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不少詩人詞人不出名,但留下的詩詞卻千古留傳,為什麼?

仁醫劉郎YC


是的,歷史上確實有一些詩人本身不是很出名,流傳下來的詩詞也比較少,也許創作的詩詞本來就不多,但是確技壓群雄,詩詞被後人傳頌流傳。這裡我想舉幾個唐詩及作者的例子:被清人沈德潛推舉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眾所周知,該詩作者是崔顥。關於

崔顥,我們只知道他是唐代詩人,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公元723年登進士第,官終尚書司勳員外郎。《全唐詩》存其詩四十二首。他才思敏捷,擅於寫詩,系盛唐詩人,和李白、杜甫、王維應該是同時代的人,但是卻沒有這幾個人的名氣大。《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崔顥以才名著稱,好飲酒和賭博,與女性的豔情故事常為時論所薄。早年為詩,情志浮豔。後來遊覽山川,經歷邊塞,精神視野大開,風格一變而為雄渾自然。《黃鶴樓》一詩,據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讚歎。

可惜的是,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

還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唐詩《春江花月夜》,聞一多先生在他的《宮體詩的自贖》中稱讚該詩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不得不說這是非常高的評價,這一觀點也得到了大部分人的一致公認。該詩的作者張若虛也因為這首詩被成為: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但是關於該詩的作者張若虛,很多人知之甚少。張若虛,揚州人,唐代文人,曾任兗州兵曹。他的詩在《全唐詩》中僅存詩兩首。但僅憑一首《春江花月夜》便足以千秋揚名了。此詩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這首詩就如同光耀千古的一輪高天朗月,照亮了盛唐的路,催生了詩國的燦爛。如果說,唐詩是璀璨奪目的星空,那麼《春江花月夜》就是唐詩夜空裡最為明亮閃耀的那一顆明珠。





梧桐疏雨2


詩人詞人不出名,不代表他們沒有才華,否則也不會留下千古名篇。至於不出名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

  1. 詩歌作品少。並不是每個詩人都如乾隆爺那麼高產,乾隆皇帝生活無憂,貴為天子,所處的年代又沒有什麼戰爭。閒極無聊,寫詩作賦,歌以詠志。每天泡泡小妞,喝喝小酒,逛逛江南美景,觸景生情於是詩興大發。普通的詩人可沒有這麼逍遙,大家都要生活,養家餬口。那時候沒有什麼作協文化館之類的單位,寫詩完全處於個人愛好,是沒有工資拿的。閒暇時候寫幾首詩,大部分時間需要從事一個“正經”職業,以維持生計。要麼做官,要麼教書,遇上戰爭年代還得像杜甫一樣四處逃難。量少自然精品就少,能有一兩個就很厲害了。像唐朝詩人王翰寫詩就不多,《全唐詩》裡只有13首留存,但是《涼州詞》卻永留青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 由於歷史久遠,很多詩歌失傳了。古時候的詩人寫完詩,有些人沒有拿去出版,就自個寫著玩。為什麼說乾隆爺主持編撰四庫全書,功勞大大的。他把經史子集這些書籍都做了統一的整理分類,編撰成冊,讓散落民間的一些重要書籍得以重見天日。《唐詩三百首》收錄的詩歌有限,不及《全唐詩》那麼完整,所以出版工作是很重要的。何況古代皇帝動不動就搞個文字獄啥的,很多重要古籍、詩歌因此失傳。特別遇上戰爭年代,秦始皇焚書坑儒、項羽火燒阿房宮、南梁蕭繹焚書,大量作品從歷史上消失,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張若虛的詩現只存兩首,收錄於《全唐詩》,而僅一首《春江花月夜》就“孤篇壓全唐”。張若虛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詩歌肯定不應該就這兩首,很多都失傳了。

  3. 還有一個原因是詩人命太短。本來年少成名,才華橫溢,可惜天妒英才,命不長久。王勃尤其可惜,光是《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就可以斷定這是個天才。可惜非要漂洋過海去探親,結果翻船淹死了,死時才27歲;李賀也是27歲死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年紀輕輕,身體不好,病死了,著實可惜;還有納蘭性德,31歲去世;陳子昂、高啟、賈誼都是三四十歲就去世了,倘若王勃能夠活到六七十歲,其成就應該不亞於李杜。

  4. 寫詩需要靠靈感。並不是人人都可以“李白斗酒詩百篇”,喝點酒就靈感大爆發。有時候就是一時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寫下那首千古名篇。其他時候怎麼冥思苦想也無法達到那種高度。所以說李白牛逼啊,什麼時候都可以才思如泉湧,這也是他高於其他詩人的地方。像崔護,出門遊玩,遇見美麗的絳娘,又不敢上前搭訕,只得日夜思念。第二年去時卻不見了絳娘,於是傷心之餘寫下《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如果不是出於真情實感,崔護也不會寫出這麼動情的詩篇,所以生活經歷很重要。

顧空城


膾炙人口的“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兩句出自宋真宗的《勸學詩》,說的是讀書給人帶來的益處。原詩為: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像

宋真宗趙恆喜歡讀書,擅長書法,作為一個皇帝的身份更加的被人認識,而他的《勸學詩》中的名句“黃金屋”、“顏如玉”為人熟知卻是超過了他本人作為一個文人的名氣。

再有歷來被後世傳頌的名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出自南宋江湖派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其全詩是: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後人更喜歡引用“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來比喻新生事物是被阻擋不了的,而對《遊園不值》的全詩及作者知之甚少。

所以說,有的詩人作品雖少,其人在歷史上也沒太大名望,但因其一首詩詞或者一兩句詩詞被人們喜歡而廣為流傳,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