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加快经济复苏的发力点在哪?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深度解读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中国实现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经济正在加速“修复”。然而,全球疫情形势尚未见顶,疫情仍在持续,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断加大。中国应当如何应对?全球经济何时出现拐点?个人和金融机构应做怎样的调整?

近日,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压力,我国需要多方面发力。一方面,我国要加大力度提振内需。另一方面,要保障龙头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此外,我国必须强化金融、财政等宏观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力度,保证就业基本稳定的大局。对于银行机构和个人来说,要做好风险管理。

荐读 | 加快经济复苏的发力点在哪?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深度解读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


中国正迎接全球经济衰退挑战

2019年全球经济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最弱水平,当前停工停产、交流限制等扰乱了正常的经济活动,使原本偏弱的经济雪上加霜。经合组织大幅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5个百分点至2.4%,并警告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今年全球经济增速或将跌至1.5%。根据当前形势判断,全球经济衰退走势基本确定。

温彬表示,目前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拐点尚不明朗,主要是因为疫情何时能得到控制还不能确定,而且各国的疫情防控措施不同,防疫效果也具有差异,全球性产业链的复工不协调等问题都会导致全球贸易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今年以及未来一两年的全球经济形势还要看疫情的防控效果。如果疫情能在年内得到控制,经济有望从明年开始恢复。但如果疫情延续到明年甚至更长时间,经济的损伤程度将会加大。

而随着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大,我国已经融入到全球经济金融的治理之中,疫情在全球蔓延,同样对我国造成冲击。

温彬认为,一方面,疫情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主要通过预期、跨境资本流动等渠道向国内金融市场传导,导致国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另一方面,疫情影响全球贸易,通过生产、消费、贸易等途径向国内传导。国外疫情加重导致需求减弱,影响我国出口,全球贸易的供应链也有可能因疫情而重构,从而影响我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救市”,3月份以来,美联储大幅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部分经济体央行也跟进降息或宣布资产购买计划,全球迎来一轮宽松潮,我国是否要采取跟随政策,顺应全球趋势,引起市场的广泛讨论。

温彬认为,政策是否有效,能否应对当前的困境,要看疫情的防控效果和经济体的抗冲击能力。他指出,我国宏观政策“以我为主”的同时加强政策弹性,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了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金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总体来看,我国宏观政策仍保有较大的常规操作空间,有能力和信心应对当前困难。

在货币政策方面,温彬表示,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政策利率具有下调空间,外汇储备较为充足,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冲击。为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我国之后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货币政策的核心要转向降成本,继续适时降准、降息,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经济全面复苏需要多方面发力

目前,各行业已基本步入复工复产的正常轨道之上,随着2020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发布,疫情带给中国经济的影响已有基本定论。目前市场普遍预计,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将明显回温。但由于外部疫情仍然持续,我国当前仍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常态防疫策略,在此条件下,我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和办法,加快经济复苏的步伐?

温彬认为,经济全面复苏需要多方面发力,包括加快释放被抑制的消费、促进传统投资项目增长,以及稳定外贸出口等都要形成积极贡献。

一方面,我国要加大力度提振内需。疫情结束后,要促进被抑制的消费加快释放,培育壮大线上消费、线上医疗、线上教育等新型消费、升级消费。要充分发挥投资对消费贡献回落的弥补作用,发挥基建对经济的托底作用,打造新基建等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要保障龙头外贸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稳定出口商品的市场份额。

目前,第三产业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60%,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是拉动经济的最主要动力。但疫情发生以来,消费受到明显冲击,为减缓消费下滑对经济的影响,“投资”要充分做好补充和替代,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温彬认为,在传统经济增长动力放缓的形势下,“新基建”有望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5G网络、数据中心、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的建设将带动新一轮投资增长,促进投资发挥对经济的托底作用。

在就业方面,温彬认为,就业关乎居民生计和社会安定,必须强化金融、财政等宏观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于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以及重大投资项目,要在资金、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大量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要落实好已出台的政策,想尽一切办法让它们生存下来,保证就业基本稳定的大局。

银行机构和个人如何应对市场风险?

温彬指出,面对疫情冲击,银行机构应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利率优惠让利于企业,目前,银行业抗击疫情相关信贷已经超过1.8万亿元,20%左右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到期贷款延期还款安排。而疫情导致企业停工停产、资金链紧张,传导至银行产生资产质量下降等问题。总体来看,我国银行业经营稳健、风险可控,不良率仅有2.08%,资本充足率达到14.6%,拨备覆盖率达到181%,能够有效抵御风险冲击。

但面对疫情导致的新的风险特征,温彬认为,银行必须要强化风险管理,用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科技,提高风控能力和水平,强化对无接触金融服务的风险管控,同时加强对疫情期间道德风险的识别,杜绝借疫情之机逃废银行债务等行为。

对个人来说,虽然金融市场波动明显,但目前市场仍表现出一些投资机会。温彬分析了债券、股票、现金以及黄金市场的基本行情,他指出,债券方面,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仍然较高,且我国债券相继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股票方面,疫情和全球恐慌情绪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已经基本得到消化,市场情绪回归理性,目前A股市场估值相比主要国际指数仍然较低,科技、防疫、健康、消费等领域具有较大投资价值。

现金方面,目前我国离零利率或负利率还有较大空间,对于风险厌恶的投资者,仍可以投资储蓄、货币基金等风险较低的金融产品,获取基本收益。

黄金方面,年初以来累计升值超过6%,但近期黄金走势波动也有所加大,一度出现美元涨黄金跌的情形,但从特性上看,黄金仍是主要的避险资产。对于个人投资者,要保持客观、理性的情绪,投资符合自身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的金融产品,特别是要在市场震荡中做好风险防范。

记者 于晗

编辑 韩业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