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年間私塾:老師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沒得休息日!

解放前,私塾是進行教育的主要形式。即使在提倡新學的民國年間,私塾仍普遍存在。那麼,私塾究竟是怎樣一種存在?

民國年間私塾:老師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沒得休息日!

類型:“散館”與“專館”

民國年間,私塾大體可分為“散館”與“專館”兩種。

所謂“散館”,一般是指生源為不特定對象的學館。一般兩種情況,一是設在塾師家中,招收學生上學;一是由地方人士借廟宇或祠堂設塾,延請老師執教,招收附近的學生就讀,學生自帶桌凳。

民國時期,“散館”在地方各縣城相當普遍。一般散館很少女子就讀,因為在舊社會里女子受舊禮教的束縛,不能與男子同等享受學文化的權制。

民國年間私塾:老師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沒得休息日!

有的散館由各就讀學生的家長推舉本地有聲望的人作學董,以總其成。一般大約在開學一個多月後(多在農曆二月),由老師或學董準備煙茶(也有準備簡單酒食的),約請學生家長議學,共同商議各個學生應擔的學費。

民國初年,每個學生全年平均約交學費銅錢一千至三千文,也有少交至五百文的(每千文銅錢約折銀幣一元),後因物價上漲,年有增加。

當時議學有一個自然形成的規矩,那就是:貧窮學生少交,富家子弟多交;初發蒙的可少交,程度高的多交。學費的多少全由塾師和學董及家長民主商議決定。塾師的總收入則視學生多少及貧富為轉移,沒有固定的數額。

議定的學費每年端午和中秋節日兩次交清。也有在議學後一次交清的。並在以上兩個節日給老師送節禮(如糕點、面、肉等)、也有折送現全的。

發矇學生初上學時,除向孔子牌位和老師磕頭表示尊孔尊師外,同時還需給老師送上簡單的酒食和紅包禮:用紅紙封銅錢四十至五十文,這是塾師的外快。

總的來說,塾師的薪俸是微薄的。當時的塾師大部是寒士,因迫於生活,才謀求教私塾的職業。所以前人有“窮不習武,富不教學”的說法。

民國年間私塾:老師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沒得休息日!

“專館”,是比較富裕之家,為了兒子前途,延聘老師在家中設塾,教授其子女及侄輩讀書。

專館的學生人數比散館人數少些,有的五六人,有的十五六人。事先由東家(即家長)同老師雙方商定,然後由東家向老師送聘書,每年脩金約四十至五十千文。也有較多或較少的,視老師的學識為轉移。老師的食宿由東家供給,開學和散學的日期及假日與散館同。

端陽和中秋兩個節日,則由東家備辦酒席招待老師,不另送節禮。如東家親戚的兒子搭學,大都不交學費。其他搭學生的學費則歸老師所得。以上情況在立聘時即先行商訂。

專館老師,一般任期一年,如續立聘書,則繼續教下去。如果到了農曆的冬月老師沒有得到聘書,則另謀他就。

一般來說,專館的老師住在立聘人家中。鐥食由在校學生按人頭輪番供給。各個東家希望老師細心教自己兒子讀書,必討老師的歡欣,凡老師轉到自己家用,每天都是三酒三葷,務使老師滿意。

內容:傳播孔孟學說

私塾一般都是教古書,以傳播孔孟學說為主,無統一教材,教學內容由塾師的好惡和學生的文化基礎而定。

通常開頭髮蒙就讀《三字經》,因為此書是三字韻句,包羅萬象,開頭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讀起來比較順口,在封建社會里把《三字經》譽為“小型中國通史”或“小型百科全書”。接著就讀《幼儀》,即《天生物》,也是三字韻句。這兩本書是當時兒童的禮教典範,讀熟以後,再讀一些雜書,即開始上四書。

民國年間私塾:老師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沒得休息日!

“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論語》共二十篇,是孔門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語錄體文本;《孟子》共七篇,內容是講道德、說仁義;《中庸》乃子思所作,闡述“中不偏、庸不易之說;”《大學》,曾子所作,內容講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在當時的習慣,先讀《大學》、《中庸》、繼讀《論語》、《孟子》。

四書讀完以後,就讀“五經”,即《詩經》、《書經》(又名《尚書》)、《易經》、《禮記》、《春秋》。《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書經》,即《尚書》,是記載上古的史書,有“堯典”、“皋陶謨”、“伊訓”、“酒誥”、“大誥”和“文侯之命”等篇;《易經》即《周·易》,內容是記載佔ト、推斷吉凶禍福的書籍,因文義晦澀難懂,讀者甚少;《禮記》是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春秋》也是一部古典史書,用筆有褒貶,記事分善惡。傳述《春秋》有《三傳》,除《左傳》外,還有《公羊傳》《穀梁傳》;當時私塾學生一般讀經孔子刪改過的左丘明寫的《左傳》。

民國年間私塾:老師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沒得休息日!

在讀完“五經”以後,還要深造,再讀諸子百家及各代的史籍。有的學生在讀“四書”、“五經”的同時,還讀“唐、宋詩詞”、《幼學瓊林》、《聲律啟蒙》、《五字綱鑑》等書。

一所私塾的學生程度各異,有初入學的蒙童,有讀書數十卷能文能詩的年長學生。

塾師:全年休息不超過五天

一個塾師必須以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去教全塾不同程度的學生,其工作十分辛苦。

每天早上,塾師要主持學生背生書、熟書各一次,上午背生書二至三次,下午背生書一至二次;生書讀熟後,還需檢測學生揹包本(即把所讀生書從頭至尾一次背誦完畢),如無一點錯誤,隨即另上新書。

民國年間私塾:老師地位不高,薪俸微薄,而且沒得休息日!

每天正午,要教學生寫毛筆字,並逐一進行“圈評”。有的老師還要給程度高的學生出對子、改對子、講書,教學生綴句、習作,並進行獎評。

古書無標點,要由塾師斷句後教給學生,正如唐代大文學家韓愈所謂“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逗)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集全部教學程序於一身,成天忙碌不堪。

私塾老師基本上無休息日。因為私塾大都在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間開學,臘月十六日至二十日間散學,全年教書十一個月,無例假和暑假。塾師僅能在端陽和中秋或者重陽(農曆九月初九日)三個節日各休息一天,孔子誕辰(農曆八月二十七日)休息二至三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