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近期一位北京老太太在一则节目中悄悄翻红了,接受采访时所表露出的笃定与豁达,让我们了解了什么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她就是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女士。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张克群

张克群出身于书香门第,祖辈到父辈几乎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从高知父母到当代学术著名建筑师再到大V儿子博士女儿,我们从张克群老师的只字片语中,窥探到了这个拥有三代清华士的家族里独特的教育方法。

优质的教育 从来都是点到为止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父 张维(右二) 母 陆世嘉(左一)

说起张克群的家世,不得不从她的父母讲起。

父亲张维(1913.05.22 - 2001.10.04),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固体力学家、结构力学和工程教育专家,深圳大学创始人之一,后重新调回清华,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母亲陆世嘉(1911.03.18日-1986.8.29),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建立中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主要奠基者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办者之一。

张克群在清华家属大院长大,父母皆是近代科学史上不可或缺的奠基者,但是父母对她的教育,却始终是以散养为主。

小时候,父辈对她完全放养,功课类的要求,父母从未提过。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到了升学期,张克群落榜,父亲没有一句指责,只是建议她休学一年,理由是“上学太早”。

后来张克群觉得不好意思,认为这种顶级知识分子家庭里的孩子不该连高中都考不上,后来发奋读书,考上了当时北京特别著名的一零一中学。

与此相反,去年的热播剧《小欢喜》中,宋倩作为资深高三物理教师,在明知重点中学高三课业非常大的情况下,依然将女儿乔英子的作息时间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吃饭睡觉上学刷题之外没有任何喘息时间,英子屡次抗议无效,最终患上了抑郁症。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宋倩比比皆是。

重压之下的乔英子,一样比比皆是。

《道德经》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意思是:圣人用不违反自然规律的原则去做事,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

先贤早就劝诫过我们,要了解自然规律,了解人性本质,了解事情发展的规律,顺应这个规律做作决策。

这个道理于事是于物是于人亦是。

想让孩子明白的道理,父母还是需要留出余地让孩子认可并且内化,抓大放小,学会留白。

身教优于言教

被问及父母的教育方式,张克群印象最深的就是放学回家总是看到父母都在忙着做科研工作,并没有耳提面命的催促她用功,反而给她定了前苏联科研类的杂志,送她从德国带回来的唱片。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父母对她的教育看似毫不费力,却是在用自己的言行全方位塑造着张克群的行为习惯;

父母也并没有指导什么学习方法,而是身体力行的告诉她,如何寻找和登上那条通往求知的道路。

正是在这种宽松的家庭教育的土壤,滋润出了一个博学又有趣的灵魂。


无独有偶,曾经被媒体狂热报道的斯坦福妈妈陈美玲,在自己的书中也介绍过培养三个斯坦福儿子的方法。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陈美玲与三个斯坦福儿子

陈美玲年轻时是曾与邓丽君、翁美玲比肩的人气偶像,曾在日本和东南亚红极一时,最红的时候,却选择告别歌坛,嫁作他人妇。

再次回归大众视野的时候,是带着培养出的三个斯坦福大学的儿子,与公众分享她的教育方法。

但是光环的背后,其实陈美玲也是斯坦福大学优等生。

1978年她退出娱乐圈后,远赴多伦多大学学习儿童心理学,1992年,拿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日本任大学客做教授。

从当红偶像到客座教授,让陈美玲一次次的求学经历,无形中矫正和培养了孩子主动吸收知识等习惯,可见家长的行为示范多么重要。

真正的教育并不在于说教,而在于训练。

如何优化家长与孩子间的行为联系,应当是每个家庭都需要正视的课题。

培养求知欲与自尊心

众所周知,张克群从小在清华大学的胜因院里长大,那一座座联排别墅,是多位历史名人的旧居。

近代史上许多学术的标杆与领军人物都是她的邻居,其中就包括她后来的导师梁思成先生。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梁思成

1959年,清华大学组织家属去北戴河避暑,梁思成偶然看到海滩上正在写生的张克群,觉得她有绘画方面的天赋,于是就坐下来给他讲了节建筑史。

“建筑比工程多艺术,比艺术多工程”。正是这段短短的谈话,埋下了张克群研究建筑学的种子。后来果然不负梁先生的引导,张克群选择从事了建筑事业。

张克群曾经笑言,说自己是在梁思成先生的“忽悠”下决定学习建筑的。

与其说梁先生是张克群建筑视野的启蒙者,不如说是在北戴河边,梁先生的一袭介绍为她展现了建筑学所独有的魅力,从而唤起了张克群的求知欲。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申奥前后,有言论说国人没有信仰没有宗教。

听到这一说法,作为研究建筑学半生的张克群走遍北京的各个角落收集资料,探访、写稿、画图,整理著作了《晨钟暮鼓》。

书中专门介绍了北京城内的教堂庙宇类的宗教建筑,详细介绍了北京城内的东堂(王府井堂)、西堂(西直门堂)、南堂(宣武门堂)、北堂(西什库堂),风格各异有力的反击了我国没有宗教的观点。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完本之后老人觉得意犹未尽,一鼓作气又写了《红墙黄瓦》与《八面来风》,分别介绍了北京的皇家建筑与北京古代外来建筑。三本书组合成《北京古建筑物语》,是张克群以80岁的高龄著作完成的。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北京建筑物语》

张克群坦言,于她来讲,写作是一个学习再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组织语言,画图定稿都需要大量的精力与耐心。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不过是身为知识分子的求知欲而已。

张克群从父辈那里感受到的教育方法,同样也用来教育高晓松高晓江兄妹。高晓松曾在节目里说过,读书期间为了追寻音乐梦想选择去流浪,后来身无分文被送回来的时候全家都表现得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种态度极大的呵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该如何在白纸上画出最美丽的风景?

提高边界感 降低掌控欲

培养自尊心与求知欲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父母当年送的音乐唱片,无意中培养了张克群的音乐天赋,她黑管吹得极好,曾是清华乐队的黑管手。

而这种有关音乐的陶冶与升华,也启蒙了后来华语乐坛校园民谣开创者的高晓松。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说起高晓松,Title实在太多:音乐制作人,作家,著名脱口秀主持人,甚至是阿里的高管,总之可以高度概括为:娱乐圈里最会social的文化人。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 清华世家是如何延续书香家风的

高晓松

他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曾一度使文学青年们疯狂传唱,而这句话正是张克群送给高晓松的。

张克群教育孩子说:人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

当人躺在地上,土疙瘩都是坎儿;

站起来,高楼是坎儿,高山也是坎儿;

当你站在月球上,地球都是一个光溜的球了,也就没所谓再有什么坎儿。

当一个母亲懂得了知识,懂得了交流,懂得了交流,懂得了情操,她会引导和鼓励孩子,从书中望向远方。


从张克群到高晓松,接受教育的方式看似都是放养,可又无时无刻的被各自的父辈影响和教育着。

也许这个清华世家用将近一百年的传承,身体力行的告诉我们:所谓书香世家的教育核心,不过是引导、理解和尊重每一个鲜活而自由的纯净灵魂。


鹿五公子,女,爱烹饪好写作,族中行五,不善交际却有超强的倾诉欲,悲观主义者,但喜欢从生活的苦痛里拎出来一丝丝甜借以自愈,希望你可以在我的文字中找到短暂的欢愉


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