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金虧完了還要倒賠錢,中行“原油寶”客戶鉅虧到底該怪誰?


本金虧完了還要倒賠錢,中行“原油寶”客戶鉅虧到底該怪誰?


提心吊膽地等了一天,持有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美國原油2005合約的客戶今日凌晨等來了最怕看到的答案。4月22日一大早,中國銀行發佈《關於我行原油寶業務近期結算和交易安排的公告》。公告稱,經審慎確認,美國時間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根據客戶與中行簽署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場個人產品協議》,該行原油寶產品的美國原油合約將參考CME官方結算價進行結算或移倉。

具體來說,美元美國原油2005合約的多頭與空頭平倉結算價均為-37.63美元/桶,人民幣美國原油2005合約的多頭與空頭平倉結算價為-266.12元/桶,美元美國原油2006合約空頭開倉結算價為20.43美元/桶,人民幣美國原油2006合約空頭開倉結算價為144.48元/桶。

同時,鑑於當前的市場風險和交割風險,中國銀行自4月22日起暫停客戶原油寶(包括美油、英油)新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今日公佈的平倉結算價意味著原油寶多頭持倉客戶不僅會損失全部保證金,還倒欠中行一大筆錢。今日上午,已有多名原油寶客戶表示收到了中行發來的通知短信,要求多頭持倉客戶根據平倉損益及時補足交割款。一張網上流傳甚廣的截圖顯示,有客戶平倉損失高達920.7萬元,除去本金388.46萬元,倒欠中行532.24萬元。

中行原油寶本身不帶槓桿 遭遇合約收盤價跌至負值

讓眾多投資者虧到“倒貼”的原油寶,究竟是款什麼樣的產品?

中行官網信息顯示,原油寶是指中國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鉤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按照報價參考對象不同,包括美國原油產品和英國原油產品。其中美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WTI原油期貨合約”,英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並均以美元(USD)和人民幣(CNY)計價。中國銀行作為做市商提供報價並進行風險管理。個人客戶在中國銀行開立相應綜合保證金賬戶,簽訂協議,並存入足額保證金後,實現做多與做空雙向選擇的原油交易工具。

跟期貨不同,原油寶本身是不具備槓桿效應的交易類產品,但是也按期次發佈合約,合約採取“交易品種+交易貨幣+年份兩位數字+月份兩位數字”組合方式命名。

從交易規則看,原油寶交易起點數量為1桶,交易最小遞增單位為0.1桶;採取T+0交易,日內可多次進行交易。

中國銀行表示,在綜合考慮全球相關原油市場價格走勢、國內人民幣匯率走勢、市場流動性等因素的基礎上向客戶提供交易報價,並可根據市場情況對交易報價進行調整。

業內人士指出,按常理來說,不帶槓桿的產品,最多把本金虧完,不會出現爆倉即倒賠錢的情況。但是誰也不會想到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會跌至負數。這種極端情況下即便沒有槓桿效應,投資者也會出現類似期貨投資者爆倉情況,需要追加“保證金”,也就是本金全部損失後,還要倒貼。

8天虧了256% 客戶收到補足交割款的短信

昨日,中國銀行官網發佈公告稱,該行原油寶產品美國原油合約4月21日暫停交易。中行表示,美國時間2020年4月20日,WTI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該行正積極聯絡CME,確認結算價格的有效性和相關結算安排。

經過一日的等待,客戶終於在今日早晨收到中行的短信。多名客戶提供的截圖顯示,短信稱:“經我

行審慎確認,美國時間4月20日,WT原油5月期貨合約CME官方結算價-37.63美元/桶為有效價格。根據客戶與我行簽署的《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場個人產品協議》,我行原油寶產品的美國原油合約已參考CME官方結算價進行軋差或移倉。請多頭持倉客戶根據平倉損益及時補足交割款。同時,鑑於當前的市場風險和交割風險,我行暫停客戶原油寶(包括美油、英油)新開倉交易,持倉客戶的平倉交易不受影響。”

本金虧完了還要倒賠錢,中行“原油寶”客戶鉅虧到底該怪誰?


李先生於4月13日以171.80元的價格買入29.1桶人民幣美國原油2005合約,一共投入5000元。今日上午7點多,他看到中行短信後,趕緊打開中行手機銀行,發現自己的中行保證金淨值已經歸零。然而昨天上午他的保證金淨值還有2287.30元,當時顯示的暫計盈虧為-2712元。交易記錄顯示,4月22日凌晨2點30分,系統先平後開,以-266.12元的價格將李先生的倉位全部平倉。這一下不僅李先生賠光了最初的5000元本金,還倒欠中行7700多元,一共損失1.27萬元。“短短八天時間虧了256%,真是一個慘痛的教訓!”李先生說。

本金虧完了還要倒賠錢,中行“原油寶”客戶鉅虧到底該怪誰?


投資者真要賠中行錢嗎?

相比那些鉅額虧損的投資者,用5000元小試牛刀的李先生還算幸運的。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有一些原油寶投資者遭遇了鉅額虧損。

比如,網上流傳最廣的那張結算單,投資者開倉成本是194.23元,本金總額388.46萬元,但是現在總體虧損920.7萬元,倒欠銀行532.24萬元。按照中行短信要求,投資者需要補足這部分穿倉虧損。還有一些客戶在社交媒體曬出了虧損十幾萬、幾十萬的交易記錄。

本金虧完了還要倒賠錢,中行“原油寶”客戶鉅虧到底該怪誰?


有客戶提供的中行客服對話截圖顯示,如保證金不足,如有持倉,需要在24小時內補充至100%,如無持倉,則視為欠款,銀行有權向人民銀行申請將欠款記錄納入徵信。

不過,也有客戶表示,截至今日下午1點半左右,中行手機銀行顯示的“資產管理”頁面“負債”的金額並沒有包括所謂“倒欠”的保證金,只顯示了自己信用卡的賬單金額。

中行如何處理這些客戶“倒賠”的保證金?還需要等待進一步消息。

原油寶客戶打算集體維權

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眾多原油寶客戶正在準備集體訴訟維權,也有客戶直接向當地金融監管部門投訴。這些客戶認為,中行在規則設計和實際操作中存在漏洞和不妥,卻將全部風險轉嫁給投資者。總結下來,這些客戶集中反映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1、中行未按協議約定在保證金低於20%時強制平倉。《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市場個人產品協議》規定,"乙方可以根據實際的市場情況,確定強制平倉最低保證金比例要求,並至少提前5個工作日公告告知。目前強制平倉保證金最低比例要求為20%。"但此次中國銀行沒有在客戶保證金充足率低於20%時進行強制平倉,反而等到4月21日人民幣-266.12元、美元-37元的價格突然進行平倉,平白擴大了客戶的損失。

2、移倉、暫停交易前未對客戶進行詳盡說明義務,也未進行實質的移倉操作。中行投資者在4月19、20號兩天收到中行的交易短信,提示4月20號22點停止交易和啟動移倉。但移倉對應的合約、對應的時間點均未列出,更沒有詳細的風險提示,加之系統不穩定,導致客戶遭受巨大損失。

3、合約結算價格不合理。4月20日晚上停止交易時,人民幣原油05合約為80元左右,以後客戶就不能自己操作了。但中行卻沒有以此價格移倉。而且,05美油產品22:00之後出現急速拉昇,升至100元人民幣一桶以上,直到4月21日22:00,中行05美油的報價仍在100元一桶以上。但最終中行卻要在22日按照-266元的最低價給投資者進行結算,令人費解。

4、近期國際油價劇烈震盪,專業金融機構應該由能力靈活應對。比如工行、建行早在4.14-4.15日就已經基本完成了換月工作,當時他們的平倉價格基本在21-20美元/桶之間。只有中行將投資者的倉單留到了最後結算時刻,這說明中行的風控能力不足。

高風險複雜金融產品普通客戶應謹慎參與

不過,一些業內人士也指出,賬戶原油其實是非常複雜的投資品,新入場的很多投資者並不懂其中的交易規則,甚至不知道點差的高低意味著什麼,移倉是怎麼回事,以為跟買股票一樣,買入了就準備長期持有,但實際卻跟他們想的完全不一樣。另外,各家銀行的賬戶原油產品有不同的設計細節。中行這次有關原油寶的操作是否違規,還需要看當初產品協議如何約定,最終需要監管部門認定。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也有網友在社交媒體評論此事時提出,如果客戶對國際市場形勢有專業判斷,完全可以自己手動平倉或手動建倉新合約,不用等到中行自動移倉。非要等到4月20日晚上的人,如果不是對交易規則不清楚,就是還存在一絲僥倖,希望油價會可能突然大幅反彈。如果是這樣,面臨現在這個局面,也只能願賭服輸。

負油價顛覆了正常的交易邏輯

不管中行有沒有違規,這次原油寶事件說到底還是負油價惹的禍。只要油價為正,移倉前後,投資者的保證金餘額會保持不變,只不過持有數量會有變化,但不可能虧沒了還要倒賠錢。

值得注意的是,5天前,中行微銀行官方公眾號還發表了一篇文章“原油寶移倉必讀”。文中預測,4月20日,05合約的結算價為19.87美元,這說明中行自己也絕沒有料到合約會跌倒負值。負油價的出現,顯然顛覆了商品投資的邏輯。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表示,原油違反常理的暴跌,更多反映的是市場結構問題。石油市場因新冠疫情導致供需嚴重失衡,在這種市場結構裡被無限放大。否則,一種商品價格如何可以遠低於它的開採成本而交易。

國泰君安期貨原油研究總監王笑表示,負油價的出現給市場帶來三大啟示:

第一,盲目抄底原油是一種不理性的行為。由於原油價格下跌,不少投資者幾周前就開始抄底,然而期貨每個月都需要交割,短期漲跌脫離基本面,這次5月合約正是在交割前崩盤跌至負值,對市場抄底起到警醒作用。

第二,由於歷史上第一次出現負油價,目前交易者對境外市場的交易結構、規則、結算等理解還是不夠。不少交易系統和軟件甚至都不支持負價格,蘊含著巨大的交易風險。

第三,雖然不少投資者抄底,但是部分產業客戶還是堅定的看空,再次反映了金融和實體的偏差,凸顯了期貨市場作為金融工具的作用,能夠更好的幫助生產和經營。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程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