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 | 加快經濟復甦的發力點在哪?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深度解讀

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努力,中國實現了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經濟正在加速“修復”。然而,全球疫情形勢尚未見頂,疫情仍在持續,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斷加大。中國應當如何應對?全球經濟何時出現拐點?個人和金融機構應做怎樣的調整?

近日,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應對全球經濟衰退壓力,我國需要多方面發力。一方面,我國要加大力度提振內需。另一方面,要保障龍頭外貿企業復工復產,促進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穩定出口商品的市場份額。此外,我國必須強化金融、財政等宏觀政策對就業的支持力度,保證就業基本穩定的大局。對於銀行機構和個人來說,要做好風險管理。

薦讀 | 加快經濟復甦的發力點在哪?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深度解讀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


中國正迎接全球經濟衰退挑戰

2019年全球經濟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最弱水平,當前停工停產、交流限制等擾亂了正常的經濟活動,使原本偏弱的經濟雪上加霜。經合組織大幅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0.5個百分點至2.4%,並警告如果疫情持續時間更長、強度更大,今年全球經濟增速或將跌至1.5%。根據當前形勢判斷,全球經濟衰退走勢基本確定。

溫彬表示,目前全球經濟走出困境的拐點尚不明朗,主要是因為疫情何時能得到控制還不能確定,而且各國的疫情防控措施不同,防疫效果也具有差異,全球性產業鏈的復工不協調等問題都會導致全球貿易受到制約,進而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今年以及未來一兩年的全球經濟形勢還要看疫情的防控效果。如果疫情能在年內得到控制,經濟有望從明年開始恢復。但如果疫情延續到明年甚至更長時間,經濟的損傷程度將會加大。

而隨著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大,我國已經融入到全球經濟金融的治理之中,疫情在全球蔓延,同樣對我國造成衝擊。

溫彬認為,一方面,疫情加大了國際金融市場波動,主要通過預期、跨境資本流動等渠道向國內金融市場傳導,導致國內金融市場波動加大。另一方面,疫情影響全球貿易,通過生產、消費、貿易等途徑向國內傳導。國外疫情加重導致需求減弱,影響我國出口,全球貿易的供應鏈也有可能因疫情而重構,從而影響我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作用。

為了“救市”,3月份以來,美聯儲大幅實施寬鬆貨幣政策,部分經濟體央行也跟進降息或宣佈資產購買計劃,全球迎來一輪寬鬆潮,我國是否要採取跟隨政策,順應全球趨勢,引起市場的廣泛討論。

溫彬認為,政策是否有效,能否應對當前的困境,要看疫情的防控效果和經濟體的抗衝擊能力。他指出,我國宏觀政策“以我為主”的同時加強政策彈性,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了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金融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總體來看,我國宏觀政策仍保有較大的常規操作空間,有能力和信心應對當前困難。

在貨幣政策方面,溫彬表示,我國商業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仍處於較高水平,政策利率具有下調空間,外匯儲備較為充足,能夠有效抵禦風險衝擊。為保證經濟發展目標的實現,我國之後需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貨幣政策的核心要轉向降成本,繼續適時降準、降息,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國經濟全面復甦需要多方面發力

目前,各行業已基本步入復工復產的正常軌道之上,隨著2020年一季度經濟數據的發佈,疫情帶給中國經濟的影響已有基本定論。目前市場普遍預計,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將明顯回溫。但由於外部疫情仍然持續,我國當前仍需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常態防疫策略,在此條件下,我國應採取怎樣的政策和辦法,加快經濟復甦的步伐?

溫彬認為,經濟全面復甦需要多方面發力,包括加快釋放被抑制的消費、促進傳統投資項目增長,以及穩定外貿出口等都要形成積極貢獻。

一方面,我國要加大力度提振內需。疫情結束後,要促進被抑制的消費加快釋放,培育壯大線上消費、線上醫療、線上教育等新型消費、升級消費。要充分發揮投資對消費貢獻回落的彌補作用,發揮基建對經濟的託底作用,打造新基建等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要保障龍頭外貿企業復工復產,促進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穩定出口商品的市場份額。

目前,第三產業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7.8%,是拉動經濟的最主要動力。但疫情發生以來,消費受到明顯衝擊,為減緩消費下滑對經濟的影響,“投資”要充分做好補充和替代,成為經濟增長的穩定器。

溫彬認為,在傳統經濟增長動力放緩的形勢下,“新基建”有望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5G網絡、數據中心、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的建設將帶動新一輪投資增長,促進投資發揮對經濟的託底作用。

在就業方面,溫彬認為,就業關乎居民生計和社會安定,必須強化金融、財政等宏觀政策對就業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對於吸納就業人數較多的服務業、製造業等行業以及重大投資項目,要在資金、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大量民營企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要落實好已出臺的政策,想盡一切辦法讓它們生存下來,保證就業基本穩定的大局。

銀行機構和個人如何應對市場風險?

溫彬指出,面對疫情衝擊,銀行機構應加大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通過利率優惠讓利於企業,目前,銀行業抗擊疫情相關信貸已經超過1.8萬億元,20%左右的中小企業享受到了到期貸款延期還款安排。而疫情導致企業停工停產、資金鍊緊張,傳導至銀行產生資產質量下降等問題。總體來看,我國銀行業經營穩健、風險可控,不良率僅有2.08%,資本充足率達到14.6%,撥備覆蓋率達到181%,能夠有效抵禦風險衝擊。

但面對疫情導致的新的風險特徵,溫彬認為,銀行必須要強化風險管理,用好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科技,提高風控能力和水平,強化對無接觸金融服務的風險管控,同時加強對疫情期間道德風險的識別,杜絕借疫情之機逃廢銀行債務等行為。

對個人來說,雖然金融市場波動明顯,但目前市場仍表現出一些投資機會。溫彬分析了債券、股票、現金以及黃金市場的基本行情,他指出,債券方面,中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仍然較高,且我國債券相繼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未來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股票方面,疫情和全球恐慌情緒對我國股市的影響已經基本得到消化,市場情緒迴歸理性,目前A股市場估值相比主要國際指數仍然較低,科技、防疫、健康、消費等領域具有較大投資價值。

現金方面,目前我國離零利率或負利率還有較大空間,對於風險厭惡的投資者,仍可以投資儲蓄、貨幣基金等風險較低的金融產品,獲取基本收益。

黃金方面,年初以來累計升值超過6%,但近期黃金走勢波動也有所加大,一度出現美元漲黃金跌的情形,但從特性上看,黃金仍是主要的避險資產。對於個人投資者,要保持客觀、理性的情緒,投資符合自身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的金融產品,特別是要在市場震盪中做好風險防範。

記者 於晗

編輯 韓業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