

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发展长处还是弥补短处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根据木桶理论,一个木桶所能容纳的水量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就如如果学生在某一门考试科目上比较弱,那么就会明显拉低高考的总分。

但作者却提出:人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可提升的方面实在太多,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

努力的秘诀在于“舍弃”,有舍,方才有得。

比如:齐白石一丝不苟专研一个领域,更把几年的时间都倾注在了一套画谱上;

德鲁克每三四年自学一门学科,一次只准自己学一门;

村上春树为了专心写小说,关闭了自己苦心经营、收入颇丰的爵士乐酒吧。

《精进》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避免无效努力,这三点必须学会

然而,在信息匮乏时代的大背景下,每天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潮水般涌来,让我们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很多人患上了“兴趣饥渴症”和“兴趣寡淡症”,人们很想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所以做了很多尝试,但是不论怎么尝试,过不了几天、几个星期,最初的激情就差不多消失殆尽。

书中给出了改变这种局面的方法:

一是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调整一下顺序,不再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二是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的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三是增加互动。把单向的信息流动变为双向的信息演绎,或者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比如,冯唐在读4000多万字的《二十四史》时,把史书当作练习题集来读,读的时候假想自己就是那一朝那一代的皇帝,想想自己会做什么样的决定,然后再和书上的记述相对照,通过这种方法更加主动地思考历史,更加深入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得失,从而训练了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力。

总结一下

用持续精准的努力,撬动更大的可能,这便是精进。

我们需要用精准的时间,开始精准的行动,并根据精准的努力,让我们在生命的有限长度里,更快的获取成功,成为一个厉害的人。

今天的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吗?欢迎给浅白留言。

《精进》怎样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避免无效努力,这三点必须学会

我是浅白,专注读书与成长。

一个阅读主题,精选五本书。

关注我,帮助你打造阅读知识体系,升级认知思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