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原创首发图文/刘向荣(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教师)

摘要:南京中山陵是近代中国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游走其间,拾级而上,从牌坊到祭堂,人们要经过漫长的392级石阶和大小不一的十个平台。南京中山陵的这些石阶和平台,很多人早已熟视无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透过历史的烟云迷雾,深入了解石阶和平台背后蕴含的丰富寓意,我们发现它们历史文化底蕴竟然如此深厚,以至于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本文试图在以往有关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只言片语碎片化解读基础之上,结合自己多次去中山陵的感知和理解,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归纳总结中山陵墓道石阶和平台的建筑设计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以求教于方家。

全文正文字数5500多字,为方便阅读,这里先列整篇图文提纲如下:

一、前言

二、南京中山陵墓道石阶和平台之简介

三、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级石阶之含义

(一)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级石阶当时蕴含的丰富含义

1.寓意当时中国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2.寓意“三民主义、九州方圆和两党合作”

3.寓意孙中山《建国大纲》392句话

(二)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级石阶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含义

四、南京中山陵墓道碑亭到祭堂段石阶和平台之含义

(一)碑亭到祭堂段石阶和平台交错设计的视觉效果

(二)碑亭到祭堂段石阶和平台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1.碑亭到祭堂段339级石阶蕴含之含义

2.碑亭到祭堂段八个平台蕴含之含义

五、结论: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正文部分:

一、前言

我所置身的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舟”,想起古都南京,人们自然会想到南京是“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但若说南京的近现代历史来,不能不说中山陵。

中山陵是近代南京的文化符号和现代南京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化景点。前面曾经写了一篇题目为《平淡无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历史文化底蕴竟然如此深厚》的头条原创图文,介绍了中山陵墓碑上蕴含的知识和包含的丰富故事,今天以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再来说说中山陵那些事情。

说起“石阶”和平台来,古代寻常巷陌都有,现在小区和公园更是随处可见,司空见惯,并不稀奇,其功能也很简单,大都是为了行路方便而设计。然而,如果讲起南京中山陵的“石阶”和平台来,那可就都不一样了,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就如同中山陵一样,其设计建造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下面,小编就结合自己旅游中山陵的所见所闻,带大家一起了解南京中山陵“石阶”和平台的故事。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民国时期中山陵远眺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民国时期的中山陵远景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山陵全景图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新中国成立后的南京中山陵全景图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山陵全景图

二、南京中山陵墓道石阶和平台之简介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以三民主义为号召,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一生为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直至临终前,仍留下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念念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

南京中山陵是近代伟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据说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曾多次莅临南京紫金山。同年3月10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与胡汉民等人到紫金山打猎,当看到这里地形气势雄伟,笑着说:

“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杯土,以安置躯壳尔。”

自1925年3月25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后,遵照中山先生弥留之际的遗嘱:

“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南京中山陵于1926年开设建造,至1929年建造完成,同年6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举行隆重的奉安大典,其孙中山先生遗体由北京迁葬于南京中山陵。

南京中山陵西临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东毗南京著名的灵谷景区,它由民国著名青年建筑设计师吕彦直先生设计建造,该建筑按坐北朝南方向,沿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于南京紫金山茅山南麓缓坡之上,整个建筑由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石阶、祭堂和墓室等部分组成。该建筑融合中国古代建筑和西方建筑之精华,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著名建筑设计师吕彦直先生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吕彦直先生设计中山陵总平面图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吕彦直先生设计的孙中山先生陵墓图案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民国时期的中山陵航拍图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先生灵柩由北平移至南京中山陵。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1934年的南京中山陵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的中山陵全景图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现在的中山陵航拍图

有关中山陵的设计,从宏观俯视整个陵墓,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像倒扣着的警钟(吕彦直的警世钟图案或警钟设计方案,取“木铎警世”之意,中山陵平面图呈一大钟型,从空中俯视,形似一座平卧之“自由钟”,寓意中山先生唤醒民众奋斗之意。有趣的是,中山陵风景区的美龄宫从空中俯视宛如一颗巨大宝石项链),给人以“暮鼓晨钟”和“警钟长鸣”之感。

从微观上看,中山陵还采用苏州花岗岩石设计了大量层层叠叠的墓道台阶(以下简称“石阶”)以及相应的大大小小的平台。具体说从陵墓博爱牌坊拾级而上直到祭堂700多米,大小总共十个平台,392级石阶,前后高差大约73米。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中山陵牌坊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中山陵博爱牌坊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中山陵祭堂前的石阶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中山陵祭堂前平台

三、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级石阶之含义

中山陵从博爱牌坊到最高处建筑祭堂共392级石阶,这些墓道石阶是通往祭堂和墓室的必经路径,但它们仅仅是为行路而设计的吗?如果不是,这里面还有何深刻的寓意呢?

(一)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级石阶当时蕴含的丰富含义

1.寓意当时中国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这是所有解释中山陵392级石阶中最流行的解释。众所周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到清末民国初年,人口已达近4亿。

孙中山先生作为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一生致力于推翻帝制,肇造民国,维护共和和进行国民革命的伟大革命事业,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国人敬仰。

正因为如此,从中山陵博爱坊到祭堂的392级台阶,首先寓意或象征着当时全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

有关这一寓意,自然是中山陵石阶最主要的解释,也是最广为流传的解释。但笔者在旅游和阅读课外资料,发现实际上,中山陵石阶的寓意是很丰富的,就笔者了解还应该有以下几种寓意。

2.寓意“三民主义、九州方圆和两党合作”

中山陵392级石阶除了寓意当时中国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外,其第二层含义是暗喻了当时中国现实存在的政治局面。

孙中山先生最后生活的上个世纪20年代,尽管当时处于民国时期,但当时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为了打倒军阀除列强,实现中国的统一富强,孙中山先生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召开了国民党“一大”,大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基于此,有些导游这样解释中山陵392级石阶:孙中山先生去世时,中山陵392级石阶暗喻着当时中国的社会形势,“3”代表“新三民主义”,“9”的含义一为阳数的最大级,借此表达对中山先生的尊重,二是我们中国自古以“九州”相称,用“9”表达“九州方圆”之义,暗喻中山先生毕生追求国家的统一富强,“2”代表当时国共两党合作。

简单讲,中山陵392级石阶显然寓意着“三民主义、九州方圆、两党合作”之义。

3.寓意孙中山《建国大纲》392句话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而且在建立中华民国后也在维护民主共和的同时,为我们国家的建设事业,殚精竭虑,思考奔波。

《建国大纲》就是孙中山先生建国大业的纲领性文件。该纲领全文镌刻于南京中山陵祭堂东西墙壁上,据说共计392句话。

基于此,有导游介绍说,南京中山陵392级石阶暗喻着镌刻于中山陵祭堂东西两壁上孙中山《建国大纲》全文的392句话。

(二)南京中山陵墓道全部392级石阶新时代被赋予新的含义

中山陵392级石阶不仅有上面三层含义,而且在新时代还被部分台湾国民党官员赋予新的含义。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形成了海峡两岸祖国还未统一的局面。但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随着台湾国民党人士到祖国大陆参观访问,南京中山陵392级石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跟随洪秀柱拜谒中山陵的国民党副主委王鸿薇女士

据说,有一次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到大陆拜谒中山陵时,国民党文传会副主委王鸿薇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表示,其实392个数字很好记忆,其中的“3”代表孙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92”代表新时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392级石阶寓意着“三民主义”和“九二共识” 。(参见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国民党官员妙解中山陵392级台阶:三民主义 九二共识》)

国民党官员王鸿薇先生秒解中山陵392级石阶,融合了历史和现代,既继承了历史,又有发展,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记忆中山陵的392级石阶,而且还赋予了392级石阶新的含义,可以说这是新时代中山陵392级石阶暗喻的最新含义。

四、南京中山陵墓道碑亭到祭堂段石阶和平台之含义

在文章第二部分“南京中山陵墓道石阶和平台之简介”中,我们知道整个南京中山陵墓道从博爱牌坊到最高处建筑祭堂共有大小十个平台和392级石阶组成。

在这十大平台和392级石阶中,相对来说,从牌坊到碑亭前的两大平台和相应石阶一路走来几乎感受不到有多大变化,但从碑亭拾级而上直到祭堂这部分的339级石阶和八个平台却不一样,其建筑设计不仅富有建筑特色,而且其寓意也更加深厚。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自碑亭向祭堂方向看,只见石阶,不见平台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自碑亭向祭堂方向看,只见石阶,不见平台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自碑亭向祭堂方向看,只见石阶,不见平台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自祭堂前平台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石阶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自祭堂去前平台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世石阶

(一)碑亭到祭堂段石阶和平台交错设计的视觉效果

南京中山陵碑亭至祭堂段石阶与平台的建筑设计是整个中山陵墓道392级石阶和十个平台建筑设计中最富有特色的。

这段石阶与平台交错设计,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了破具特色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效果:即从下往上看,我们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而从上往下看,我们则只见平台,不见台阶。

具体说:绕过碑亭,自碑亭石阶下面向中山陵最高建筑祭堂方向看,我们满眼看到的都是层层叠叠而且坡度越来越增大行路越来越陡峭的石阶,好似这些石阶之间是没有间断地一直向上线性延伸一样,让人绝想不到这些石阶之间其实还是有很多平台相连接的。

然而,有趣的是,如果你拾级而上,每当行走一段石阶,我们便会发现一个平台,当上了这个平台,回首再俯瞰时,却只能看见平台,而看不到前面走过的石阶。当走过所有石阶,登上八个平台走到祭堂最前面的大平台再回首整体上向前方俯瞰时,却只能看到眼前八个平台连成一片,而完全看不见任何一个石阶。

碑亭到祭堂这段中山陵石阶的设计,简单再强调,可以归纳为:向上仰视只见台阶,不见平台;向下俯视只见平台,不见台阶;上下联动,线面结合,浑然一体。

在南京中山陵这部分的设计中,设计者巧妙地利用天然的地理地形特征,设计了石阶和平台交错出现但又从视觉上发现不了它的奇妙之处,既便于拜祭者行路休憩,又避免了设计上单调呆板,真是中山陵设计的一大奇观。

(二)碑亭到祭堂段石阶和平台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1.碑亭到祭堂段339级石阶蕴含之含义

整个中山陵有392级石阶,其中从中山陵碑亭到中山陵最高处建筑祭堂,共有339级石阶,这339级石阶又寓意着什么?据说这与当时国民党参议院和众议院议员数量有关。

当时国民党参众议员共计为339人,339级台阶寓意每人一个台阶,象征着339个议员要为实现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而努力奋斗,以将中山先生的精神发扬光大。

这里的“9”则寓意九州方圆、九州大同。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2.碑亭到祭堂段八个平台蕴含之含义

绕过中山陵碑亭,从碑亭下面拾阶而上,直到祭堂,只见台阶不见平台,象征着革命道路越来越艰难坎坷。

而从中山陵祭堂往下俯视只见平台不见石阶,又象征着伟人的视野多么开阔,革命前景是光明的。

从碑亭到祭堂的八段,形成了八个平台,这八个平台是啥含义呢?据说它寓意着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

具体说,从碑亭拾级而上的前三个平台,坡度比较和缓,这象征着中山先生提出的民族、民权和民生三大主义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实现。

过了前三个坡度较和缓、面积较大的平台之后,立刻就进入了坡度愈来愈陡峭、面积也越来越小的最后五个平台。这五个平台暗喻什么意思呢?

据导游讲,这样设计又暗喻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比较容易实现,但五权宪法规定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组成的五院国家政权组成架构在当时中国军阀混战的背景下还很难实现。

从中山陵牌坊到祭堂拾阶而上的整个392级台阶和10个平台,特别是从碑亭到祭堂段的339级石阶和8个平台,拾级而上,一路前行,从和缓到陡峭,坡度逐渐增大,平台逐渐变小,攀爬越来越不容易,意喻革命越到最后关头,革命愈来愈困难,革命越加不容易成功,这暗喻着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冬天的中山陵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航拍南京中山陵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陵全景图


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新中国成立后中山陵全景图

五、结论:司空见惯的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让人回味无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是现代社会人们重要的休闲方式。如何高质量地旅游?见仁见智。

但高质量的旅游显然不能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也不能止于单纯地走走路、散散步和锻炼锻炼身体,而且要透过旅游景点表象看其背后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

南京中山陵驰名中外,游走其间,从牌坊到祭堂,人们要经过漫长的392级石阶和大小不一的十个平台(整个中山陵墓道有十大平台和392级石阶组成,其中从碑亭开始的八大平台和339级石阶设计最富有特色)。

南京中山陵的这些石阶和平台,很多人早已熟视无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透过历史的烟云迷雾,深入了解这些石阶和平台其设计背后蕴含的深刻寓意,我们发现这些石阶和平台历史文化底蕴竟然如此深厚,以至于了解后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高山仰止,景行行之”,从南京中山陵博爱牌坊沿着这些石阶拾级而上直到祭堂,中山陵墓道上的392级石阶和10大平台,其设计阶阶相连,层层递进,浑然天成,不仅暗喻了中山先生毕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富强事业以及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期许,而且也表达了人们对中山先生伟大革命事业和伟大革命精神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

由此,看似司空见惯的南京中山陵石阶和平台,实际蕴含着深厚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文化底蕴。不知大家觉得如何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评论!

注:全篇图文文字由笔者撰写,配图则来自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特此致谢!!!)

已发表有关南京的部分头条图文:

平淡无奇的南京中山陵墓碑,历史文化底蕴竟然如此深厚

“宅”家战“疫”,请大家跟小编“到”江苏省美术馆“看”画展

宅家战“疫”,请大家跟小编到南京九华山公园去“旅游”

平日车水马龙的南京长江大桥,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情况如何(一)

平日车水马龙的南京长江大桥,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情况如何(二)

明朝应天府“南京”取得正式国都“京师”地位晚而短

一座迷雾笼罩的“山”,一部底蕴厚重的“史”

你知道都城由南京迁到北京的明朝实行的是“两京”制吗?

由南京今日之地位想到的历史上做首都的南京之特点

2019乙亥猪年春节南京图书馆年画史展览

祖国南京长江大桥如此多娇

南京长江大桥“今”与“昔”之对比

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建筑的变迁

南京六朝皇帝世系状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