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土經貿合作與“絲綢之路經濟帶”

土耳其現在是世界第19大經濟體(截至2019年底),G20的重要成員國。它在北約成員國中陸軍實力僅次於美國,也是綜合實力最強的伊斯蘭國家。土耳其有一個百年夢想,就是在建國100週年的時候(2023年)將經濟實力提升到世界前十名。

作為地中海沿岸國家,又地處歐亞大陸樞紐,土耳其的經濟戰略主要還是立足於擴大市場份額,將自身打造成為歐亞內陸地區豐富能源的轉運通道國家。近年來,土耳其提出的“中間走廊”計劃,是一個連接亞洲和歐洲的交通網絡,覆蓋範圍從土耳其、阿塞拜疆經裡海一直到中亞和中國。

在中國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後,從我國新疆往西直到伊斯坦布爾的這片廣闊區域中,土耳其也是一個重要且特殊的角色。早在2015年7月,中土兩國政府就有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間走廊”兩個計劃相對接的建議。同為新興經濟體,同為G20的重要國家,一個是世界性大國,一個是地區性強國,共同經歷過百餘年來的痛與淚,走到今天都殊為不易。在中土兩國各自在混亂中求生存的民族國家時期,尤其是冷戰時期(1945—1990年),兩國分屬不同陣營(土耳其倒向西方陣營)。冷戰結束後,世界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即全球化時代,需要新的世界主義思維。

全球化是一個資本穿透了民族國家壁壘的時代。一方面,每個國家都要重新認識自己;另一方面,新的經濟力量開始集結。在融入全球化這一過程中,中土兩國都遇到新的問題。從資本的角度來說,中國為世界進行生產,但與土耳其之間的資本滲透並不大,相互投資較少,兩國都與發達世界緊密聯繫,因而具備全球化格局中的同構性。因此,中土兩國具有競爭性,同樣搞出口替代,同樣吸引外資,同樣在不發達地區獲取能源。在這個方面,中國和土耳其是並列的,只是體量上的差別。

面臨當前各種新的挑戰,中土兩國有合作的必要,中土兩國經貿關係的加強,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意義尤為重要。

作者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北京大學世界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中東近現代史,著有《重新發現土耳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