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情況下別批評孩子了,否則適得其反

為什麼有的孩子犯錯了,還理直氣壯?有可能是你的方式錯了。

孩子犯錯了是應該被教育,但不是所有情況下的錯誤都要被教育。

至少這幾種情況下,家長要好好想想怎麼批評了,因為這關乎孩子的自尊。

這幾種情況下別批評孩子了,否則適得其反

主動承認錯誤時,別再揪著不放

當孩子不小心打破花瓶,縱使你再喜歡,如果他第一時間主動承認錯誤說:“媽媽,對不起,下次我會注意的”,你就不好再說什麼了。

因為你教育的目的是讓他認識錯誤,他已經認識到錯誤了,達到了目的,你再繼續責怪,就會讓孩子產生愧疚心,這並不是好現象。

很少家長看清這一點,往往喜歡再揪著孩子說幾句,彷彿不說孩子下次還會再犯一樣;但這樣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下次不會主動認錯。

心理學上有一詞叫“超限效應”,指的是指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從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所以,你一直揪著不放,孩子很可能就產生逆反心理“我就要這樣”,這就是為什麼你越批評,孩子越反感的原因。

孩子犯錯,最好的結果莫過於他主動認錯,這就夠了。

孩子犯錯時,不要當眾責罵他

在網上看到一個網友的分享:

每次我犯錯時,我媽媽都要鬧得左鄰右舍都知道,雖然不會真動手,卻也讓我無地自容;我特別羨慕隔壁妹妹,雖然她會被打,但都是偷偷關起門來的。

被打和麵子,我寧願要面子。

很多父母意識不到,孩子有多在意自己的面子,他們即使摔跤了,為了面子也會忍著不哭。所以,孩子犯錯時,當著眾人的面,千萬別批評他。

如果你讓他沒面子,他以後就會讓你沒面子。

之前看韓國的一檔綜藝,三胞胎爸爸宋民國有一個教育方法,就是單獨教育。

這幾種情況下別批評孩子了,否則適得其反

如果有孩子犯了錯誤,他會把孩子單獨帶到一個房間進行教育,即便是在別人家做客。

他說:“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在外人面前給足孩子面子,又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教育孩子時,關起門來說,孩子更願意聽。

孩子悔過時,得饒人處且饒人

綜藝《不可思議的媽媽》有一期是安全測試環節,何潔囑咐七寶不要給陌生人開門,可是七寶不僅讓陌生人進門,還跟陌生人相談甚歡。

當何潔問七寶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錯了,選擇性地撒謊;最後何潔引導他承認了錯誤。

這幾種情況下別批評孩子了,否則適得其反

其實七寶在撒謊的時候已經有悔過行為,從他的動作和語氣就能感受得出來,內心很糾結,很慚愧自己的行為。

如果何潔繼續揪著不放,七寶很容易情緒崩潰,到時候就更難收場。

讓孩子認識錯誤不易,承認錯誤更難,當孩子有悔過之心時,適可而止,未嘗不是給雙方留個餘地。

孩子不用繼續受質疑,他會懷著感激之心改正錯誤;家長不用把話說絕,維護好自己高大的形象。

自我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自我反省是最有力度的思考。

與其你逼著他反省,不如讓他自己反省。

這幾種情況下別批評孩子了,否則適得其反

孩子的無心之過,要有理解和耐心

孩子由於年齡小,並不知道自己犯錯了。

比如吃飯時打掉了碗,玩了你的口紅,睡覺不小心尿床等;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我們只有教了他,他才知道對錯。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好奇心重,喜歡探索,就會不可避免地“犯錯”,這時我們的批評就會禁錮孩子的腳步。

所以要多點理解和耐心,告訴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建立規則意識,這才是教育。

所以當孩子打破碗時,你應該示範他怎麼正確拿碗或者給他換個不鏽鋼碗;玩口紅時,告訴他這是擦的,不是用來玩的;尿床時告訴他床上沒有廁所哦,化解尷尬。

這幾種情況下別批評孩子了,否則適得其反

孩子據理力爭時,要冷靜找原因

孩子上學時如果打架了,大多是有原因的,千萬別不分青紅皂白打孩子一頓,然後拉著孩子道歉。

如果真的是自己做錯了,會心虛,孩子就不會爭辯;只有他感覺自己真的沒有做錯,才敢據理力爭,因為他有正當理由。

孩子有他的正當理由,所以覺得他犯的不是錯,這時候跟他硬碰硬,不僅破壞親子關係,更是會讓孩子憤懣,怨恨你不理解他。

比如孩子的同學中傷你,孩子就會為了維護你打架;這就是正當理由。

所以遇到孩子據理力爭時,先冷靜下來,聽聽孩子的理由,先肯定他的理由是正確的,但做法是錯誤的,同時提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先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離,安撫他的情緒,他才聽得進去。

孩子據理力爭時,怕的就是冤枉了孩子,導致怨恨你。

這幾種情況下別批評孩子了,否則適得其反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說:

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但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方式批評,要以保護孩子自尊心、樹立自信心、培養他們的某種能力為目的。

既然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所以就應該好好想想,怎麼做才是對孩子好的,千萬別“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