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書印,方寸之間的意趣

藏書印的作用是表明"此書屬我",亦表明藏者情懷意趣。

中國的藏書印由來已久。

在《晦庵書話》中認為:

相傳宋朝宣和時的鑑賞印,除書畫碑帖以外,已經通用於圖書專集。可以說是藏書印的先聲。

中國藏書印,方寸之間的意趣

唐弢

中國藏書印,方寸之間的意趣

三聯書店1980年版《晦庵書話》書影

但是,最先使用藏書印的是官家的內府。

葉靈鳳考證認為,唐太宗"貞觀"二字連珠印、唐玄宗"開元"二字連珠印也鈐刻於御府圖書上,是最早的藏書印。而私人藏書印起先河的應是蘇東坡"趙郡蘇軾圖籍"印。

中國藏書印應是濫觴於唐朝,始於宋朝,經元朝,盛於明清兩代。

一般中國古代的藏書印文字大多是藏者的姓名、別號、齋名、館號,如清朝常熟瞿氏的"鐵琴銅劍樓"的藏書印為"絳雲樓""鐵琴銅劍樓"

中國藏書印,方寸之間的意趣

後來藏書風日盛,藏書者嗜書、愛書之態就顯現於藏書印上,令中國藏書印添了別樣的情趣。

明代文學家黃宗羲有一方藏書印,刻著“窮不忘買,亂不忘攜,老不忘讀,子子孫孫,鑑我心曲”,愛書之情油然於印上。

清朝中葉,海昌吳槎客收得宋本鹹淳《臨界安志》九十一卷、《乾通志》三卷、《淳佑志》六卷,共一百卷。於是,就特意刻了一方藏書印:"臨安志百卷人家"。愛書之心油然紙上,而且這種心態相當的灑脫、自豪,卻不象一些藏書家那樣不切實際地"溺愛"之態度了。

明朝江蘇常熟人毛晉的"汲古閣"藏有《梅屋第四稿》,其卷末印有:

趙人敏以公書:吾家業儒,辛勤置書,以遺子孫,其態何如!後人不讀,將至於鬻,頹其家聲,不如禽犢。若歸他室,當念斯言。取非其有,無寧舍旃。

這56字的大藏書印顯出毛晉視書如命,希望子孫珍視保存,但其把賣書於人的後人比若"禽犢"不如,未免有點失態了。

同樣是這個毛晉,他的其它一些藏書印還頗具韻味,如"開卷一樂"、"筆研精良一樂",以讀書為樂趣,"絃歌草堂","仲雍故國人家",讀書之恬淡心情寓於印中。

前記吳槎客還有一方藏書印說:

寒無可衣,飢無可食,至於書不可一日失,此昔人詒厥之名言,是為拜經樓藏書之雅則。

足見吳氏對書的極其珍愛,也希望來讀書者可以依此雅則共賞。

與此相若者,可推同時代的民仲魚的藏書印:"得此書,費辛苦,後之人,其鑑我!"幾達愛書勝命。

中國藏書印,方寸之間的意趣

一些藏書家往往也惜書,但對子孫要求過高。叮囑與咒符相併,未免太過了。

如明朝吳縣人錢穀"聞有異書,雖病必強匍匐請觀,手處鈔寫,必於充棟,窮日夜校勘,至老不衰",但他的藏書印卻說:"百計尋書志亦迂,愛護不異隋候珠,有假不返遭神誅,子孫不寶真其愚。"好是一種惡毒的咒詛。而實際上,這並不能阻止他的子孫是照賣不誤,也不見得其中有一人"遭神誅"。或許我們只能愛其痴,笑其迂了。

比之錢穀,更有甚者的,有清朝上海王昶。他的藏書印說:

二萬卷,書可貴;一千通。金不備,購具藏,極勞勳,願後人,勤講肆;敷文章,明義理;習典故,兼遊藝;時整齊,毋廢墮;如不材,敢棄置;是非人,犬豕類;屏出族,加鞭捶。述庵傳誡。

雖在印中鼓勵後人以書為樂為貴,多讀書以明義理,長技能,但是未免聲色俱厲,訂以"刑罰",令人不寒而慄,望而生畏。不如能保持他在另一方藏書印中所言之

"近文章砥礪廉隅"那樣讓人親切而生讀書風趣。

中國藏書印,方寸之間的意趣

很多藏書家都是深愛讀書之人,故而於書就頗有纏綿之感情。這些人的藏書印或閒章,或以室名言志,或言情趣,倒也很讓人心儀,有些甚至幽默風趣,予人快樂。

清代鄭板橋的私人印章所刻文字,表達了自己的價值觀和處世觀等,頗具韻味,比如

“七品官耳”“動而得謗,名亦隨之”。文字雖平實,但細品,可見鄭板橋的人品與追求。

民族英雄、福州人林則徐有兩枚藏書印:“寵辱皆忘”“肯使心中細事流”,從中可見林公的那種宏事擔當,微事細膩的品格與作為。

福州人鄧拓,曾任《人民日報》原總編,其《燕山夜話》名聞遐爾,讀之可見鄧拓藏書、讀書之廣。他的藏書印多顯其志,如有一枚刻著“書生之氣不可無”,顯示其正氣為人,勤奮做事,踏實學問的風度。

中國藏書印,方寸之間的意趣

清代寧波陳撰"冷香飛上詩句"、蘇州陸潤庠"風石眼福"、杭州勞權"美人香草""木芙蓉館"等都叫人想象他們的那份讀書入神、心爽神怡的神態。

而清代杭州的勞格是考證家,其印就如其人稟性:"實事求是""多聞闕疑",這讓後人以此為警言,做人做學問都要踏實、求真。

浙江鄞縣人馬太龍,是藏書大家,他自己刻了一枚藏書印,印文只兩字:“印奴”。他的藏書太多,來借看者多,甚至有人竟然偷走他的藏書,這讓他很是氣惱,所以他又刻了一枚“警印”:“竊書非雅賊”,鈐在他藏書的扉頁上。只是不知道,這有沒有管用。“竊者”為“賊”,還是“雅賊”,無奈下的一種“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自我安慰,倒也有點幽默之感。

近代福州人陳群也收羅了眾多藏書,鈐上"來生恐在蠹魚中"之印,今生藏書、讀書如此快樂有趣,來生就作一隻生於書中、死於書中的“蠹魚”吧,是真的豁達、幽默。

藏書印林林總總,承載的是一段段讀書人的讀書史、讀書心態、讀書情懷,以及古今藏書人愛書、護書、讀書的故事,意趣十足,有賴各位看官各自口味了。

(部分圖自一得齋主人的博客,感謝!)

#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