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接受批評,是方法不對,掌握“三明治效應”,讓批評變悅耳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幾天前給姐妹打電話商量點事情,正事說完後開始聊家常,聊著聊著姐妹就開始抱怨孩子,說孩子是越來越難管,打不得說不聽實在是不知道該怎麼好。

姐妹說孩子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就是小毛病不斷,比如做事總喜歡拖拖拉拉、總愛耍小性子、在課堂上也總不認真等等。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姐妹偶爾訓斥幾句孩子還能夠聽得進去,但隨著他慢慢長大,突然就有了自己的主意,面對姐妹的批評、訓斥,也開始會逐漸的表現出左耳進右耳出的狀態,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表示自己的抗議,也會對姐妹大吵大叫。

在聽完了姐妹對孩子抱怨後,我笑道:“這不怪孩子難管、不懂事,是你對孩子的批評方式不對。”姐妹在聽到我這樣的回答後,表示滿臉問號“不是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嗎?怎麼批評孩子還要講究什麼方式方法?”我回:“教你一招,分分鐘治理孩子難管的‘疑難雜症’,就是運用三明治效應。”

孩子不接受批評,是方法不對,掌握“三明治效應”,讓批評變悅耳

忠言一定逆耳嗎?孩子不接受批評,原因是批評的方式不對

第一,情緒化批評

明星孫儷曾發過一條這樣的微博:“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個擁抱,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但事實從來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盧梭曾說過: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而大多數家長在批評孩子時,他們的初衷一定都是為了孩子好,但結果呢?帶著情緒的批評,從根本上來講,只是家長在以批評為情緒發洩的藉口,而並不是站在真正為孩子好的角度去出發。

第二,氾濫化批評

有好多家長在孩子犯了一件錯誤,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時,都會在批評的過程中把孩子很久以前犯過的錯再拿出來說一遍。

例如當孩子沒有主動去整理房間時,家長就會從這件小事上,將過去的種種問題全部都翻出來說上一遍,甚至每個問題之間不會有任何關聯,家長完全就是想到哪說到哪。

孩子不接受批評,是方法不對,掌握“三明治效應”,讓批評變悅耳

這樣弱化“主線”加強“支線”的批評教育,除了會讓教育的焦點被模糊掉外,更會給孩子一種“咄咄逼人”的壓迫感,最終會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更不會喜歡去聽父母的批評教育。所以說,父母們就要學會運用“三明治效應”來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

所以,什麼是“三明治效應”?

所謂的三明治效應是指,如果人們能夠將批評的內容夾在兩個表揚的中間時,那麼被批評者就會更愉快的去接受批評。

三明治有上中下三層,最上面的一層是對被批評者的讚揚、肯定、關愛等等積極鼓勵的點;中間的一層是對被批評者的建議、批評等,指出錯誤的點;

最下面的一層則是對被批評者的繼續鼓勵、給他們更多的希望、信任、支持或幫助。同三明治的構成相同,都有3層組成,所以被稱之為“三明治效應”。

孩子不接受批評,是方法不對,掌握“三明治效應”,讓批評變悅耳

“三明治效應”為何能夠做到有效的批評?

★能夠降低孩子的心理防線

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經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當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批評之前,先對他們說一些讚揚、肯定的話語,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降低警惕,同時也是在為溝通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我們每個人都喜歡聽到來自他人的讚揚,而家長使用以讚揚孩子的方式開場,就會很容易讓孩子降低他們的牴觸情緒,因為他得到了來自父母的認可,同時也會感覺到來自父母的理解。因而能夠獲得孩子的信任與好感,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反觀如果一上來是就直入主題的對孩子進行一頓批評,這無疑會讓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接下來也無非就是訓斥、彼此大喊大叫,無論家長說什麼他們也不會聽進去。

孩子不接受批評,是方法不對,掌握“三明治效應”,讓批評變悅耳

★能夠安撫批評對孩子帶來心理傷害

三明治效應之所以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批評,這是因為在對孩子的批評中,不是以批評作為結束,關鍵之處在於它的第三層,最後對孩子進行安撫、鼓勵等。孩子們畢竟還小,他們的自我意識還不成熟,如果溝通只進行到批評就結束的,這更像是在給孩子貼上了一種不好的標籤,而這標籤很肯能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更能夠保護孩子的自尊

很多家長往往會忽略一點就是,其實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而且他們的自尊心也要比成年人更強。然而批評這件事,很很可能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尤其是在父母的火藥味極其濃郁的時候。

家長要清楚的知道,我們對孩子進行批評是為了什麼,批評不是為了讓自己的情緒得到發洩,而是要讓孩子能夠更好的進步。而三明治效應的批評方式並不是以批評為主,它還要求父母額能夠給孩子肯定、讚揚,這樣就可以很好的保護孩子孩子的自尊心,而且最後父母對他們的鼓勵,也更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

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理論家霍姆林斯基曾說:“尊重和愛護孩子的自尊心,要小心得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

孩子不接受批評,是方法不對,掌握“三明治效應”,讓批評變悅耳

該如何將“三明治效應”更好的運用到對孩子的教育中?

✦要先對孩子進行肯定,讚揚他們的積極面

例如孩子極其喜歡玩兒積木,甚至對積木已經到達了痴迷狀態,在積木面前好像其他任何事都不重要。而這就是孩子專注力的表現,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寶貝兒,對於你能喜歡玩積木,媽媽感到特別高興,你有非常棒的想象力、創造力,能夠將積木組合變換成任何你想要的樣子,非常非常棒。”

在對孩子進行讚揚後,再指出他痴迷於玩兒積木帶來的一些其他問題,最後用鼓勵孩子的話來作為收尾,其中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出一套規則來,例如制定玩積木的時間問題等等。父母在指出問題時,不能帶有情緒,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站在他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孩子不接受批評,是方法不對,掌握“三明治效應”,讓批評變悅耳

✦對於提出的批評,要做到有理有據、就事論事

既然要批評,那批評就一定是這次談話的中心點,而家長在批評孩子時需要注意,首先要提出孩子做的不好的點,然後去引導他們進行改正。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做到將自己的語氣放平緩,好的溝通不是吵架,如果語氣太過生硬反而會導致孩子出現抵抗心理。例如孩子喜歡玩積木,但是每次玩兒完都鋪的遍地都是,不會主動的去收納整理,家長可以耐心的給孩子講收納整理玩具的重要性。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就事論事,不要去翻一堆“舊賬”來,更不要咄咄逼人說個不停,要學會點到為止,並且要用孩子能夠接受的語氣,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更容易接受。

孩子不接受批評,是方法不對,掌握“三明治效應”,讓批評變悅耳

✦要給孩子足夠的支持和引導

拿整理收納玩具來說,孩子可能不懂得該如何進行整理歸置,這時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完成:“寶貝兒,媽媽你看媽媽這樣整理,我先整理一半,剩下的你來做。”逐步的對孩子進行引導,這樣才會讓他們變得更好。

最後,在運用三明治效應時,家長要注意:不要用過於強硬的態度去表達;不要對孩子使用太多的否定詞彙;批評孩子不是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學會運用三明治效應去更好的批評,讓批評也變得美味可口,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